今天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着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奔向了月球。
这次“嫦娥五号”肩负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从月球采集约2公斤的样本带回地球。
如果“嫦娥五号”能成功完成任务,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运送样本返回地球的国家。
月岩标本——认知月球的来源
1976年,当苏联的“月球24号”无人探测器带着170.1克的月岩标本向月球挥手告别,此后44年间,人类再也未能获得新的月岩样本。
目前,人类已知的月岩标本的来源有三个:
1、外太空坠落到地表的陨石,这些陨石可能包含月球土壤及岩石;
2、苏联曾进行3次“月球号”无人探测任务,总计带回326克的月岩标本。
3、美国曾进行6次"阿波罗"任务,在月球表面总共采集了2415块标本,总计381.7千克。这些标本由多种不同的工具采集,包括锤、铲、钳以及钻探等,这也是目前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月岩标本。
通过月岩样品,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放射性定年分析,确定样品所在位置的历史年龄,继而推算出月球的演化历程,为未来月球基地的建设打下基础。这些都是月球探测器上的仪器无法直接测量得到的。
研究表明,这些样品大多来自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月海区域,形成年龄集中在32-46亿年前。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月球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全部是以此为基础,参考其他观测结果(主要是撞击坑统计)推演得来的。
这样我们就建立起月球大约46亿年的演化历史,而地球以外的整个内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都可以通过月球样本的基础来建立。
但由于月岩标本的来源仅存在于有限的区域内,这些岩石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
想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唯一方法就是重返月球,去采集更多来自不同地质背景、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月球样品。一旦对取回的样本进行评估并确定了年代,我们就可以返回去校准其他天体的年龄,这可能会改变我们过去几十年来对所有行星的看法。
这正是嫦娥五号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