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提供了一个叫装饰器的特性,用于在不改变原始对象的情况下,增加新功能或行为。
这也属于 Python "元编程" 的一部分,在编译时一个对象去试图修改另一个对象的信息,实现 "控制一切" 目的。
本篇文章作为装饰器的基础篇,在阅读后应该了解如下内容:
- 装饰器的原理?
- 装饰器如何包裹有参数的函数?
- 装饰器本身需要参数怎么办?
- 被装饰器修饰的函数还是原函数吗,怎么解决?
- 装饰器嵌套时的顺序?
- 装饰器常见的应用场景?
装饰器原理
在具体装饰器的内容前,先来回顾下 Python 中的基本概念:
1. Python 中,一切都是对象,函数自然也不例外
python 中的对象都会在内存中用于属于自己的一块区域。在操作具体的对象时,需要通过 “变量” ,变量本身仅是一个指针,指向对象的内存地址。
函数作为对象的一种,自然也可以被变量引用。
def hello(name: str):
print('hello', name)
hello('Ethan')
alias_func_name = hello
alias_func_name('Michael')
# hello Ethan
# hello Michael
alias_func_name
作为函数的引用,当然也可以作为函数被使用。
2. 函数接受的参数和返回值都可以是函数
def inc(x):
return x + 1
def dec(x):
return x - 1
def operate(func, x):
result = func(x)
return result
operate(inc,3)
# 4
operate(dec,3)
# 2
这里 operate
中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并在其内部进行调用。
3. 嵌套函数
def increment():
def inner_increment(number):
return 1 + number
return inner_increment()
print(increment(100)) # 101
在 increment 内部,实现对 number add 1 的操作。
回头再来看下装饰器的实现: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func(func):
print('enter decorator..')
def wrapper():
print('Step1: enter wrapper 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per
# def target func
def normal_func():
print("Step2: I'm a normal function.")
# use decorator
normal_func = decorator_func(normal_func)
normal_func()
decorator_func(func)
中,参数 func
表示想要调用的函数,wrapper 为嵌套函数,作为装饰器的返回值。
wrapper
内部会调用目标函数 func
并附加自己的行为,最后将 func
执行结果作为返回值。
究其根本,是在目标函数外部套上了一层 wrapper 函数,达到在不改变原始函数本身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功能或者行为。
通常使用时,使用 @decorator_func
来简化调用过程的两行代码。
将自定义调用装饰器的两行代码删掉,使用常规装饰器的写法加在 normal_func
的定义处,但却不调用 normal_func
,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func(func):
print('enter decorator..')
def wrapper():
print('Step1: enter wrapper 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per
# def target func
@decorator_func
def normal_func():
print("Step2: I'm a normal function.")
发现 enter decorator..
在没有调用的情况下被打印到控制台。
这就说明,此时 normal_func
已经变成了 wrapper
函数。
@decorator_func
其实隐含了 normal_func = decorator_func(normal_func)
这一行代码。
对带有参数的函数使用装饰器
假设这里 normal_func 需要接受参数怎么办?
很简单,由于是通过嵌套函数来调用目标函数,直接在 wrapper
中增加参数就可以了。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func(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Step1: enter wrapper func.')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 def target func
def normal_func(*args, **kwargs):
print("Step2: I'm a normal function.")
print(args)
print(kwargs)
# use decorator
normal_func = decorator_func(normal_func)
normal_func(1, 2, 3, name='zhang', sex='boy')
使用 *args, **kwargs
是考虑到该 decorator 可以被多个不同的函数使用,而每个函数的参数可能不同。
装饰器本身需要参数
在装饰器本身也需要参数时,可以将其嵌套在另一个函数中,实现参数的传递。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with_args(*args, **kwargs):
print('Step1: enter wrapper with args func.')
print(args)
print(kwargs)
def decorator_func(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Step2: enter wrapper func.')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_func
# def target func
def normal_func(*args, **kwargs):
print("Step3: I'm a normal function.")
print(args)
print(kwargs)
normal_func = decorator_with_args('first args')(normal_func)
normal_func('hello')
# use @ to replace the above three lines of code
@decorator_with_args('first args')
def normal_func(*args, **kwargs):
print("Step3: I'm a normal function.")
print(args)
print(kwargs)
来分析下 decorator_with_args
函数:
- 由于
decorator_with_args
接受了任意数量的参数,同时由于decorator_func
和wrapper
作为其内部嵌套函数,自然可以访问其内部的作用域的变量。这样就实现了装饰器参数的自定义。 decorator_func
是正常的装饰器,对目标函数的行为进行包装。进而需要传递目标函数作为参数。
在使用时:
@decorator_with_args('first args')
实际上做的内容,就是 normal_func = decorator_with_args('first args')(normal_func)
的内容:
decorator_with_args('first args')
返回decorator_func
装饰器。decorator_func
接受的正常函数对象作为参数,返回包装的wrapper
对象。- 最后将 wrapper 函数重命名至原来的函数,使其在调用时保持一致。
保留原函数信息
在使用装饰器时,看起来原函数并没有被改变,但它的元信息却改变了 - 此时的原函数实际是包裹后的 wrapper 函数。
help(normal_func)
print(normal_func.__name__)
# wrapper(*args, **kwargs)
# wrapper
如果想要保留原函数的元信息,可通过内置的 @functools.wraps(func)
实现:
@functools.wraps(func)
的作用是通过 update_wrapper
和 partial
将目标函数的元信息拷贝至 wrapper 函数。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with_args(*args, **kwargs):
print('Step1: enter wrapper with args func.')
print(args)
print(kwargs)
def decorator_func(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Step2: enter wrapper func.')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_func
装饰器嵌套
Python 支持对一个函数同时增加多个装饰器,那么添加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 def decorator
def decorator_func_1(func):
print('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1..')
def wrapper():
print('Step2: enter wrapper1 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per
def decorator_func_2(func):
print('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2..')
def wrapper():
print('Step2: enter wrapper2 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per
@decorator_func_2
@decorator_func_1
def noraml_func():
pass
看一下 console 的结果:
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1..
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2..
fun_1
在前说明, 在对原函数包装时,采用就近原则,从下到上。
接着,调用 noraml_func
函数:
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1..
Step1: enter decorator_func_2..
Step2: enter wrapper2 func.
Step2: enter wrapper1 func.
可以发现,wrapper2
内容在前,说明在调用过程中由上到下。
上面嵌套的写法,等价于 normal_func = decorator_func_2(decorator_func_1(normal_func))
,就是正常函数的调用过程。
对应执行顺序:
- 在定义时,先 decorator_func_1 后 decorator_func_2.
- 在调用时,先 decorator_func_2 后 decorator_func_1.
应用场景
日志记录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函数执行的效率进行统计或者记录一些内容,但又不想改变函数本身的内容,这时装饰器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import timeit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n):
start = timeit.default_timer()
result = func(n)
stop = timeit.default_timer()
print('Time: ', stop - start)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
作为缓存
装饰器另外很好的应用场景是充当缓存,如 lru 会将函数入参和返回值作为当缓存,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为例, 当 n 值大小为 30,执行效率已经有很大差别。
def fib(n):
if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functools.lru_cache(128)
def fib_cache(n):
if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_cache(n - 1) + fib_cache(n - 2)
Time: 0.2855725
Time: 3.899999999995574e-05
总结
在这一篇中,我们知道:
装饰器的本质,就是利用 Python 中的嵌套函数的特点,将目标函数包裹在内嵌函数中,然后将嵌套函数 wrapper
作为返回值返回,从而达到修饰
原函数的目的。
而且由于返回的是 wrapper
函数,自然函数的元信息肯定不再是原函数的内容。
对于一个函数被多个装饰器修饰的情况:
- 在包装时,采用就近原则,从近点开始包装。
- 在被调用时,采用就远原则,从远点开始执行。
这自然也符合栈的调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