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者在序言里主要论述了时代演变的内在原因,表明对群体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群体行为特征时的研究方法,并概述了群体的发展过程。
造成文明变革的唯一重要变化,是影响到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目前的时代便是人类思想正经历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之一。构成这一转型基础的两个基本因素为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以及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各种发现。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是目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民众的各个阶层进入政治生活,现实地说,就是它们日益成为一个统治阶层。
群众势力的壮大经历如下过程:观念的传播→个人结为社团→掌握同其利益相关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然而群体只具有纯粹的破坏性,因而它们的作用只体现在倾覆衰老文明。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特征
聚集成群的人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只有当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暂时的集体心理,这时,这些聚集成群的人即为一个群体。
群体中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意识人格的流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互相感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
决定群体特点的原因
- 独自一人时,人必须对自己的欲望加以限制。而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会消失。
- 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 群体易于接受暗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具有同样的作用,互相影响使其力量大增。
由于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所以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群体中可累加的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它并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
虽然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在感情方面却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这取决于其所受到的暗示。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因此群体常服从于各种刺激因素,易于冲动。由于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群体也即为多变。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它难以统治。群体没有能力作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
群体不愿承认在自己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会出现任何障碍,它没有能力理解这种障碍,因为数量的强大使它感到自己势不可挡。出乎意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以上特点会因种族的不同而有程度上的不同。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并极端轻信。群体很少对主观和客观加以区分,它把幻想中的景象也当作现实。作为互相传染的结果,群体中的所有个人受到的歪曲是一样的。博学之士与白痴一同失去观察能力。因此史学巨著只能被当作纯粹想象的产物,受到最严重怀疑的,肯定是那些观察者人数最多的事件。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情绪有极端性,不具有怀疑和不确定性。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的群体中,又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群体的夸张倾向仅作用于感情,而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但其强度各有不同。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一时的革命本能不妨碍它们的极端保守。它们对一切传统的迷恋与崇敬是绝对的;它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对于文明的进步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在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工业出现之后,群体才开始掌握了权利。
群体的道德
群体的道德水平及可能比个人崇高,也可能比个人低劣。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的唯一行为动机,却很少称为群体的强大动力。群体对个人常常有道德净化作用。它们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也不时树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观念
群众能够接受的观念可分为两类。
- 基本观念。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及格基本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很少受到革新,它们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 次要观念。指因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
只有当观念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且简单明了的形式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才能为群众所接受。所以高深的观念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造。这些形象化的观念之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所以相矛盾的观念可以在群体中同时流行。让观念被群众所接受、脑海中扎根进入无意识领域,需要很长时间,而根除它们的时间也很长。
理性
推理需要借助于观念,但由于群体的各种观念之间只具有表面的连续性或相似性,所以群体只具有极为低下的推理能力,或者说,不具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的批判精神。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
想象力
由于缺乏推理能力,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同时,它们也只能被形象所打动。虚幻的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几乎像现实一样大,它们有着对两者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伟大政客们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影响民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必须对事实进行浓缩加工,形成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形象。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宗教感情: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生存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作为仇敌。
群众常下意识地把某种神秘的力量等同于一时激起他们热情的政治信条或获胜的领袖。具有宗教感情的人具有偏执和妄想的特点。
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这样即可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
群众的宗教感情从未消失,只有宗教信仰对象的改变。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体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个人意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