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scanery/article/details/7241890 感谢作者!
近来发现 在线程函数第一行调用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返回值是22不是0,后来在网上找到以下话语:
linux线程执行和windows不同,pthread有两种状态joinable状态和unjoinable状态,如果线程是joinable 状态,当线程函数自己返回退出时或pthread_exit时都不会释放线程所占用堆栈和线程描述符(总计8K多)。只有当你调用了 pthread_join之后这些资源才会被释放。
若是unjoinable状态的线程,这些资源在线程函数退出时或pthread_exit时自动会被释放。
unjoinable属性可以在pthread_create时指定,或在线程创建后在线程中pthread_detach自己,
如: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将状态改为unjoinable状态,确保资源的释放。或者将线程置为
joinable,然后适时调用pthread_join.
在程序运行中检查/proc/ <pid> /maps文件,若看到大概8K左右的很多虚拟内存碎片,基本上可以确认是线程资源泄漏造成的300个线程后pthread_create失败。
不知是否因为自己,先对要创建的线程做了以下属性设定,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然后又在线程函数中使用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两段代码作用有冲突。
===============================================================================
pthread_detach(threadid)和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的区别应该是调用他们的线程不同,没其他区别。
pthread_detach(threadid)
函数的功能是使线程ID为threadid的线程处于分离状态,一旦线程处于分离状态,该线程终止时底层资源立即被回收;否则终止子线程的状态会一直保存
(占用系统资源)直到主线程调用pthread_join(threadid,NULL)获取线程的退出状态。
通常是主线程使用pthread_create()创建子线程以后,一般可以调用pthread_detach(threadid)分离刚刚创建的子线程,这里的threadid是指子线程的threadid;如此以来,该子线程止时底层资源立即被回收;
被创建的子线程也可以自己分离自己,子线程调用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就是分离自己,因为pthread_self()这个函数返回的就是自己本身的线程ID
一个可结合的线程能够被其他线程收回其资源和杀死。在被其他线程回收之前,它的存储器资源(例如栈)是不释放的。相反一个分离的线程是不能被其他线程回收或杀死的,它的存储器资源在它终时时由系统自动释放。
默认情况一个线程是可结合的,每一个可结合的线程都应该被显性的回收,既调用pthread_join()函数,分离调用函数pthread_detach。分离的这个函数是非阻塞的,可以立即返回。但为什么要分离呢?因为主进程在处理线程时,要处理不止一个,而每一个都需要被等待,然而join是阻塞式的,这样的话就只能处理一个线程,所以要加入分离,这样就可以处理多个线程。调用pthread_detach()后,这些子进程的状态会被设置为分离的,该线程运行结束会自动释放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