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中KPI,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缩写,意思是关键性能指标。
performance 还有绩效;业绩的意思,但显然不适用于这种场合。 通信中KPI的内容有:掉话率、接通率、数据业务下载速率、网络质量现场测试与竞争对手领先程度、网络投诉总量同比完成情况等。

===========================================================

话统

呼叫建立类

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
2、RAB建立成功率CS域RAB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100%
PS域RAB建立成功率=P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P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100%
RAB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P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P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100%
3、无线接通率无线接通率=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00%
呼叫保持类1、无线电路域掉话率电路域掉话率= (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100%
2、无线分组域掉线率分组域掉线率= (RNC请求释放的分组域掉线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分组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100%
3、掉话率掉话率=(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请求释放的分组域掉线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 / (电路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分组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100%
4、无线掉话率扩展CS域某原因掉话率= (RNC请求释放的CS域电话的RAB数目(对应该原因值) +RNC发起Iu口释放)/CS域RAB指派成功的RAB数目*100%
PS域某原因掉线率= (RNC请求释放的PS域掉线的RAB数目(对应该原因值)+ +RNC发起Iu口释放)/PS域RAB指派成功的RAB数目*100%
5、电路域业务掉话比统计周期内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与电路域相关业务话务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电路域12.2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12.2K业务话务量*100%
电路域7.95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7.95K业务话务量*100%
电路域5.9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5.9K业务话务量*100%
电路域4.75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4.75K业务话务量*100%
电路域32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32K业务话务量*100%
电路域64K业务掉话比=(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发起Iu口释放)/电路域64K业务话务量*100%
6、无线链路失败率无线链路失败率=无线链路失败次数/RAB指派成功次数*100%

移动性管理类

1、软切换成功率软切换成功率=软切换成功次数/软切换请求次数*100%
2、软切换比例软切换比例=UE的激活集中包含的其他小区的平均无线链路数/ UE的激活集中包含的本小区的平均无线链路数
3、同频硬切换成功率1.RNC内同频硬切换:
1)针对小区统计: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同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同频硬切换尝试次数(本小区)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同频硬切换成功次数(本小区)/同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2)针对RNC统计: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内)=同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同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2.RNC间同频硬切换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入)=同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同频硬切换尝试次数*100%
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出)=同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同频硬切换尝试次数*100%
4、异频硬切换成功率1.RNC内异频硬切换:
1)针对小区统计: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异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异频硬切换尝试次数(本小区)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异频硬切换成功次数(本小区)/异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2)针对RNC统计: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内)=异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异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2.RNC间异频硬切换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切换出)=异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异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切换入)=异频硬切换成功次数/异频硬切换尝试次数
5、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 = [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次数WCDMA->GSM] / [系统间CS域切换准备次数WCDMA->GSM] *100%
6、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UTRAN发起)=(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次数(WCDMA->GPRS,UTRAN发起) /系统间PS域切换尝试次数(WCDMA->GPRS,UTRAN发起)) *100%
7、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WCDMA)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WCDMA =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次数GPRS->WCDMA] / [系统间PS域切换请求次数GPRS->WCDMA] *100%

系统资源类

1、Iu 接口流量Iu接口上行流量=Iu接口ATM层发送的数据量
Iu接口下行流量=Iu接口ATM层接收的数据量
2、Iu CS业务流量Iu CS上行业务流量=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
Iu CS下行业务流量=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
3、Iu PS业务流量Iu PS上行业务流量=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
Iu PS下行业务流量=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
4、Iub接口流量Iub接口上行流量=Iub接口ATM层接收的数据量
Iub接口下行流量=Iub接口ATM层发送的数据量
5、Iur接口流量Iur口接收流量=Iur接口ATM层接收的数据量
Iur口发送流量=Iur接口ATM层发送的数据量
6、上行误块率上行误块率=(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100%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LMLPHP

==============

===================================================

通信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是包含在PI(Performance Indicator,性能指标)中的一类指标,其意义与用途与PI相同。这里通过介绍PI,从而引出KPI的概念。
PI是各个行业为了评价工作内容和成果所制定的标准,具有具体性、量化性、可达性、相关性、时限性的特点。
  • 具体性:指标针对关键的、特定的性能。
  • 量化性:指标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获得的。
  • 可达性:指标是可以计算出结果,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
  • 相关性:指标必须是相关提供者、使用者或执行部门经过分析、研究、协商的结果,得到共同认可和承诺。
  • 时限性:指标是在特定时限内计算或完成的。
在无线通信领域,PI是评价无线网络运行情况的重要标准。常见PI有无线接通率、无线掉话率等。PI反馈了网络的运行情况,也是最终工作成果的体现,因此一个网络PI结果的好坏是判断一个网络好坏的重要依据和客观标准。
与性能指标相关的概念有如下几个:
  • KPI:KPI通常称为关键性能指标,与PI同为业绩指标,但是关键程度高。作为网络评估的参考数据,由相应的计数器计算后得到。
  • 计数器:对各种统计的计数,每个计数值对应一个计数器。系统内的业务计数器的数量是比较庞大的。
  • 北向计数器:根据北向网管的要求上报的计数器值,是本地计数器的简单计算上报。北向网管使用这些计数器计算KPI。
分类
根据适用于衡量网络性能的不同方面,性能指标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这里以LTE为例,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可能增加或减少):
  • 呼叫接入性(Accessibility):用户的呼叫接入性能,包括用户的RRC连接建立阶段和业务建立阶段。
  • 呼叫保持性(Retainability):从用户接入网络成功,到正常释放阶段的性能。
  • 可用性(Availability):无线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特性。
  • 完整性(Integrity):eNodeB提供的业务信息质量。
  • 移动性(Mobility):用户在无线网络中移动时的性能。
  • 业务特性(Traffic):空中接口的业务速率。
  • 无线资源特性(Radio Resource):无线网络性能以及无线网络设备的利用情况。
  • 传输特性(Transport):传输层的流量统计以及SCTP链路统计信息。
  • 系统资源特性(System Resource):内存及CPU等系统资源的使用性能情况。
应用场景
性能指标用来评价设备的性能,由若干计数器进行运算得到。根据一般的应用场景已预先设置若干指标,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指标。1个指标包括指标名称、由计数器组成的公式、门限以及类型信息。性能指标一般用于以下两个场景:
  • 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用户可以在性能数据查询时,选择观察某些指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用于门限任务的设置:可以用来定义门限任务,当指标值超过门限任务中设置的告警门限(告警门限分为四级:严重、主要、次要、警告),会触发门限告警。

IT服务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将成为考核IT服务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绩效指标法包括与业务需求结合的度量,数据中心的监测和能力规划等等指标。
IT服务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与常见的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是企业领导的参与。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部署一些监控工具来跟踪分配给虚拟机的资源或服务器的带宽利用率等。这些分散的技术因素对IT技术人员有帮助,但对企业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企业应该了解关键绩效指标法,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来管理和解决问题。
虽然ITIL有一套通用的性能建议关键绩效指标法设置,但它没有一套可以通用于所有项目的需求关键绩效指标。IT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通常分为三大类:服务交付力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关键绩效指标法或性能的效率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灵活性关键绩效指标法(应对服务的变化)。企业的IT服务提供商也应该使用服务可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

服务交付力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 服务吞吐量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服务吞吐量关键绩效指标法体现在用户对应用程序或系统的使用或需求。通常是指事务的数量或计算工作的措施。
  ·响应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
  响应时间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包括需要完成事务的时间长短。响应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包括多种基础设施元素,如服务器、网络和存储。它与服务级别协议有紧密的关系(SLA)。
  · 资源利用率关键绩效指标法
  举个例子,物理或虚拟机的资源与被分配资源总量的比值就是一种利用率关键绩效指标法。如果一个虚拟机分配了10G的内存关键绩效指标法,而它使用了10G的内存关键绩效指标法,利用率便是100%关键绩效指标法。
  ·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
  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是衡量应用或系统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群集技术关键绩效指标法,自动恢复服务器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网络故障转移关键绩效指标法都有助于正常运行时间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来计算其定制服务关键绩效指标法。例如,如果设备的吞吐量关键绩效指标法和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指标高而响应时间的指标低关键绩效指标法,无论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服务分数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如果资源利用率和响应时间增加而吞吐量或者运行时间下降,则会严重影响服务关键绩效指标法分数。

服务效率和性能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工作效率还是性能关键绩效指标法?
  这个派生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指标将工作量的分配资源关键绩效指标法和利用资源关键绩效指标法拿来做比较。这个指标可以看出工作量对资源需求的大小,是浪费资源、资源不足还是刚刚好。
  ·系统效率和性能关键绩效指标法
  系统效率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服务器的分配资源与可用资源对比的一个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让服务器能达到最佳的性能负载。从这个指标可以看出服务器是存在资源浪费还是资源超载关键绩效指标法。
  工作负载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系统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通常是通过数据中心汇总数据后计算出来的平均值。IT团队通过快速测量工作期间的状态,再比较它以前的状态来为新技术项目的投资提供必要的数据关键绩效指标法。例如得到一个较低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数据,就表明可能需要升级负载均衡或其他技术项目关键绩效指标法。

系统敏捷性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服务请求回应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服务请求回应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回应通过呼叫或者其他方式的服务关键绩效指标法请求,并成功解决的事件数量关键绩效指标法。
  ·服务处理时间TTR关键绩效指标法
  TTR关键绩效指标法是衡量需要解决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请求的时间。例如当收到一个新虚拟机的请求时,评估的时间,方案的确定,批准到提供一个新的虚拟机这一整套流程的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或者收到要进行资源关键绩效指标法分配更改的请求,所需要的性能检测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
  伴随着IT服务请求的数量增加,TTR关键绩效指标法会相应的下降。可以看出TTR关键绩效指标法是灵活的,能够应对变化的工作量和用户需求。如果服务请求和TTR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数量同时增加,则表明IT服务存在明显的服务敏捷性短板关键绩效指标法。

服务可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IT服务提供商或其他提供受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议)约束的IT服务组织,都可以采用SLA 关键绩效指标法,这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指标。
  ·服务请求处理率KPI
  这个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是度量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对服务请求提供可用服务或者帮助的百分比关键绩效指标法。
  ·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
  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体现在一个计费周期内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的可用性上。在周期内,也许不可避免有一定量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中断,但这个中断时间可以衡量SLA的履约能力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经营业绩。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关键绩效指标法
MTBF和MTTR是指故障频率关键绩效指标法和修复故障关键绩效指标法所需要时间的两个指标。
  ·服务请求数量的关键绩效指标法
  这个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是投诉或服务请求的数量。它的增加表明某些系统或平台存在问题。
  收集所有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数据,整合并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法结果提供给业务主管,它是SLA问题的一个重要早期关键绩效指标法预警。根据这个关键绩效指标法提供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基础数据可以为业务目标改善服务。

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的疏漏

  1.关键绩效指标法主观指标,如用户满意度等。关键绩效指标法主要是基于客观特征的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吞吐量等指标,但关键绩效指标法总是使用客观的可测量的参数,这会导致关键绩效指标法主观指标的缺失。
  2.关键绩效指标法业务和IT团队的领导对关键绩效指标法的看法永远一致的时候。例如,一个企业可能会跟踪统计系统利用率关键绩效指标法和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在早期,利用率关键绩效指标法更为重要,但由于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的发展和利用率关键绩效指标法开始达到预期目标,正常运行时间关键绩效指标法则变得有更大的意义。
  3.关键绩效指标法企业领导人没有根据商业模式的变化更新关键绩效指标法。例如,一个新建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在于能源消耗和成本控制。一旦达到了这些目标,重点应该转变为提高服务质量或灵活性。

选择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法绩效指标衡量IT服务

  一个也许最重要但被忽视的方面——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与业务紧密相关的。无论会计、市场营销、销售等等行业,IT服务都可以管理关键绩效指标法和提供符合行业所需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应用系统和工具的关键绩效指标法统计报告。但并不是每一个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都必不可少或可以作为测量目标。从公司到公司,甚至从项目到项目,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的作用并不相同。
  选择IT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首先要了解这些指标的作用。专注于关键绩效指标法服务的业务将关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事务或吞吐量相关的测量和活动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相反,企业关注控制成本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包括计算资源的可用性指标、利用率和系统功耗。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根据不同区域选择可测量并建立阈值的机制,实现与监控管理工具测量和选择不同关键绩效指标法指标是一个成熟IT服务的关键。
 

=============================================

另一种解释: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 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KPA(Key Process Area)意为关键过程领域,这些关键过程域指出了企业需要集中力量改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些关键过程领域指明了为了要达到该能力成熟度等级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个KPA都明确地列出一个或多个的目标(Goal),并且指明了一组相关联的关键实践(Key Practices)。实施这些关键实践就能实现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从而达到增加过程能力的效果。KRA(Key Result Areas)意为关键结果领域,它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

理论基础

二八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即一个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
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上。于是,所谓的绩效考核,一定放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围绕关键绩效指标展开。

假设前提

假定人们会采取一切积极的行动努力达到事先确定的目标,假定人们不会主动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假定人们不清楚应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目标.假定制定与实施战略与一般员工无关。

考核目的

以战略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都为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服务。以控制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来源于控制的意图,也是为更有效的控制个人的行为服务。

指标产生

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产生。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与目标产生。

指标来源

基于组织战略目标与竞争要求的各项增值性工作产出,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改。

指标构成

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指标本身不仅传达了结果。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且指导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的绩效存在的问题,绩效改进行动与战略需要脱钩。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LMLPHP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LMLPHP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LMLPHP
 
 
aaarticlea/png;base64,/9j/4AAQSkZJRgABAQEAYABgAAD/2wBDAAgGBgcGBQgHBwcJCQgKDBQNDAsLDBkSEw8UHRofHh0aHBwgJC4nICIsIxwcKDcpLDAxNDQ0Hyc5PTgyPC4zNDL/2wBDAQkJCQwLDBgNDRgyIRwh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IyMjL/wAARCAAPAA8DASIAAhEBAxEB/8QAHwAAAQUBAQEBAQEAAAAAAAAAAAECAwQFBgcICQoL/8QAtRAAAgEDAwIEAwUFBAQAAAF9AQIDAAQRBRIhMUEGE1FhByJxFDKBkaEII0KxwRVS0fAkM2JyggkKFhcYGRolJicoKSo0NTY3ODk6Q0RFRkdISUpTVFVWV1hZWmNkZWZnaGlqc3R1dnd4eXqDhIWGh4iJipKTlJWWl5iZmqKjpKWmp6ipqrKztLW2t7i5usLDxMXGx8jJytLT1NXW19jZ2uHi4+Tl5ufo6erx8vP09fb3+Pn6/8QAHwEAAwEBAQEBAQEBAQAAAAAAAAECAwQFBgcICQoL/8QAtREAAgECBAQDBAcFBAQAAQJ3AAECAxEEBSExBhJBUQdhcRMiMoEIFEKRobHBCSMzUvAVYnLRChYkNOEl8RcYGRomJygpKjU2Nzg5OkNERUZHSElKU1RVVldYWVpjZGVmZ2hpanN0dXZ3eHl6goOEhYaHiImKkpOUlZaXmJmaoqOkpaanqKmqsrO0tba3uLm6wsPExcbHyMnK0tPU1dbX2Nna4uPk5ebn6Onq8vP09fb3+Pn6/9oADAMBAAIRAxEAPwDvde1PUYfEAgh1ny0Zd0UaQI6rnIZZO/AAK56k+1eaePvh/FrviSXX7nVbi2F8ke1BZK/3I1QnPmDrtz0HWtHQ/FCa9b6pfaRAWtJ3hm1FJZWMtkxyMZICyAlWwVycYyFPFaOr65DqdtNbi2eIiRXtzuzwBtweePlA6dxXqYbB02lJrmT3fbReff8ABHjYzG1YNxi+V20XfV+XZfez/9k=" alt="" border="0" />
04-25 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