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电子爱好者
 
 

你说的这个恐惧症我也有一点点,不过现在我是只对那种不是很熟悉的七姑八婆之类的亲戚才会有这种憋屈感觉,对朋友和同学之类的我话会很多,也很自在。

小时候我也是有过比较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走在路上觉得别人都在看我,浑身不自在,没有自信,会对别人投来目光很恐惧,别人一看我我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有问题,我是不是看起来是个freak,衣服搭配错了还是怎么了。其实在那之前我和别的小伙伴玩得都很好,一点也不害羞,估计是某些同学骂我什么同性恋白痴等等(其实他连同性恋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有一些打击我自信的事情,让我怀疑自己的存在,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从而产生了这个恐惧症。

但是直到初中三年级我才正视这个问题,那时候有一节英语课(我英语那时候是垫底的),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说我们班最害羞的同学是谁?我以为同学们会指向另一个男生,我觉得他比我可害羞多了,结果几乎全班都喊着我的名字,然后我就蒙了,太打击了,没想到我在别人别人眼里是这么个形象,那时我才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恐惧症,想要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我在报纸,书和网络上找资料,最后结论是我太注意别人对我自己的看法了,几乎是活在别人的评论里,别人对我不经意的评头论足都会使我深刻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三观,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喜欢我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一切。

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努力尝试别管别人的目光,然后我发现根本没人怎么注意我,走在路上人家谁有空理你啊,最多只是瞟你一眼而已,你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特别,没有那么多观众,之后我就释然了很多,正常了很多,别人看我我会装作没看到继续走,那个看我的人也跟看见空气一样无视我。最后我发现,别人之所以看我,是因为我走在路上总在注意有没有人看我,目光偷偷扫着别人的脸,别人注意到了,自然会看你一眼。

不能接纳自己这个原因时我最近才发现的,所以当在婚宴之类的有很多陌生亲戚的聚会上时,我还是会很不自在,因为在这种场合,晚辈会成为冥冥中的一个焦点,你的表现意味着你家的家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这些亲戚评价你家的标准,人家表面上虽然不说,一回家就开始评头论足,谁谁谁家的孩子太没教养了,谁谁的儿子怎么找了个这么难看的媳妇等等。再加上我又是慢热型的人,跟这些亲戚相处自然相当的不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完全认可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和失败,要你自己知道你是没有什么可见不得人的事,要活得坦坦荡荡,真正的完全的爱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和缺点,才能有自信,才不会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你见到陌生人还是会联想到自己的缺点,想方设法的要隐藏这个“见不得人”的缺点,然后就畏畏缩缩的不敢与人交流。

--------------------------------------------------------2014.4.21-------------------------------------------------------

重新更新下答案吧,最近对社交恐惧症有了些新的了解,前不久在百度里看到了“神经症者”的介绍,我觉得每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应该看看自己是否是神经症者,我觉得“神经症”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社交恐惧症。下面是介绍神经症者的全文(下述文章引用自百度知道日报,侵删):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你不熟练,在你的大脑里面没有可以指导你如何面对陌生人的经验。
而你的焦虑又阻止着你的行为,使得可以指导行为的经验难以形成。
当面对陌生人时,使得你焦虑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激活的你内心中的社会评价系统。

这种现象的造成,一般有以下可能:
1.内向的你与社会角色要求的冲突
在心理学中,内向是指大多的心理能量来自内部。大多数人都不是纯碎的内向或者外向,外界能量与内部能量都是被需求的,如果你的需求中内部能量占更大比重,你就会更喜欢独处,阅读、看剧、单机游戏会成为你的爱好。
但是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要积极、活泼、善于交往,在中国,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对一个人的重要评价标准。
这时候一组冲突就会形成:我喜欢独处,但我不得不去交往。

一般这种情况会形成以下痛苦模式:
1.
因为我注重自我感受,所以我的性格很敏感,
2.
当我不得不去交往的时候,我会很敏感的关注别人的感受。
3.
因为关注到了别人的感受,我会更加尊重别人的需求,
4.
我不知道如何调和别人的需求与自己的需求的矛盾,只能伪装自己,讨好别人。
5.
讨好久了,我变得非常累,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越发讨厌与人相处,
6.
喜欢独处时的自由,但我又不得不去被动交往。

案例:

2.过多的自我指责并且否定自己的不完美形成的评价系统
有一种不开心叫做:“我潜意识里面不能让自己开心”。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做:“我妈妈觉得我有病。”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儿时接受的教育中大多是关注自己的缺点,有了成就也不能开心,因为那样会骄傲。遇到任何失败都是自己的错,任何外部归因都是逃避责任。
这样的教育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母亲过于要求我们成为“好孩子”而极力的否定我们的每一个失误,会使得我们恐惧于自己的每一个错误,关注缺点却又恐惧缺点,生活里面除了恐惧还能有什么?
大多数喜欢撒谎的孩子都有一个特别“完美”的母亲。

在我小时候有一次眼镜掉了,整整一周我都没说,母亲问起来的时候我都说忘记在学校了,一周之后实在瞒不住了,在配眼镜的路上被妈妈数落了一路,到了配眼镜的店妈妈还是在不断批评我撒谎这件事。
配眼镜的老板看不下去了,对母亲说:

当时我感觉遇到了知音。
每当有人问我自己的孩子或者伴侣总是撒谎是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我都会回复他:

我们通过撒谎来掩盖自己的缺点,撒谎骗得了别人,但是骗不了自己,我们否定自己的缺点,极力的营造出一个完美的自己,但是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相,我们欺骗不了自己的自我评价系统。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好,但是很明白自己其实不好,这样,焦虑就形成了。
接受自己的不好其实没那么难,你只要试过就明白了,那种自由的感觉很棒,再也不用时刻评价自己了,能真实的感受到生活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3.对沉默的大多数的悲观解读
朋友的背叛,同学的嘲笑,再加上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得我们敏感脆弱,使得我们的自我评价降低,敏感于人际关系,并且做出悲观解读。
这些事情过去之后,我们依旧会发现自己与陌生人的接触中的敏感与担心,因为我们把过去带到了现在。

借助与社会评价的悲观或者乐观,本质都是幻觉。

自信与自卑的区别就是如何解读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你被一个朋友背叛过,不代表接下来所有的人都会背叛你,你被几个同学嘲笑过,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嘲笑你。一段良好的关系的前提就是真实的,当你与陌生人接触焦虑的时候,使得你焦虑的不是他,而是你的过去。

被嘲笑被背叛是痛苦的,要度过这些痛苦,我们必须超越这些痛苦。
接受自己的错误,好好的想一想过去是因为什么使得自己遭遇了这些,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就会否定自己的全部。
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分析出别人的错误,我们就能上帝的贵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段经验的总结能够指导我们下一次的交往。
如果自己错了,那就改正,下次的社会交往自然没有问题。
如果是对方的错误,下次遇到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人了,不用担心历史重演。

4.一些建议,改善社会焦虑
a.在虚拟中练习,拥有更多试错与成长的机会
在网络匿名交往中,不要演绎,表现真实的自己,看看别人到底会不会讨厌自己。
即使别人讨厌自己也没关系,换个id又是一次机会,改正上次的错误,不断无压力的成长。

b.跑步、拉韧带、锻炼身体协调性
我以前做班导的时候陪学生军训,一般正步走同手同脚,协调性很差的学生,在后来的接触中都有人际畏缩的现象。
更好的协调性,更加灵活的身体能够使得你在人际关系中更加自由。

c.读人际关系的书,不是为了让你虚情假意,而是更加了解别人。
读社交礼仪的书,不是为了让你蝇营狗苟,而是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善意。

d.人际关系是让人开心的,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就好好的一个人呆着,技术型人才可以不要人际关系也能活的很好

04-23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