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就是一个思想,代码只是个表现性而已,就好比我们吃饭,都知道用筷子,但是筷子只是一个表现的形式而已,我们的思想是:只要是组合起来,能夹起来东西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用两根树枝,也可以吃饭,这个时候的表现形式就变成了树枝了
单例设计模式:解决一个类在内存只存在一个对象
想要保证唯一:
- 为了避免其他的程序过多的建立该类的对象,先禁止其他程序建立类对象
- 还为了让其他程序可以访问到该类对象,只好在本类中自定义一个对象
- 为了方便其他程序对自定义的对象的访问,可以对外提供一些访问方式
三个步骤对应的实现思想
- 将构造函数私有化
- 在类中创建一个本类对象
- 提供一个方法可以获取该对象
饿汉式
对象是先初始化的,在类加载时,就初始化了,类一进内存,就已经从创建好了,即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ew Single();
在这里,一个静态变量,类加载时创建了对象
class Single {
private int sin;
private Single(){}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ew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return s;
}
public int getSin(){
return sin;
}
public void setSin(int sin){
this.sin = sin;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 s1 = Single.getInstance();
Single s2 = Single.getInstance();
s1.setSin(10);
System.out.println(s2.getSin());
}
}
由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s1和s2操作的是一个对象,即该类在内存只存在一个对象,都是之前类加载时创建的静态变量
懒汉式
对象是方法被调用时,才初始化,也叫做对象的延时加载,类进内存对象好没有存在,只有调用了getInstance()方法时,才创建了对象
class Single {
private int sin;
private Single(){}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if(s == null){
s = new Single();
}
return s;
}
public int getSin(){
return sin;
}
public void setSin(int sin){
this.sin = sin;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 s1 = Single.getInstance();
Single s2 = Single.getInstance();
s1.setSin(10);
System.out.println(s2.getSin());
}
}
这个和上面的区别别就,对象只有在调用时,才会被创建,先判断是否是空的,如果是,则创建第一个对象,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前面已经创建的静态变量,这样达到只有一个类在内存只存在一个对象的目的
懒汉式和饿汉式的比较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的是饿汉式,虽然说懒汉式是在使用时才加载,可以节省一点内存,但是,当只有一个客户访问时,懒汉式确实没什么毛病,但是如果时并发呢?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if(s == null){
//注释1
//注释2
s = new Single();
}
return s;
}
当并发时,我们的第一个访问的先调用getInstance(),这个时候判断是否是null是,是空的,所以加入 if 里面去,但是CPU执行到注释1时,CPU进行上下文的切换,即这个时候,第二个访问来了,他也调用getInstance()方法,也进行判断,因为上一个才执行到,注解1的地方,还并没有实例化,所以这个时候他还是null所以它也加入 if ,这个时候就完蛋了呀,就会new两次,就没有达到单例模式一个类在内存只存在一个对象的目的,所以是危险的,而且也不能对getInstance()方法加锁synchronized,因为这个一旦加上,就大大的让程序执行效率就降低了,所以一般我们都用饿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