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 问题描述

  在各种棋中,棋子的走法总是一定的,如中国象棋中马走“日”。有一位小学生就想如果马能有两种走法将增加其趣味性,因此,他规定马既能按“日”走,也能如象一样走“田”字。他的同桌平时喜欢下围棋,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很有趣,就想试一试,在一个(100*100)的围棋盘上任选两点A、B,A点放上黑子,B点放上白子,代表两匹马。棋子可以按“日”字走,也可以按“田”字走,俩人一个走黑马,一个走白马。谁用最少的步数走到左上角坐标为(1,1)的点时,谁获胜。现在他请你帮忙,给你A、B两点的坐标,想知道两个位置到(1,1)点可能的最少步数。

Input - 输入数据

  两行:第一行A点的坐标,第二行B点的坐标,坐标都是不超过100的自然数。

Output - 输出数据

  两行,第一行A点走到(1,1)位置的最少步数;第二行是B点走到(1,1)位置的最少步数。

详细解法

  读完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马可以走“日”字,亦可以走“田”字,那么我们假设该点的坐标为(x,y),那么其可以到达的坐标便有12种情况,分别为:走“日”字:(x-2,y-1),(x-1,y-2),(x-2,y+1),(x-1,y+2),(x+2,y-1),(x+1,y-2),(x+1,y+2),(x+2,y+1);走“田”字:(x-2,y-2),(x-2,y+2),(x+2,y+2),(x+2,y-2)。这样分析下来,我们便可将所有x的增量以及其所对应的y的增量保存到两个数组dx[],dy[]中,每次通过对数组对应元素的选择来完成移动。代码如下:

int dx[]={-,-,-,,,,,,,-,-,-};
int dy[]={-,-,-,-,-,-,,,,,,};

  其后,题目要求是分别有两颗棋子进行移动,其最终目的地都是(1,1),那么,我们需要对每个棋子的移动方式进行探讨吗?其实不然,对于每一颗棋子,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但其终点都为(1,1)。以是,我们便可看成是有一颗棋子从(1,1)出发,分别移动到(x1,y1),(x2,y2)的步数。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bfs(百度定义:宽度优先搜索算法(又称广度优先搜索)是最简便的图的搜索算法之一,这一算法也是很多重要的图的算法的原型。Dijkstra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和Prim最小生成树算法都采用了和宽度优先搜索类似的思想。其别名又叫BFS,属于一种盲目搜寻法,目的是系统地展开并检查图中的所有节点,以找寻结果。换句话说,它并不考虑结果的可能位置,彻底地搜索整张图,直到找到结果为止。)来完成整个的搜索最少步数的工作了。

  既然确定了bfs的算法,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队列的结构了,我们可以用STL里的queue来定义一个队列数组,代码如下:

#include<queue>
queue<int>q[];

  其中,q[1]存储从(1,1)可到达点的横坐标,q[2]存储从(1,1)可到达点的纵坐标,q[3]则表示到达该点所需要的最短步数。假如你说用不惯STL里的queue,那么我们也可以自己写队列,如下所示:

int que[maxn][]={};

  同时也需要定义一个头指针与一个尾指针,其二者的初值都为1,以表示队列为空,代码如下:

int head=,tail=;

  其次,为了最后输出的方便,我们还要定义一个s[maxn][maxn]数组来存储到达s[x][y]的最小步数,最后只需要输出s[x1][y1],s[x2][y2]的值即可。同时,也得将s[1][1]赋值为0,其他元素赋值为1,代码如下:

memset(s,-,sizeof(s));
s[][]=;

(接下来,我们全部用自己写的队列,进行操作,使用STL代码将在最后给出)

  一开始,我们将初始状态入队,即q[1][1]=1,q[1][2]=1,q[1][3]=0,代码如下:

    q[][]=;
q[][]=;
q[][]=;

  接着,我们便使用一个循环进行拓展的操作,和1777的倒水一样,循环成立的条件是head<=tail(即队列不为空).然后,对于前面所列出的12种情况,我们每一种都要进行探讨,即使用一个for循环,从0枚举到11.其步骤大致如下:①取队首元素所能到达的位置②判断当前位置是否越界③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到达过(根据bfs的原理先前到达过的步数一定小于当前的步数,故不需要再继续拓展)④将当前的s[x][y]的值更新,即其值就等于当前q[head][3]+1⑤将新得到的x,y的值入队⑥判断是否已将(x1,y1),(x2,y2)的最少步数都搜索到,即判断s[x1][y1],s[x2][y2]的值是否都>0,是的话就输出后结束程序否则就弹出队首元素(前面只是取出,并没有弹出)并重复①。其代码如下:

     while(head<=tail)
{
for(int d=;d<;d++)
{
int x=q[head][]+dx[d]; //取队首元素所能到达横坐标的位置
int y=q[head][]+dy[d]; //取队首元素所能到达纵坐标的位置
if(x>&&y>&&x<=&&y<=) //判断是否在界内
if(s[x][y]==-) //判断是否已经拓展过
{
s[x][y]=q[head][]+; //更新s[x][y]的值
tail++; //将新状态入队
q[tail][]=x;
q[tail][]=y;
q[tail][]=s[x][y];
if(s[x1][y1]>&&s[x2][y2]>) //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状态
{
cout<<s[x1][y1]<<endl; //输出
cout<<s[x2][y2]<<endl;
return ;
}
}
}
head++; //弹出队首元素
}

  最后,给出OJ上ac的代码,仅供参考:

  以下下为自己写的队列: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nst maxn=+;
int const area=+;
int dx[]={-,-,-,,,,,,,-,-,-};
int dy[]={-,-,-,-,-,-,,,,,,};
int s[area][area],q[maxn][]={};
int x1,y1,x2,y2;
int head=,tail=;
int main()
{
memset(s,0xff,sizeof(s));
cin>>x1>>y1>>x2>>y2;
q[][]=;
q[][]=;
q[][]=;
while(head<=tail)
{
for(int d=;d<;d++)
{
int x=q[head][]+dx[d]; //取队首元素所能到达横坐标的位置
int y=q[head][]+dy[d]; //取队首元素所能到达纵坐标的位置
if(x>&&y>&&x<=&&y<=) //判断是否在界内
if(s[x][y]==-) //判断是否已经拓展过
{
s[x][y]=q[head][]+; //更新s[x][y]的值
tail++; //将新状态入队
q[tail][]=x;
q[tail][]=y;
q[tail][]=s[x][y];
if(s[x1][y1]>&&s[x2][y2]>) //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状态
{
cout<<s[x1][y1]<<endl; //输出
cout<<s[x2][y2]<<endl;
return ;
}
}
}
head++; //弹出队首元素
}
}

  以下为直接用STL的队列,其大致入队出队的操作都与前者相似,故不再介绍:

 /*
Name: lwq
Copyright:
Author:
Date: 14-12-14 14:17
Description: 2226STL
*/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nst maxn=+;
int const area=+;
int dx[]={-,-,-,,,,,,,-,-,-};
int dy[]={-,-,-,-,-,-,,,,,,};
int s[area][area];
queue<int>q[];
int x1,y1,x2,y2;
int main()
{
memset(s,-,sizeof(s));
cin>>x1>>y1>>x2>>y2;
q[].push();
q[].push();
q[].push();
while((!q[].empty())&&(!q[].empty())&&(!q[].empty()))
{
for(int d=;d<;d++)
{
int x=q[].front()+dx[d];
int y=q[].front()+dy[d];
if(x>&&y>&&x<=&&y<=)
if(s[x][y]==-)
{
s[x][y]=q[].front()+;
q[].push(x);
q[].push(y);
q[].push(s[x][y]);
if(s[x1][y1]>&&s[x2][y2]>)
{
cout<<s[x1][y1]<<endl;
cout<<s[x2][y2]<<endl;
return ;
}
}
}
q[].pop();
q[].pop();
q[].pop();
}
}

  最后,欢迎大家的指教。

04-30 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