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面的形态是很复杂的,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态是由它的相对高度、地面坡度以及所处的地势所决定的,它们是影响等高距的主要因素。从等高距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地图比例尺和图上等高线间的最小距离简称等高线间距确定之后,地面坡度是决定等高距的主要因素,当然等高距的大小也受到地面高度所制约。

h=M*S*tanα/1000

式中:

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S—等高线间的最小间距;

α—地面坡度。

h—等高距。

等高距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两种因素:图面清晰度和地貌表示的详细度。对选择等高距来说,图面清晰度指地图上等高线最小间距对图面载负的影响程度。地貌表示详细度指单位高差内等高线所通过的数量对地貌表示的影响程度。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所以选择分区适宜的等高距的实质是选择详细度和图面清晰度的最佳结和。

常见比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LMLPHP

地形图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LMLPHP

地形图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LMLPHP

2、cellsize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cellsize(x,y)是栅格象元的大小,不是通常意义上dem的分辨率。

通常dem有两种分辨率:

1)水平分辨率:就是你说的那个数;

2)垂直分辨率:也就是通常意义上dem的分辨率。

改变栅格大小使用重采样的方法,arctoolbox里有个工具resample。由原始数据(例如等高线、有立体像对的卫星数据)生成dem时cellsize会影响dem的精度,但对dem做resample时表面上看xy分辨率是提高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提高dem的精度,和直接生成的该分辨率的dem有很大的差别。resample后计算出的坡度范围要比原始的dem计算出的坡度范围宽。

DEM的分辨率,一般而言是格网大小cellsize的3-4倍。

cellsize(5,5)说明的是格网大小是5*5,分辨率一般在15-20M左右。但是确定精度还得根据图中信息元素判断。

05-02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