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有时忙起来,会频繁进入这样一个循环,想找某个人的电话-去找名片-找不到名片-去查看手机-手机按解锁开关-手机滑屏/指纹/密码/图形解锁-手机按通话按键-输入那个人姓名的部分-找到电话-输入到PC中的QQ-发送给某某-手机锁屏-喘口大气...
更要命的,有的时候短时间内这个循环会频繁被循环调用,我了个去,我就碰到过,于是那是就有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在PC显示器上有一个小输入框(就像当初的各家流氓一样),我输入“张三”,就能给我显示张三的电话,甚至是邮件地址、公司名称等多方便啊。有了这个念头心里就很鸡冻,因为其实这很容易做到,因为:
1. 数据就可以来自我们每台手机的通讯录的基础功能,导出联系人为 vCard 文件(*.vcf)
2. vCard文件其实就是有规定格式的文本文件
3. 对程序员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对我这个普通爱好者来说,也只不过是费点事儿研究一下格式而已,如果仅仅是读取电话甚至更简单。
但是...这种需求毕竟是暂时的、随机性很强,过了需要它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迫切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又想起来,闲来无事就先简单研究一下 vCard 吧,没什么技术含量,只为给自己做个笔记。
首先,vCard 文件的读取用 UTF-8 就可以,因为它自身要么只包含数字和英文字符,其它字符被编码了,要么即便包括 UTF-8 应该也能正常读取。
第二,文本的每一“行”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项目内容,具体含义可以参照度娘或相关rtf档案。简单来说,vCard每一行都在说一件事,一个内容,如“TEL;CELL:137xxxxxx27”(不包含双引号)一看便知这一行说的是电话,电话号码是“137xxxxxx27”
第三,每一行都有规定好的分隔符把相关内容分开,分隔符是半角英文的
第四,英文冒号“:”就是一个分隔符,冒号以前的是项,是参数,是“这一行是什么内容”,冒号以后的是“具体数值”。如“TEL;CELL:137xxxxxx27”,冒号前面是“TEL;CELL”,意思是这一行内容说的是电话,是什么电话呢,是CELL类型的电话(手机),冒号后面就是具体内容,电话号码是“137xxxxxx27”
第五,英文分号“;”用来把属性/参数做区分和说明,比如“FN;CHARSET=UTF-8;ENCODING=QUOTED-PRINTABLE:=E9=99=88=E7=A3=8A”的这样一条信息。冒号前面是“FN;CHARSET=UTF-8;ENCODING=QUOTED-PRINTABLE”,分号把它们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FN”、“CHARSET=UTF-8”、“ENCODING=QUOTED-PRINTABLE”,意思依次是“这一行的内容是FN”(rtf规定标记),“编码方式是UTF-8”,“被写在文件里的编码方式是QUOTED-PRINTABLE”。在这里多解释一下后两种编码的含义,比如中文姓名“张三丰”,用UTF-8编码方式变成了byte[],比如是{136,213,67,88,100,247},再用“QUOTED-PRINTABLE”编码方式把byte[]变成了“:=E9=99=88=E7=A3=8A”保存在vCard文件里,这就是参数中两种编码各自的作用。(注:手机程序是不是这么做的我不清楚,但我反向读取反正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