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 University是ThoughtWorks为新加入的员工提供的入职培训项目之一,会将世界各地office新入职的员工一起带到印度浦那,参加一次为期5周的培训,内容涵盖了公司文化、敏捷开发以及一些基础的开发知识。而我在去年加入ThoughtWorks之后,也于今年春天搭上了飞向印度的航班,参加了TWU。
这是一篇晚了半年的文章,本想从印度回来之后就写出来记录一下这段经历,没想却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自从去年校招结束后博客也停止了更新,半年多过去了,也该静下心来沉淀沉淀,正好我于两个月前正式入职,所以就用这篇文章作为开篇,重新开始更新。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一些上课之余的记录,未太多涉及培训内容,严格来说算是一篇游记。
第一周
一开始我以为会有教练陪同我们一起出发,毕竟第一次出国,然而并没有,于是乎,成都办公室一行人——两男三女就在双流机场踏上了去印度的旅程。奇怪的是双流机场是个国际机场,却似乎没有直飞印度的航班,所以我们要先去到北京,和北京、西安办公室的同事汇合,然后又从北京飞到印度首都德里,又再从德里转机到浦那。所以就有了这个奇怪的航线图。
有点惊险的是成都到北京的飞机延误,一度以为会错过北京飞德里的航班,好在最后到北京的时候时间还足够。从下午三点多出发,在印度时间凌晨四点的时候才到了印度首都德里,到浦那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第二天早上十点左右了。
在德里的时候半梦半醒间拍下了这张感觉很有摄影气息的照片。
到浦那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国外的一群同事,顿时感觉对方很成熟,后来才知道,TWU在中国只针对刚加入的毕业生,但是有些地区是针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的。出了机场站在街边等车来接外面,第一印象是,好多的塔塔汽车,而且车和车之间都很相似,但是货车除外,当地的货车基本每一辆都被很个性化的装饰了,喷了很多涂鸦,还加了很多挂件,给人很欢快的感觉。
到了酒店之后有点惊喜,因为出发前的文档上写的是两人共享一个套间,每人有自己的房间,但是到了之后发现是每个人一个套间,而且还有一个阳台,站在阳台上望出去,感觉一下子从雾霾浓重的成都清爽过来。
中午收拾了一下之后睡了一觉,醒来后大家就开始组团出去吃饭了,从此开始了难以言说的五周印度食物之旅......
这是我们公寓附近的一个小餐馆,接下来的几周很多时间我们都在这吃,第一次去的时候老板兴致冲冲地跟我们说他跟他的中国朋友学了两个菜,一个叫番茄炒蛋,一个叫麻婆豆腐。菜上来之后我才知道,他学的番茄炒蛋里面是要放蒜的...至于麻婆豆腐,我估计老板要么是只见过豆腐但没吃过,也有可能是当地实在找不到豆腐,于是他就用奶酪代替了...
因为宗教的原因,印度所有食物都是严格区分荤和素,素的食物上有一个绿色的标签,荤的则是红色标签,有趣的是甚至可乐都被标记成了素。
没过几天我就发现附近有个餐馆有中餐,所谓中餐其实也只是不那么印度菜而已,印度菜口味偏重,会加入各种香料(酸奶里会加香菜,纯牛奶里会加姜),而且往往各种食材糅合在一起,虽然食材可能很名贵但是第一眼的印象让人喜欢的几率不大。至于中餐馆...看着菜单很难和中国的菜联系起来
不过也有中国的同学比较喜欢的食物,比如路边买到的鸡肉卷,以及一道叫做Chicken Lollipop的菜,一开始看到的时候完全不理解,恩?鸡肉棒棒糖?后来在一个印度小哥的指点下才明白原来是炸鸡翅根。
第二周
经过第一周的调整和预热后,从第二周开始算是正式开始了培训。
这些就是我们接下来五周待的地方。
印度办公室很有意思的正门
以及教室之一(门口贴的是每天的课程安排,这张照片是在最后一周拍的,所以时间表上基本没什么东西了)
以及每天敲代码的地方,还有队友们(左上角德国小哥谜一样的眼神)
在这一周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晚上,叫Game Night,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玩游戏,其中有一个破冰游戏很难忘,内容是准备好一个线团,拿到线团的人说出一个关于自己的Fun Fact,然后勾住线,再把线团丢给任意一个人,最后就成了这个样子,似乎在表达着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就这样在各自的生命里产生了联系,有了交集。
培训期间时间安排得很紧,所以晚上回到酒店后大家还是要继续做事情,但是酒店的房间里没有网,洗完澡吹着空调看资料这样惬意的事情并不会发生,有网的地方只有楼下的大厅和楼顶,所以晚上大家就会聚在屋顶一起敲代码找资料和聊天。据说是公司刻意安排成这样以促进大家交流,但三四月的印度已经变得很热了,晚上楼顶上只有热风吹来,而且有无数的蚊子,体验很不好,不过在那个楼顶还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这张照片就是在那拍下的
幸运的是,我们去的第一周就碰上了印度的洒红节(Holi Day),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节日期间人们用水和着颜料搅拌然后互相涂在人们脸上或身上,代表着好运。一起参加培训的几个印度小哥主动组织了这次活动,于是...
一开始大家是这样的(被友情提醒提前买件便宜的衬衫,所有人不约而同选了白色)
后来
再后来
最后
留下了这件白衬衫
Happy Holi :)
第三周
这周有一节课很有意思,用乐高体验敏捷开发。简单来说是一组人(4-6人)在每一轮游戏开始的时候会收到很多来自“客户”(教练扮演)的需求卡片,但是开发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完成,所以队伍需要通过分析来从这些需求卡片中挑选几张出来,然后在未来规定的几分钟内用积木搭出一个满足这几张需求卡片的东西(开发),然后客户点评,然后开始下一轮,继续收到更多的需求卡片。游戏一共三轮,最后客户满意度最高的组胜出。
这个游戏带来的启发更多是思维方式上的,比如游戏里很多人并不会去和客户主动交流,至少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种犯规的、被禁止的行为,直到最后客户验收时一脸委屈的说你们都不问问这是不是我想要的。这时候才意识到已经毕业了,已经不应该再被一些类似学校里的规矩限定住。
最后的成品:
这周还发现了两个也玩ICPC的小伙伴,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比赛哈哈
除了这一周,其它周的周末都是有安排的,所以很多人选择在这一周去附近的城市旅游,我随其中的一波人去了孟买。
虽然预留了堵车的提前量,但还是低估堵的程度了,本来三个小时的车程,下午四点出发凌晨一点才到,走到一半就发现堵车的原因——一辆车在高速上着火了
过了一会我们在休息站停下时就看到一辆消防车在应急车道上逆行过去救火,回头一看发现了一个很有电影感的售货店
我和两个北京的小伙伴睡三人间,难得的是三人习性相近都不太爱动,决定第二天就在附近随便逛逛就行。三个人都睡到了十点多,准备吃饭时意外发现了一家中餐厅就在楼下,三个人将信将疑地决定去试试,就是在这家餐厅第一次在印度看到了中文菜单和筷子,吃了三周印度食物后亲切得泪流满面,不过也价格也很贵,我点了一份大份的叉烧面就花了五百多卢比,换算成人民币也已经50多块,而且分量很少,甚至不及国内餐馆的小份。
但是我至今认为,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没有之一(哭)
三个人好像找到了救星,在孟买的三顿饭我们全是在这家餐馆吃的,第三次去的时候老板看我们经常来还送了个小菜。老板还有很多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虽然是华人但是汉语已经讲得很不清楚了,老板跟我们说这家餐馆之前是中国人来印度开的,后来打仗了,那几个中国人就回了国,把店铺转让给了留在印度的华人,至今已经七十多年了,想了想,这已经是建国以前的事了。
孟买是座很漂亮而且很有意思的城市,建筑基本都是欧式的,随处可见很古老的建筑,而且城市充满了绿意
另外,印度的公交车真的是不关门的。
这次旅行非常不错,找到了理想中的旅行的感觉,轻松惬意,睡到自然醒后到阳台吹吹海风,找个人不多又精致的餐馆慢慢吃饭,在树荫下四处逛逛感受下这座城市。相比国内赶场看人的旅行来说,这样的旅行似乎更贴近旅行的本质。
第四周
这周的一天晚上小组出去聚餐打保龄球,结束的时候有几个人要继续逛逛,我和两个妹子就先回去了,考虑到路程不是很远我们就叫了一辆蹦蹦,就是这样的:
与国内不同的是印度的蹦蹦管理很规范,统一涂装和定价,而且甚至能在Uber上叫到。
不幸的是司机找错了目的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酒店附近的地方,我们看距离很近就下车了,下车的时候司机很凌乱地跟我们说了几句话但很难听懂,两个美国妹子也表示听不太清,好像是说这里过不去。我们看地图上不是很远就决定走回去,然而走了一段路后就意识到司机说的什么了,这条路中间有很高的隔离带,我们要到对面去,但最近的路口大概在一公里外。这时候时间已经晚上十点多,路上黑灯瞎火的,三个人顿感危险,虽然住处和我们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四百米,还是立马打了个Uber回去。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有些刺激。
这个周末公司考虑到大家累了四周,决定把我们带出去放松放松,目的地是浦那附近的一个山庄。
其中有一个活动很难忘,大家在草地上围成一圈一起学乐器,教练是个很有活力的人。最后快结束的时候让大家闭上眼睛听周围的声音。闭上眼睛排除干扰后才慢慢注意到周围鸟的声音,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是在一个山谷里,睁开眼后感受到的是久违的放松。
到了晚上,大家开始在一间很大的房间里跳舞
玩了一会我打算出去找点别的活动,一个越南的姑娘和我一起,她的名字发音很像中文的“风”,在开始培训的时候我和她pair写过代码,很聊得来,本打算一起去玩一个在印度很火的游戏,叫Carrom,规则和桌球类似,只不过是用手指去弹一个白色的滑块,用它把别的滑块撞进去。无奈只找到了桌子没找到方块,只好作罢。
(照片里的就是她)
不过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很魔性的滑梯,上面铺的是会转的小圆管,往下滑的时候速度奇快,一些小伙伴看到我们玩的时候一脸鄙视,直到自己试了一次之后就变成了一脸陶醉,同时把新的小伙伴拉下水哈哈
第五周
这是最后一周,时间表已经变得宽松了许多,除了最后的几个项目展示外基本就没什么事了。最后一天的毕业典礼成了最后的狂欢,很多人参加完毕业典礼就要去机场了,中国学生的返程也定在了第二天早上。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这天都穿上了当地的服饰,所以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中间的小哥是智利的,自带搞笑加成以及吸引妹子的buffer,一眼看去完全就是中东土豪以及后宫团的感觉。
结束的时候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道别,一向很酷的德国小哥也红了眼睛,剩下的人聚在酒店的房间里听歌闲聊,随着时间变晚大家陆陆续续的回去,最后就只剩我们四五个人坐在酒店的走廊里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时间已经到了晚上的两三点。
第二天,飞了七个多小时后终于回到了中国,到机场免税店和店员用中文对话的时候突然有种难以言说的亲切。
在最后的这周,教室门上出现了一面粘满了信封的感谢墙,每个信封上都写着一个学员或教练的名字,大家可以把想说的话写成纸条放进对方的信封中,毕业典礼的那天信封被分发到的每个人自己手中,一个教练很神秘地告诉大家说上飞机之后再打开,因为怕大家当场哭出来。
即使大半年后的今天,看着这些纸片也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段时光。
Good luck everyone, a new journey has be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