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认证杯数学建模B题思路模型代码:4.11开赛后第一时间更新,获取见文末名片
2024认证杯数学建模B题思路模型代码:4.11开赛后第一时间更新,获取见文末名片
第十三届“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比赛赛后体会
一、比赛经过
1、第一阶段
一开始拿到题目的时候,经过一番比较和筛选,我们选择了C题。这是评价和预测类的问题,方法比较多,也是常见需要储备的技能。定题了,但怎么做,刚开始还是一头雾水。各自查阅资料之后,逐步把解题思路定下来。
(1)第一小题要对新冠肺炎是大流行病还是流行病进行识别。采用用层次分析法识别疾病的相关要素,再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模型对流感、麻疹、sars等疾病和新冠进行比较分析。
(2)第二小题要对无症状感染进行抽样和分布预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SEIR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无症状感染者的预测。
我主要负责第二小题。无症状感染的预测通过确诊、治愈和死亡病例及其变化率计算得来。这些数据由题目给出了,题目还给出很多其他的数据,主要是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坐标的信息。部分国家还分为到省市一级。一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想到SIR模型,之前对疾病传播动力学进行过一些研究,也想到了元胞自动机,可以把地理信息用起来,但这个技术的实现不太熟悉,另外它对解决问题用途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也不确定。
最后确定的方案是:尝试用SEIR模型和差分递推方法,求出感染率和退出率(治愈和死亡)的方程,据此求出了无症状感染者的分布情况。(a)利用SEIR求解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需要确诊人数等实际数据支持,对于以后则无法预测。(b)采用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进行预测。(c)求出的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没有实际值比对,其准确性无法检验。
(3)第一阶段赛后的反思。(a)从一筹莫展到柳暗花明,这个过程挺美妙的。想着努力做好,但刚开始一点招都没有,三天之内做出来,第一天下来基本还在讨论怎么做,最终方案勉强定下来。逐步围绕题目寻找答案,到最后及时交上答卷。事后回头看,很不容易,也有惊喜。展望以后,面对陌生的茫然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只要用心探索就会一步步向答案靠近。(b)对模型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反思。SEIR模型和差分递推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是否有效,实际数据用上了,但不能做出有意义的预测。其中了5次多项式进行拟合,精确度和过拟合问题难以估计,恐怕很大。时间序列分析看似简单,用spss的专家模拟器走一下就行了,但是首先得进行平稳性分析,再者如何判断acf和pacf截尾和拖尾,拟合优度R2如何(平稳R2越大越好),最终的预测方程是啥啊,多个模型中哪个模型效果更好(看AIC、BIC值,越小越好),残差是否是白噪声(看博克斯Q值,越大越好)。这些都需要系统地按照流程进行求解。
2、第二阶段
(1)第一小问,疫情的第二次高峰会不会有,何时来临?(a)改进的SEIAR模型,其中加入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感染率的函数。一段时间后,人们放松了警惕,感染率上升肯能导致二次爆发。(b)有效再生数(R),这个值大于1,就会疫情扩散,小于则疫情消退。
(2)第二小问,在诸多控制因素中,哪些因素最为重要。影响的程度如何?对第一小问的模型的参数进行讨论,观察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性。
(3)第三小问,疫情之后的体育赛事重启怎么安排时间表?需要找到一种判断体育赛事开赛条件的判断指标,用R就行;还要结合疫情发展给出R的变化,以期达到比赛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各种体育赛事的差别,区分哪些可以提前,哪些需要延后。
我重点负责第三小题。(a)刚开始想着怎么求出R值,找资料发现R的求法有很多,从SIR到SEIAR模型疾病传播动力学模型都要对应的求解方法。有的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如SIR模型的R=σS,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方法。知网和百度学术有不少论文,专门讲R的不同计算方法。就在方法步步逼近时,发现这些求法只能宏观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疫情状况,无法反映不同体育赛事举办的情况。(b)于是继续找资料,直到发现了空气传播疫病的感染预测模型Wells-Riley数学模型。此模型可以根据不同体育场馆的体积、观众人数、比赛时间、呼吸速率等指标计算出概率概率和R。最后敲定改用这个模型。(c)模型找到了,那怎么用,数据哪里来,怎么实现呢?看到复杂的数学模型,一阵发怵后,开始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确定用Wells-Riley模型,便开始将相应的参数和公式通过matlab实现,最后发现,只要参数的值的范围明确了,模型程序化并不复杂。相反还很简单。或许是因为模型本身并没有涉及复杂的算法, 然而即便是算法,只要步骤明确,参数取值明确,程序实现并不难。这一点可以也更新我的观点。(d)模型找好了,也实现了,数据结果也出来了。 最后就是对数据分析和对接到题目要求的时间表中去。R值由多个指标确定,观察R值随其中一个指标的变化很好实现,但多个指标同时变化,而且是目标时R值最小化,这个问题让我有点犯难了。最好能三维动态显示!时间有限,需要用现有的手段去表现,最后选择下图的方式。在对几个关键指标逐一分析之后,在综合给出分析结果。事后想来,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4)特奖的亮点在哪里。有1-2个亮点是我给我们团队提的建议。在第二阶段前,我们队对第一阶段的获奖进行了学习,尤其是三篇特等奖的论文。它们并没有刻板地按照模板的内容一一对照写出,而是有所重点和突出。我觉得很可取的地方有:(a)利用元胞自动机和ArcGIS手段进行疫情的时空分析。(b)使用三维图示的方式进行,spss分析软件里面有,很有表现力;(c)文章后年的模型评价和改进以及推广等内容,并不一一写出,而是综合一起给出,简单明了地指出模型的优缺点和改进推广的内容。(d)大胆改进模型,并流程化。先给出原始模型,再提出自己的模型,并用Step标识和流程图说明步骤。(e)框架格式上的醒目。比如摘要简练,逻辑清晰,适当加粗。这些都值得学习。其中没有能力做到的,下来查查资料,具备了这种能力,下次用上就是加分点。
(5)我们队伍的亮点。对上面的特奖论文的好做法借鉴之外,我们也有两点我们自己的亮点:(a)采用了两个改进的模型:引入无症状感染者的模型SEIAR和引入戴口罩的 Wells-Riley 模型。(b)用渐变色制表使结论一目了然,包括第一阶段用Excel制作全球疫情分布图和坐标图,效果非常不错。总体上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第一阶段有了较大的提升。第一阶段只拿到三等奖,第二阶段成绩还没出来,希望运气能拿到好的名次。
二、比赛收获
1、问题陌生并不可怕,坚持最重要。这是第一阶段之后的感受,在第二阶段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心态更平静了。如果有两个选择,一种是一眼就知道问题怎么做,用什么模型,马上就能动手做。另一种是问题很陌生,需要查阅大量地资料,随着积累的增加,对问题逐步进行了定位和层层解剖,最后也做出来了。你会选哪个?我觉得第二种更加有趣,而且更能激励我去面对很多问题。因为它告诉我,面对建模比赛的诸多问题,不知道怎么求解是正常,但答案也会在广泛查阅资料中出现。这种通过学习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恰恰是最终的。所以,我会选择第二种。当然,每次茫然的背后是模型和理论的缺乏,平时若能灵活应用和广泛积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定会大有裨益。在准备建模比赛的时候,清风的数学建模教学视频内容和资料很全,很有帮助,很实用,必须分享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W411s7wi。
2、团队意识非常重要,合作出真知。我是第一次参加,两个队友以前就有经验。在讨论中,经常会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沟通;讨论中激烈处,也会有争论。这个时候,我都自问,我所在乎的点重要吗,如果重要就得坚持,反之就难得糊涂一下。而且,也要求自己做到让每个和我合作的人有所收获,感到愉快。善于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善于倾听,成人之美,乐见其成。很庆幸我们团队都是为了完成好任务而争论,也都愿意付出。
3、比拼中找能力差距,向优秀学习。看特奖很有收获。看这些论文时,我都问自己,为什么我写不出这样的论文,它好在哪里。如此就能很快地找到它的优点,记录下最重要的几条,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照着做出。这样以后碰到类似情况,也就能用上。建模比赛的过程,也是写论文和做实验的过程。严谨的流程和对时间的把控,对写论文都很有用。这次比赛,我还认识了一个西安电子科大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是年纪轻轻的学术大牛,后来更了解到他的论文已经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EI)录用了。向优秀学习,打算学学他的论文。我自己也最近发表一篇疫情传播建模分析的论文,已经在系统仿真学报发表了,而这些都是一路走来与数学建模结缘之后的收获吧。
有个建议,数学建模的几个核心能力必须尽快具备:(1)一个复杂模型的matlab实现步骤,也就是见一个模型或公式就要去思考怎么实现,参数都有赋值吗,公式都有现成的库吗。(2)快速的制图能力。就是结果怎么展示的问题,要边学边做,看到好的要学过来。(3)对于论文的结果,要保持客观理性。数据有没有造假,别人的论文有没有造假。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2024年认证杯数学建模思路模型代码获取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