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3.1.5 功耗——长连接(例如,基于连续不连续接收,CDRX)
关于卫星网络(NTN)的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研究,特别是3GPP TR 36.763文档,随着地面移动通信的发展,虽然人们享受到了便捷的互联网服务,但地球上仍有大量区域缺乏通信手段。特别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能因断电、断网而无法提供服务。因此,非地面网络(NTN)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延伸,为偏远地区和应急通信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NTN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网络(如LEO、MEO、GEO卫星)和高空/空中平台网络(如飞机、气球、飞艇等)。
3GPP在Release 15至Release 17阶段对NTN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将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融合,解决无服务或服务不足地区的服务可达性和连续性问题。其中,Release 17阶段完成了NTN的第一个标准,但主要聚焦于NTN接入网的“透明”架构和移动协议的改进。进入Release 18阶段后,3GPP立项了一系列关于NTN的增强研究项目,包括IoT NTN增强等。
6 无线层1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6.1 IoT NTN参考参数
IoT NTN参考场景参数列于下表6.1-1中:
表6.1-1:IoT NTN参考场景参数
6.2 链路预算分析
6.2.1 链路预算参数
对于一组通用的链路预算参数,同意采用以下假设:
-
用户设备(UE)功率等级(PC5=20 dBm)
-
用户设备(UE)噪声系数(NF=9 dB)
-
根据RAN1#103e中商定的IoT NTN参考场景参数,NB-IoT和eMTC的信道带宽为:
-
NB-IoT:180 kHz(下行链路),所有允许的更小资源分配(1215 kHz、615 kHz、315 kHz、115 kHz、1*3.75 kHz)最高可达180 kHz(上行链路)
-
eMTC:1080 kHz(下行链路),所有允许的更小资源分配(包括2180 kHz、180 kHz、215 kHz、315 kHz或615 kHz)最高可达1080 kHz(上行链路)
-
其他损耗:
表6.2-1:其他损耗
注1:与功率等级PC5(20 dBm)的上行链路(UL)假设相比,功率等级PC3(23 dBm)有3dB的增益。
注2:与噪声系数NF=9 dB的下行链路(DL)相比,噪声系数NF=7 dB有2dB的改善。
注3:采用其他链路预算参数的链路预算不排除在技术报告(TR)中进行记录。
注4:这些参数仅用于链路预算计算。
注5:大气损耗是仰角的函数。
链路预算分析假设卫星参数集1、集2、集3和集4的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均有3dB的极化损耗。
对于卫星参数集Set-3和Set-4,链路预算计算中使用的3dB波束宽度(HPBW)、中心波束中心仰角和中心波束边缘仰角在表6.2-2和6.2-3中给出。这些参数分别对应于表6.2-6和6.2-7中给出的卫星参数集3和集4。
表6.2-2:链路预算分析的Set-3参数。
表6.2-3:链路预算分析的Set-4参数。
注1:3dB波束宽度(HPBW)已分别包含在TR 38.821表6.1.1.1-1和表6.1.1.1-2中的卫星参数集1和集2中。集1和集2的中心波束中心仰角定义为TR 38.821表6.1.3.2-1中包含的目标仰角。中心波束边缘的卫星-用户设备(UE)距离可以根据中心波束边缘仰角推导出来,因此无需单独列出。
注2:中心波束中心仰角是指波束布局中中心波束的波束中心仰角。
注3:中心波束边缘仰角是指波束布局中中心波束的最小波束边缘仰角。
注4:在采用多波束布局的卫星链路(SLS)评估中,中心波束是为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的波束。外围波束的波束中心仰角与中心波束的波束中心仰角不同。在进行干扰建模时,外围波束造成的干扰是通过使用它们各自的波束中心仰角来确定的。
注5:对于多波束卫星小区,最长的波束边缘距离将对应于最外围波束的最小波束边缘仰角,如下图所示。
图6.2-1:物联网非地面网络(IoT NTN)的波束布局和仰角示意图
以下分别列于表6.2-4、6.2-5、6.2-6和6.2-7中的卫星参数集Set-1、Set-2、Set-3和Set-4可用于系统级模拟器校准。
表6.2-4:用于系统级模拟校准的Set 1卫星参数(基于TR 38.821,表6.1.1.1-1)
表6.2-5:用于系统级仿真校准的第2组卫星参数(基于TR 38.821,表6.1.1.1-2)
表6.2-6:用于系统级模拟器校准的第3组卫星参数(基于R1-2101146 - Eutelsat)
表6.2-7:用于系统级模拟器校准的第4组卫星参数(基于R1-2101019 - Thales、Sateliot、Gatehouse)
表6.2-8:用于链路预算和系统级评估的卫星参数集(基于R1-2102750 – HUGUES / Echostar)
表6.2-9:用于链路预算分析的第五组卫星参数(基于R1-2102750 – HUGUES / Echostar)
对于中地球轨道(MEO)而言,多普勒频移/变化以及延迟变化均小于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的最大延迟小于地球同步轨道(GEO)。针对低地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物联网非地面网络(IoT-NTN)增强功能应足以支持中地球轨道。
注:中地球轨道的参数集仅供信息/参考之用,评估和增强功能主要考虑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球轨道。这些增强功能同样适用于中地球轨道。
6.2.2 链路预算结果总结
在RAN1#104bis-e会议中达成一致,将贡献公司在[26]中提供的链路预算结果总结纳入TR 36.763的技术提案中,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修订[11]。链路预算结果的总结将与贡献公司保持一致。贡献公司提供的详细链路预算结果已记录在单独的电子表格中[27]。
6.2.2.1 链路预算结果校准
贡献公司:
观察到OPPO、CATT、华为、Vivo、诺基亚、中国移动、中兴、小米、爱立信、苹果和Sateliot(配置A)在他们的模拟中使用了TR 36.763中约定的链路预算假设,即功率等级PC5(20 dBm)和噪声系数NF=9 dB。而联发科、三星和索尼在模拟中使用了功率等级PC3(23 dBm)和噪声系数NF=7 dB的链路预算假设。
两组结果之间存在3dB的差异,这是由于上行链路(UL)中PC3(23 dBm)和PC5(20 dBm)的不同假设造成的;同时,由于噪声系数(7 dB和9 dB)的不同假设,还存在2dB的差异。为了使假设统一以得出一致的结果,在主持人总结中,我们对所有公司的数据进行了调整,采用了共同的噪声系数和功率等级假设。在必要时,下行链路信噪比(SNR DL)数据调整了2dB,上行链路信噪比(SNR UL)数据调整了3dB。与功率等级PC5(20 dBm)的上行链路假设相比,功率等级PC3(23 dBm)有3dB的增益。与噪声系数NF=9 dB相比,噪声系数NF=7 dB有2dB的增益。我们使用TR 36.763中约定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的中心波束边缘仰角来确定自由空间路径损耗(FSPL)。经过这些调整后,我们发现各贡献公司的结果之间具有合理的一致性。
所有贡献公司都使用了如表所示的约定损耗。
表6.2.2.1-1:卫星损耗
表6.2.2.1-2:最大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表6.2.2.1-3:链路预算分析案例
我们已根据校准电子表格中的条款,捕获并总结了各个公司的校准结果。下面的表格基于电子表格中的校准结果。为了使各贡献公司保持一致,电子表格提供了以下指导:
- 在链路预算分析中使用上行链路(UL)的功率等级PC3(23 dBm)和下行链路(DL)的噪声系数NF=7 dB。
- 在电子表格中报告了中心波束边缘的下行链路信噪比(SNR)和上行链路SNR。
- 当考虑功率等级PC5为20dB时,与PC3相比,将实现较低的载噪比(CNR),并且覆盖范围将受到功率降低的影响。
- 对于功率等级PC5(20 dBm)和噪声系数NF=9 dB,为了对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CNR值,分别增加3dB和2dB。
- 上行链路CNR包括由于波束边缘的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定义的波束宽度而产生的额外3dB损耗。
- 下行链路SNR可能包括由于波束边缘的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定义的波束宽度而产生的额外3dB损耗;对于SET-1、SET-2、SET-3,在计算电子表格时假设下行链路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波束边缘的EIRP,因此使用0dB额外损耗;对于SET-4,在计算电子表格时假设下行链路EIRP为天底点的EIRP,因此使用3dB额外损耗。
6.3 时间和频率同步增强
研究了与时间和频率同步增强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
- 初始接入时的GNSS测量窗口。
- 使用Rel-13 TR 45.820(第5.4条)中的电池寿命方法学,研究GNSS位置固定对UE功耗的潜在影响。
- 在研究GNSS位置固定对UE功耗的潜在影响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参数:
- GNSS功耗值
- GNSS位置首次定位时间
- NTN系统信息块(SIB)携带卫星星历对以下方面的潜在影响:
- NB-IoT和eMTC中UE的功耗
- 卫星位置跟踪的准确性
- PRACH拥塞
- 在NB-IoT和eMTC中,UE在(N-)PUSCH上进行长上行链路传输时对卫星延迟和卫星多普勒频移的预补偿。
- 在NB-IoT和eMTC中,UE在PRACH上进行长上行链路传输时对卫星延迟和卫星多普勒频移的预补偿。
6.3.1 GNSS位置固定对UE功耗的影响
在RAN1#104bis-e会议上达成一致,将基于[12]附录A第5.1条的GNSS位置固定对UE功耗影响的总结纳入TR 36.763的技术提案中,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修订。附录A中各公司的电池寿命分析已纳入TR 36.763的附件C中。
6.3.1.1 UE功耗分析假设
TR 45.820第7.2.4.5.2条为能耗模型提供了功耗假设。
表5.4-1:能耗分析的关键输入参数
表7.2.4.5-1:功耗假设
华为提到了GNSS首次定位时间(TTFF)的冷启动、温启动和热启动条件:
-
首先是冷启动,此时接收器中没有存储星历信息。用户设备(UE)必须从所有可能的卫星中搜索信号,并且至少需要4颗卫星才能进行定位。因此,持续时间将受到GNSS信号传输速率和接收质量的影响。如果GNSS信号接收过程中没有太多中断,冷启动的持续时间可以从几十秒到十多分钟不等,典型值为30秒。
-
其次是温启动,该假设基于已经获得了一些星历信息和时钟校正数据。有了这些可用信息,定位时间将缩短到几秒钟。
-
最后是热启动,该假设基于GNSS接收器具有有效的星历、时钟校正和GNSS时间参考,定位时间可以低至1~2秒。
在电池寿命分析中,各贡献公司在每次上行链路(UL)传输时都进行了GNSS定位修正的假设:
- GNSS功耗
- 集成GNSS和物联网(IoT)模块:
- 独立的GNSS模块和IoT模块:华为、联发科(100毫瓦)
- GNSS定位首次定位时间(TTFF)
- 热启动:华为(1秒或2秒)
- 温启动:华为(几秒钟)
- 冷启动:华为(30秒)
为了比较各贡献公司的电池寿命分析,我们根据报告(2小时和6小时)、数据包大小(50字节)、GNSS定位TTFF(2秒和5秒)以及MCL=154 dB的假设(这决定了接收和发射的活跃时间)对它们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逐案对齐。这是为了确保方法的一致性。该方法在能耗模型中包括了设备中的所有传输和接收。
6.3.1.2 独立的GNSS模块和IoT模块
在分析中,对功耗的假设采用了独立的GNSS模块和IoT模块的假设,具体如下:
- 华为、联发科(100毫瓦)
- CATT(216毫瓦)
对于联发科和CATT的模拟结果,我们使用了放大系数2,以提供从1天到12小时的数据,以便与华为的结果对齐。请注意,CATT使用的GNSS模块功耗为216毫瓦;而华为和联发科的数据是基于GNSS模块功耗为100毫瓦的情况下得出的。各公司的结果显示出合理的一致性和观察结果的一致性。在中等的MCL=154 dB条件下,NTN的电池寿命范围在6年到16年之间;电池寿命的减少量在10%到40%之间。
6.3.1.3 集成GNSS模块和物联网模块
在分析中,对功耗的假设采用了独立的GNSS模块和物联网模块的假设,具体如下:
- 爱立信、联发科、诺基亚(37毫瓦)
爱立信观察到,对于eMTC/NB-IoT,电池寿命的减少量取决于上行链路(UL)报告间隔、数据包大小和无线资源控制(RRC)过程,在最大耦合损耗(MCL)为164 dB时,电池寿命的减少量可达约6%,在MCL为144 dB时,减少量可达约17%。联发科贡献的附件A中也有类似的观察结果,即在相似的假设条件下,电池寿命在MCL为164 dB时减少量约为2.6%,在MCL为144 dB时减少量约为11.7%。
诺基亚观察到,对于50字节数据包的情况,如果假设GNSS冷启动时间为1秒,则电池寿命减少约2.33%;如果假设GNSS热启动时间为5秒,则电池寿命减少约10.66%。而对于200字节数据包的情况,在冷启动和热启动情况下,电池寿命减少幅度分别为1.1%和5.29%。当GNSS启动时间超过5秒时,电池寿命减少更多。
6.3.1.4 功耗——短暂偶发连接
高通公司考虑了物联网用户设备(IoT UE)每隔8小时、24小时等传输一次负载的情况;在传输负载后,UE的连接被释放,并返回到深度睡眠模式,直到下一次传输之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首次定位时间(TTFF)假设为2秒。一个典型的非地面网络(NTN)上的窄带物联网(NB-IoT)场景(例如,针对第二组设置的良好覆盖低地球轨道卫星)对应于下行链路信噪比(SNR)(对于15 kHz的1个物理资源块(PRB)接收)为0 dB,上行链路SNR(对于15 kHz的1个PRB传输)为-5 dB(用户设备以最大功率20 dBm发射)。
图3:非地面网络(NTN)上物联网(IoT)的短暂偶发传输。
在所研究的短暂偶发连接场景下,每次连接前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大约消耗了用户设备(UE)总可用能量的34%。
对于在短暂偶发连接范式下运行的移动UE(如跟踪设备等),在基于GNSS的上行链路预补偿的Release 17假设范围内,由于GNSS导致的功耗惩罚无法显著减轻。然而,对于固定UE(如智能电表等),这些UE可以通过更加宽松的GNSS定位计划(例如,根据设置每周或每月定位一次)来节省功耗。
6.3.1.5 功耗——长连接(例如,基于连续不连续接收,CDRX)
高通公司考虑了长连接的情况。物联网UE在连接模式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而不是上述的短暂偶发连接。这可以通过连续不连续接收(CDRX)来实现,在较长的连接期间,UE可以发送或接收更大的有效载荷。
图4:非地面网络(NTN)上物联网(IoT)的连接模式不连续接收(DRX)长连接。
在每次上行链路传输时机之前进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在没有其他机制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维持上行链路同步精度在指定范围内的必要措施)会导致GNSS定位约占用户设备(UE)总功耗的45%。虽然我们可以为固定UE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但对于移动UE(尤其是高速移动的UE),如果没有其他针对连接模式同步的增强措施,我们可能无法避免GNSS定位对UE功耗的影响。
在所研究的长连接场景中,采用连接模式DRX(DRX周期为~10秒),在没有针对上行链路同步的额外增强措施的情况下,每次上行链路传输前的GNSS定位大约消耗了UE总可用能量的45%。这对于无法依赖先前获取的GNSS定位的移动UE尤其如此。
6.3.1.6 其他功耗评估观察
联发科观察到,当电池寿命在1年左右时,电池寿命减少的幅度一般在1%到3%之间;而当电池寿命在10年或更长时间时,电池寿命减少的幅度最大可达30%到68%。对GNSS的冷启动(1秒)和热启动(5秒、30秒)进行了模拟。
爱立信观察到,在最大耦合损耗(MCL)为164 dB时,电池寿命减少幅度可达约6%,而在MCL为144 dB时,减少幅度可达约17%,这取决于上行链路(UL)报告间隔、数据包大小和无线资源控制(RRC)过程。
联发科观察到,在固定物联网传感器场景中,或者在资产跟踪/车队管理中,如果GNSS位置在应用层可用,那么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为0%。这是因为用户设备(UE)要么是固定位置的(仅在安装时获取一次GNSS位置),要么UE需要将GNSS位置包含在报告中。
CATT观察到,在每小时传输200字节数据的情况下,电池寿命可超过1年;在每小时传输50字节数据且功率为216 mW的情况下,电池寿命可超过2年;在每天传输50字节或200字节数据且GNSS功耗为20 mW的集成架构中,电池寿命可超过10年。
诺基亚观察到,对于50字节的数据包,如果假设GNSS冷启动为1秒,则电池寿命减少约2.33%,如果假设GNSS热启动为5秒,则减少约10.66%。对于200字节的数据包,在冷启动和热启动情况下,减少幅度分别为1.1%和5.29%。GNSS启动时间超过5秒时,电池寿命减少更多。
爱立信建议RAN1讨论并同意物联网非地面网络(IoT NTN)电池寿命评估的假设条件,如MCL、发射功率、带宽和噪声系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MCC)和APT提议,将研究GNSS位置固定对UE功耗的潜在影响作为次要任务。
基于贡献公司的观察结果如下:
- 使用相似的报告间隔、数据包大小、GNSS首次定位时间(TTFF)和功耗及MCL假设时,贡献公司得出了一致的观察结果。
- 对于固定物联网传感器场景或GNSS位置在应用层可用的资产跟踪/车队管理场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为0%。
- 在物联网设备非固定位置且GNSS位置在应用层不可用的情况下,基于贡献公司的观察结果如下:在MCL为164 dB时,电池寿命减少约6%;在MCL为144 dB时,减少约17%,这取决于UL报告间隔、数据包大小和RRC过程,以及GNSS TTFF冷启动为1秒、热启动为5秒,且GNSS功耗为37 mW(集成物联网和GNSS模块)。
- 当电池寿命约为1年时,电池寿命减少约1%到3%;当电池寿命约为10年或更长时,减少约30%到68%,这取决于GNSS TTFF冷启动为1秒、热启动为5秒,且GNSS功耗为37 mW(集成物联网和GNSS模块)或100 mW(单独的物联网和GNSS模块)。
- 对于50字节的数据包,如果假设GNSS冷启动为1秒,则电池寿命减少约2.33%;如果假设GNSS热启动为5秒,则减少约10.66%。对于200字节的数据包,在冷启动和热启动情况下,减少幅度分别为1.1%和5.29%。GNSS启动时间超过5秒时,电池寿命减少更多。
- 对于短暂的偶发连接,每次连接前进行GNSS定位会消耗UE总可用能量的34%;在采用连接模式不连续接收(DRX,DRX周期为~10秒)的长连接中,每次上行链路传输前进行GNSS定位会消耗UE总可用能量的约45%。
- 在216 mW功耗下,每小时传输200字节数据可支持超过1年的电池寿命;在每小时传输50字节数据的情况下可支持超过2年的电池寿命;在20 mW GNSS功耗的集成架构中,每天传输50字节或200字节数据可支持超过10年的电池寿命。
使用Rel-13 TR 45.820(第5.4条)进行的电池寿命评估表明,总体而言,GNSS的影响可能是中等至显著的,但在显著减少的情况下,仍允许电池寿命达到数年。结果表明,缓解GNSS导致的功耗可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如果NTN物联网的目标是与蜂窝物联网相当的10年或更长的高电池寿命,那么这一领域的研究将非常有益。基于贡献公司的评估表明,在最坏情况下,即假设每次上行链路传输前都需要进行GNSS定位时,NTN物联网的电池寿命足以支持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中,对于固定物联网传感器或在应用层可用GNSS位置的场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为0%。
6.3.2 NTN系统信息块(SIB)读取对UE功耗的影响
对于短暂的偶发连接用例,读取包含卫星星历信息的SIB所需的功耗并不显著。
注意:对于此结论,假设UE在连接模式下不需要读取广播SIB以获取卫星星历信息。
6.3.3 长PUSCH和PRACH传输
对于长PUSCH,每N个时间单位进行一次UE预补偿是基线解决方案。
- 预补偿在N个时间单位的一个块内保持不变。
- 关于N的定义和值的进一步研究待定(FFS)。
对于长PRACH,每N个时间单位进行一次UE预补偿也是基线解决方案。
- 预补偿在N个时间单位的一个块内保持不变。
- 关于N的定义和值的进一步研究待定(FFS)。
对于具有重复次数R>1的上行链路传输,需要进行规范更改。
对于分段UE预补偿,可以进一步讨论以下问题:
- 应用新预补偿时子帧边界处的相位不连续性。
- 由于分段期间的延迟/频率漂移率导致的相干时间限制。
- 不同定时提前(TA)分段之间的信号重叠。
关于长传输期间是否需要更频繁的新上行链路间隙、是否可以通过实现来调整采样频率以避免新上行链路间隙以及N的值和时间单位是什么,可以进一步在规范阶段进行研究。
建议网络配置上行链路同步有效性定时器(例如,用于卫星星历和可能的其他方面)。
- 关于何时设置/重置定时器、定时器持续时间和定时器到期时UE的行为等详细信息,可以在规范阶段进行讨论。
6.3.4 下行链路同步
对于Rel-17时间框架内的下行链路同步,应考虑以下内容:
- 新的信道光栅,步长增加到大于100 kHz。
- MIB中的部分ARFCN指示。
6.3.5 GNSS测量
对于短暂的偶发传输:
- 空闲UE从空闲DRX/PSM唤醒,接入网络,进行短暂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然后返回空闲状态。
- 在接入网络之前,UE获取GNSS位置固定,并在传输数据包时无需重新获取GNSS位置固定。
关于短暂传输的持续时间、GNSS位置的获取和GNSS位置的有效期等详细信息,可以在规范阶段进行讨论。
假设GNSS位置固定在一段时间X内有效,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以下情况适用:
- 由于UE速度引起的TA误差满足RAN4中定义的要求。
- 由于UE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移误差满足RAN4中定义的要求。
关于GNSS位置固定的有效性和在RRC_CONNECTED模式下获取GNSS位置固定的详细信息、X的值等,可以进一步在规范阶段进行讨论。
关于对现有闭环TA维护机制的潜在影响,可以进一步在规范阶段进行讨论。
注意:在规范工作阶段,RAN4将定义详细要求。
6.3.6 PRACH拥塞
结论是,在Release-17时间框架内,不再进一步研究潜在的RACH拥塞问题。
6.4 定时关系增强
研究了与定时关系增强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以检查是否需要进行增强以及增强是否有益:
对于NB-IoT:
- NPDCCH到NPUSCH格式1
- RAR授权到NPUSCH格式1
- NPDSCH到NPUSCH格式2上的HARQ-ACK
- NPDCCH命令到NPRACH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其他NB-IoT定时关系
对于eMTC:
- MPDCCH到PUSCH
- RAR授权到PUSCH
- PDCCH命令到PRACH
- MPDCCH到计划的上行链路SPS
- PDSCH到PUCCH上的HARQ-ACK
- CSI参考资源定时
- MPDCCH到非周期SRS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MPDCCH命令到PRACH
- FFS:其他eMTC定时关系
研究了往返时延(RTD,影响TA)对HD-F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定时关系的影响。
关于Koffset的以下方面未进行研究,但可以至少依赖NR NTN工作项[7]中做出的决定:
- 系统信息中的显式或隐式指示
除了定时提前命令激活外,研究未发现其他需要通过MAC控制元素(CE)激活/去激活的IoT-NTN配置及其定时关系。
研究了由于需要进行GNSS测量以实现时间和频率同步而对IoT-NTN的任何定时关系的影响。
以下NB-IoT定时关系需要增强,以实现IoT NTN的基本最小功能:
- NPDCCH到NPUSCH格式1
- RAR授权到NPUSCH格式1
- NPDSCH到NPUSCH格式2上的HARQ-ACK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NPDCCH命令到NPRACH
- FFS:其他NB-IoT定时关系
基于在NR NTN中采用的通过例如Koffset扩展定时关系的方法,应作为增强NB-IoT在IoT NTN中定时关系的起点。考虑到IoT NTN,可以进一步讨论详细情况。
以下eMTC定时关系需要增强,以实现IoT NTN的基本最小功能:
- MPDCCH到PUSCH
- RAR授权到PUSCH
- MPDCCH到计划的上行链路SPS
- PDSCH到PUCCH上的HARQ-ACK
- CSI参考资源定时
- MPDCCH到非周期SRS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MPDCCH命令到PRACH
- FFS:其他eMTC定时关系
基于在NR NTN中采用的通过例如Koffset扩展定时关系的方法,应作为增强eMTC在IoT NTN中定时关系的起点。考虑到IoT NTN,可以进一步讨论详细情况。
结论是,Rel-16中对eMTC和NB-IoT定时关系的描述通常不考虑TA。
注意:随着eMTC和NB-IoT在NTN上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发现此规则的例外情况。
eNB可以使用特定于UE的TA和/或K_offset在其调度中避免FDD-HD中的UL-DL冲突。
NR NTN的RAR窗口偏移值、用于其计算的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如何配置或发信号通知一起构成了IoT NTN的起点。
讨论了Rel-17 IoT中涉及特定于UE的TA维护和报告的信令方面,以及减少信令负载的技术。讨论了报告特定于UE的TA的机制和其他确定特定于UE的TA的方法。关于这些方面的决策可以在后续规范阶段做出。
从物理层的角度讨论了Rel17 IoT NTN中是否需要特定于UE的K偏移,但未达成共识。这个问题可以在未来的规范阶段进一步讨论。
6.5 HARQ
对于NTN IoT,潜在的HARQ增强需要考虑IoT设备的主要特性,包括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和低吞吐量,以及IoT服务的关键要求,包括扩展覆盖范围、延迟容忍和不频繁的数据传输,以及对大规模通信的支持。
预计通过NTN运行的IoT UE的峰值吞吐量不会超过通过TN运行的IoT UE的峰值吞吐量。
研究了与HARQ增强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
- 在GEO卫星场景中是否会发生HARQ停滞
- 必要性、潜在好处和/或缺点
- 增加HARQ进程对吞吐量、延迟、功耗和复杂性的影响
- 禁用NB-IoT的HARQ反馈
- 禁用eMTC的HARQ反馈
- 其他潜在的HARQ反馈机制
- 减少PDCCH监测
- 覆盖范围增强
- 具有多个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传输间隙
- 在服务小区更改中保持HARQ进程连续性
- 多个传输块调度
- 吞吐量增强
建议在Rel-17中不支持为NTN中的NB-IoT和eMTC增加HARQ进程数。
讨论了在服务小区更改中保持HARQ进程连续性:
- 如果NTN IoT中存在大量重复,则UL/DL传输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UE进行小区重选或切换所需的时间间隔。这对于LEO卫星尤其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其移动性高。一些重复可能无法在小区更改发生前传输,这将导致资源浪费。从不同小区组合重复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RAN1尚未达成共识以在Rel-17中推荐解决方案。
讨论了吞吐量增强:
- 讨论了在NB-IoT中,在接收NPDSCH和发送HARQ ACK之间的时间段内启用PDCCH监测以提高吞吐量。RAN1尚未达成共识以在Rel-17中推荐增强吞吐量的解决方案。
讨论了禁用HARQ反馈:
- 讨论了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这有利于UE功耗和延迟。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可以改善NTN中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因为上行链路中将有更多资源可用。如果禁用HARQ反馈,则由于缺乏反馈,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层可靠性可能会降低。
- 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可以缓解由于NTN中RTT较大而导致的NB-IoT的HARQ停滞问题,并有利于UE功耗和延迟。
- 当不禁用HARQ反馈时,将始终需要上行链路资源用于HARQ ACK反馈。考虑到IoT UE的HD-FDD处理,始终启用的HARQ ACK反馈将影响DL调度和资源分配在时间域中的影响,以及DL吞吐量/数据速率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上行链路中耦合损耗较大,需要大量重复的情况。
- 结论是,从物理层的角度来看,在Rel-17中对于NTN IoT禁用HARQ反馈没有达成共识。
讨论了PDCCH监测:
- 讨论了在发送PUSCH后一段时间内指示ACK/NACK的PDCCH的监测。不在发送PUSCH后一段时间内监测PDCCH的原因是UE节电。
- 当UE配置有一个HARQ进程时,讨论了UE是否可以在发送PUSCH后停止PDCCH监测,因为直到一个RTT之后才会收到新授权,或者UE不能停止PDCCH监测,因为可以在一个RTT之前收到新授权和/或UE可能需要监视DCI以进行其他调度分配,例如寻呼、系统信息等。
- 当UE配置有两个(或更多)HARQ进程时,是否在发送PUSCH后一段时间内停止监视PDCCH还需要考虑两个HARQ进程的相对时序。
- RAN1指出,减少PDCCH监测与DRX密切相关,因此应在RAN1和RAN2中讨论。
对于NTN中的NB-IoT和eMTC,RAN1得出结论,在Rel-17中,增强Rel-16中在发送PUSCH后指示ACK/NACK的PDCCH监测程序不是NTN IoT的必要功能。
附加反馈报告
讨论了UE报告附加信息(例如,告知网络已发送足够数量的重复次数的时间信息、请求的重复次数、基于BLER的触发或反馈捆绑、缓冲区状态、启用/禁用HARQ反馈等)。
结论是,在Rel-17中,报告附加反馈不是NTN IoT的必要功能。
6.6 针对IoT NTN的具体增强建议
6.6.1 IoT NTN场景
在Rel-17时间框架内,优先支持NB-IoT/eMTC的独立部署。
6.6.2 时间和频率同步增强
在Release 17时间框架内对NB-IoT/eMTC时间和频率同步增强的建议:
- 长PUSCH和PRACH传输增强:
- 对于重复次数R>1的上行链路传输,需要进行规范更改。
- 对于PUSCH和PRACH上的长传输,每N个时间单位进行一次分段UE预补偿,其中预补偿在N个时间单位的一个块内保持不变。
- 对于分段UE预补偿,可以进一步讨论如何处理以下问题:
- 应用新预补偿时子帧边界处的相位不连续性。
- 由于分段期间的延迟/频率漂移率导致的相干时间限制。
- 不同TA分段之间的信号重叠。
- 在规范阶段可以进一步研究:(i)在长传输期间是否需要更频繁的新上行链路间隙;(ii)是否可以通过实现调整采样频率来避免新上行链路间隙;(iii)N的值和时间单位是什么,以及分段UE预补偿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 DL同步增强:
- 在规范阶段应考虑以下内容:
- 步长增加到大于100 kHz的新信道光栅。
- MIB中的部分ARFCN指示。
- 在规范阶段应考虑以下内容:
- GNSS测量:
- 对于短暂的偶发传输:
- 空闲UE从空闲DRX/PSM唤醒,接入网络,进行短暂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然后返回空闲状态。
- 在接入网络之前,UE获取GNSS位置固定,并且无需为数据包传输重新获取GNSS位置固定。
- 关于短暂传输的持续时间、GNSS位置的获取和GNSS位置的有效性的详细信息可以在规范阶段进行讨论。
- 假设GNSS位置固定在一段时间X内有效,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以下情况适用:
- 由于UE速度引起的TA误差满足RAN4中定义的要求。
- 由于UE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移误差满足RAN4中定义的要求。
- FFS:在RRC_CONNECTED模式下,GNSS位置固定的有效性和获取GNSS位置固定的详细信息、X的值。
- FFS:对现有闭环TA维护机制的潜在影响。
- 注意:在规范工作阶段,RAN4将定义详细要求。
- 对于短暂的偶发传输:
6.6.3 定时关系增强
对于IoT NTN的基本最小功能,以下NB-IoT定时关系需要增强:
- NPDCCH到NPUSCH格式1
- RAR授权到NPUSCH格式1
- NPDSCH到NPUSCH格式2上的HARQ-ACK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NPDCCH命令到NPRACH
- FFS:其他NB-IoT定时关系
对于IoT NTN的基本最小功能,以下eMTC定时关系需要增强:
- MPDCCH到PUSCH
- RAR授权到PUSCH
- MPDCCH到计划的上行链路SPS
- PDSCH到PUCCH上的HARQ-ACK
- CSI参考资源定时
- MPDCCH到非周期SRS
- 定时提前命令激活
- FFS:MPDCCH命令到PRACH
- FFS:其他eMTC定时关系
基于在NR NTN中采用的扩展定时关系(例如,通过Koffset)的增强应作为IoT NTN中增强eMTC定时关系的起点。考虑到IoT NTN,可以进一步讨论详细情况。
特定于UE的TA和/或K_offset可以由eNB在其调度中使用,以避免FDD-HD中的UL-DL冲突。
结论是,Rel-16中对eMTC和NB-IoT定时关系的描述通常不考虑TA。
注意:随着eMTC和NB-IoT在NTN上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发现此规则的例外情况。
讨论了涉及Rel-17 IoT中特定于UE的TA维护和报告的信令方面,以及减少信令负载的技术。讨论了报告特定于UE的TA的机制和其他确定特定于UE的TA的方法。关于这些方面的决策可以在后续规范阶段做出。
从物理层的角度讨论了Rel17 IoT NTN中是否需要特定于UE的K偏移,但未达成共识。这个问题可以在未来的规范阶段进一步讨论。
6.6.4 HARQ增强
建议在Rel-17中不支持为NTN中的NB-IoT和eMTC增加HARQ进程数。
结论是,从物理层的角度来看,在Rel-17中对于NTN IoT禁用HARQ反馈没有达成共识。建议在Rel-17中不支持禁用NTN中NB-IoT和eMTC的HARQ反馈。
- 讨论了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这有利于UE功耗和延迟。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可以改善NTN中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因为上行链路中将有更多资源可用。如果禁用HARQ反馈,则由于缺乏反馈,下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层可靠性可能会降低。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UL资源用于RLC状态报告,这可能会部分消耗由于禁用HARQ反馈而获得的UL资源。
- 根据一些公司的观点,禁用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反馈可以缓解由于NTN中RTT较大而导致的NB-IoT的HARQ停滞问题,并有利于UE功耗和延迟。
- 讨论了缓解当前规范中已支持的由于NTN中RTT较大而导致的潜在吞吐量/延迟损失的方法。eNB可以通过为给定的HARQ进程调度新的DL TB(而不等待接收该HARQ进程的先前TB HARQ ACK/NACK),即使UE为该HARQ进程上调度的TB发送了HARQ ACK,也能确保eMTC的DL吞吐量得到改善。这显著减轻了吞吐量/延迟损失。UE仍然需要始终发送HARQ-ACK(虽然不再用于物理层确认的主要目的,但可能具有次要好处,例如链路自适应方面),因此需要比禁用反馈的情况下更多的UE功耗。
- 当不禁用HARQ反馈时,将始终需要上行链路资源用于HARQ ACK反馈。考虑到IoT UE的HD-FDD处理,始终启用的HARQ ACK反馈将影响DL调度和资源分配在时间域中的影响,以及DL吞吐量/数据速率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上行链路中耦合损耗较大,需要大量重复的情况。
- 讨论了发送PUSCH后指示ACK/NACK的PDCCH的监测。发送PUSCH后不监测PDCCH的原因是UE节电。
- 当UE配置有一个HARQ进程时,讨论了UE是否可以在发送PUSCH后停止PDCCH监测,因为直到一个RTT之后才会收到新授权,或者UE不能停止PDCCH监测,因为可以在一个RTT之前收到新授权和/或UE可能需要监视DCI以进行其他调度分配,例如寻呼、系统信息等。
- 当UE配置有两个(或更多)HARQ进程时,是否在发送PUSCH后一段时间内停止监视PDCCH还需要考虑两个HARQ进程的相对时序。
- 指出减少PDCCH监测与DRX密切相关,因此应在RAN1和RAN2中讨论。
- 对于NTN中的NB-IoT和eMTC,RAN1得出结论,在Rel-17中,增强Rel-16中在发送PUSCH后指示ACK/NACK的PDCCH监测程序不是NTN IoT的必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