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卷积神经网络

2.2 BERT模型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集

3.2 实验环境搭建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最后


前言

       📅大四是整个大学期间最忙碌的时光,一边要忙着备考或实习为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升学做准备,一边要为毕业设计耗费大量精力。近几年各个学校要求的毕设项目越来越难,有不少课题是研究生级别难度的,对本科同学来说是充满挑战。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和节省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就业和考试中去,学长分享优质的选题经验和毕设项目与技术思路。

        🚀对毕设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学长哦!

         选题指导:

        最新最全计算机专业毕设选题精选推荐汇总

        大家好,这里是海浪学长毕设专题,本次分享的课题是

        🎯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短文本数据的快速增长给信息处理和文本分类带来了挑战。短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社交媒体分析、舆情监测和搜索引擎优化等。然而,由于短文本的语义表达不完整、上下文缺失等特点,传统的文本分类算法在短文本上面临着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研究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卷积神经网络

        传统的文本分类算法通常需要人工设计特征,而卷积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学习文本的局部特征自动提取有助于分类的信息,这使得它在处理未标记数据或动态变化的文本数据时具有明显优势。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核和池化层参数在整个网络中是共享的,这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并有助于防止过拟合。通过不同尺寸的卷积核可以捕获文本中的多尺度特征,从而提高了文本分类的准确性。局部连接结构使得模型能够以较少的参数学习到复杂的特征,这使得它在处理高维文本数据时表现出色。通过多个卷积和池化层的堆叠,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到文本数据的层次化特征,这有助于捕捉到文本中的深层语义信息。通过深层结构学习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它在处理具有复杂结构和语义的文本数据时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和文本处理等任务。在文本处理中,CNN通过一系列组合的计算步骤来提取和利用文本数据中的关键特征,以实现分类或生成任务。输入层接收原始文本数据,这些数据经过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等步骤,以便将文本转换为更易于处理的形式。接下来,这些预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被转换成词向量,这些词向量代表了文本中的单词或词组在语义上的表示。,数据进入卷积层,这里通过多个卷积核与词向量进行卷积操作,从而捕捉文本中不同尺寸的局部特征。这些操作生成了一系列特征图(也称为激活图),每个特征图都捕捉了文本中特定范围和强度的特征。为了引入非线性因素并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卷积层之后通常会跟激活函数,如ReLU(线性整流函数),它能够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

        池化层对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进行降维,以减少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量。最大池化和均值池化是最常见的池化技术,它们分别通过选择特征图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来保留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在全连接层,池化层输出的特征图被转换为一维向量,这使得模型能够对特征进行全局整合和分类。在这一阶段,通常会使用softmax函数来将一维向量转换为类别概率分布,从而实现最终的文本分类。输出层根据具体的分类任务,输出每个类别的概率,这些概率可以用来判断文本属于哪个类别。整个卷积神经网络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流程,能够有效地从文本数据中学习和提取特征,实现高效且准确的文本分类。

2.2 BERT模型

        BERT模型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表示模型,它在短文本分类算法模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BERT模型采用双向的Transformer结构,使其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自动学习到复杂的语言特征,提高短文本分类的准确性。其次,BERT模型是上下文感知的,能够同时考虑文本的上下文信息,这对于短文本分类任务尤为重要,因为短文本往往包含较少的上下文信息。此外,BERT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已经学习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因此在短文本分类任务上进行微调时,只需要少量样本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BERT模型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输入层、Transformer编码层、预训练任务和输出层。输入层接受原始文本数据,经过分词和标记处理后,转换为词向量表示。Transformer编码层是BERT模型的核心部分,通过多个编码层和自注意力机制学习文本的深层语义信息。预训练任务包括masked language modeling (MLM) 和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 任务,用于在预训练阶段学习语言知识。输出层根据分类任务的需要,输出文本的类别概率。在短文本分类任务中,通常使用softmax函数进行分类。通过不断优化BERT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结合正则化技术(如Dropout、权重衰减等)和预训练模型(如RoBERTa、XLNet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短文本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探索不同的预训练任务和微调策略,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短文本分类任务,拓宽BERT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集

        由于网络上没有现有的合适数据集,通过网络爬取,收集大量的短文本数据,并制作了一个全新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包含了各类短文本,涵盖了新闻标题、社交媒体评论、产品评价等多种类型的文本数据。通过网络爬取的方式,能够获取真实且多样化的短文本数据,为研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3.2 实验环境搭建

        实验环境搭建在谷歌免费平台Google colab上,运行环境为python3.7和pytorch1.12.1。实验过程中使用了Telsa T4 GPU进行计算,并采用了BERT-base-Chinese模型,其隐藏层维度为768。对于BERT模型的训练,学习率被设置为1×10^-5,而下行网络的学习率为1×10^-3。此外,多头注意力机制设置为8,训练轮次(epochs)设置为32,批次大小(Batch size)设置为32。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设计思路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BERT模型的强大语言理解能力,以应对短文本分类任务的挑战。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 1. 模型选择与预训练: 选择BERT-base-Chinese模型作为基础,这是因为中文文本的语序和语言结构与英文存在差异,中文预训练模型更能准确地捕捉中文文本的语义信息。BERT-base模型的尺寸适中,适合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部署,同时其768维的隐藏层能提供足够的能力来提取复杂的特征。
  • 2. 微调策略: 针对短文本的特点,对BERT模型进行微调。微调时,学习率设置为1×10^-5,以保证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调整epochs为32,以及batch size为32,确保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学习到文本的分类信息。
  • 3. 注意力机制的优化: 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并将其设置为8个头,这样能提高模型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关注到多个不同的语义层面,增强模型的表征能力。
  • 4. 融合设计: 将BERT模型的输出与下游网络的输出进行融合,这样可以将BERT的语义理解能力与下游网络的分类能力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分类器。融合策略可以是将BERT的输出作为下游网络的输入特征,也可以是结合两者进行联合训练。
  • 5. 实验验证: 在谷歌免费平台Google Colab上运行实验,使用Telsa T4 GPU进行计算,确保实验的计算资源充足。通过对比实验,将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与Permuted Language Model进行性能对比,以验证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关代码示例:

# 加载预训练的BERT模型和分词器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chinese')
model = BertModel.from_pretrained('bert-base-chinese')

# 冻结BERT模型的所有参数,只训练新增的分类层
for param in model.parameters():
    param.requires_grad = False

# 添加分类层(一个线性层)
num_classes = 5  # 假设我们有5个类别
classifier = torch.nn.Linear(model.config.hidden_size, num_classes)
model.classifier = classifier

# 定义优化器和学习率调度器
optimizer = AdamW(model.parameters(), lr=1e-5)
scheduler = get_linear_schedule_with_warmup(optimizer, num_warmup_steps=0, num_training_steps=-1)

# 数据加载,这里假设你已经有了处理好的输入ID、注意力掩码和标签
# inputs_ids, attention_masks, labels = ...

# 创建数据集和数据加载器
dataset = TensorDataset(inputs_ids, attention_masks, labels)
data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 模型放到GPU上(如果有的话)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to(device)

# 训练模型
model.train()  # 设置为训练模式
for epoch in range(32):  # 训练32个epochs
    for batch in dataloader:
        # 将数据放到GPU上(如果有的话)
        batch = [item.to(device) for item in batch]
        inputs_ids, attention_masks, labels = batch

        # 梯度清零
        optimizer.zero_grad()

        # 前向传播
        outputs = model(inputs_ids, attention_masks)

        # 计算损失
        loss = outputs.loss

        # 反向传播
        loss.backward()

        # 更新参数
        optimizer.step()

        # 更新学习率
        scheduler.step()

    print(f'Epoch {epoch+1}/{32}, Loss: {loss.item()}')

实现效果图样例: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毕业设计】基于融合BERT模型的短文本分类算法-LMLPHP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收藏。

毕设帮助,疑难解答,欢迎打扰!

最后

04-03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