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岗位(面试)


计算机岗位(面试)-LMLPHP

计算机岗位(面试)-LMLPHP

  • 明确从事工作内容:
    计算机网络、设备、器材维护与管理等工作;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网络维护等工作;软件开发、网络维护与管理相关专业;信息保障、信息资源维护和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相关工作;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网站建设维护和网页设计;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系统开发与构建。

  1. 计算机主要有哪几部分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
    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硬件部分包括五大基本组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常常集成在中央处理器(‌CPU)‌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CPU、‌内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硬件部分,‌以及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软件部分‌。‌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研究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编码方式、‌执行过程、‌寻址方式等‌。‌
    ‌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研究主存、‌高速缓存和辅助存储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使用方法‌。‌
  2. 计算机硬件五大基本部件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部件及其功能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计算机的所有操作,‌具有顺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和数据加工等功能‌。‌
    ‌内存(‌RAM)‌‌:‌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加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机运行程序的能力‌。‌
    ‌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部件之一,‌其速度和容量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存储能力至关重要‌。‌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等,‌用于将原始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信息送入内存‌。‌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人或其他设备所能接受的形式输出‌。‌
  3.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的存储器的设计思路各是什么?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是计算机存储器结构的两种基本设计思路‌。‌
    ‌冯·诺依曼结构‌:‌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指令和数据的存储方式相同,‌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并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简单、‌灵活,‌但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哈佛结构‌:‌将程序指令储存和数据储存分开,‌指令和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因此指令和数据可以同时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哈佛结构的缺点是存储器的设计和管理比较复杂,‌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结构‌。‌
  4. 请解释5种“非法访问”攻击方式的含义。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非法访问”攻击方式的含义:‌
    1.‌伪装攻击‌:‌
    含义:‌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用户或系统,‌以获取对受保护资源的未授权访问。‌
    手段:‌可能包括使用伪造的凭证、‌模仿合法用户的行为或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伪装。‌
    2.‌重放攻击‌:‌
    含义:‌攻击者捕获并重新发送之前已经成功执行过的合法数据包,‌以实现对系统的未授权访问或操作。‌
    手段:‌通过捕获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并重新发送它们来欺骗系统。‌
    3.‌消息篡改‌:‌
    含义:‌攻击者在传输过程中修改消息内容,‌以改变其原始意图或插入恶意代码。‌
    手段:‌可能涉及拦截数据包、‌修改其中的数据并重新发送修改后的数据包。‌
    4.‌拒绝服务攻击(‌DoS)‌‌:‌
    含义:‌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或利用系统漏洞,‌使目标系统无法处理正常请求,‌从而拒绝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
    手段:‌可能包括洪水攻击、‌SYN洪水攻击、‌Smurf攻击等,‌旨在耗尽系统资源。‌
    5.‌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含义:‌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拒绝服务攻击,‌其中攻击者利用多个分布式系统或网络同时向目标系统发送大量无效请求。‌
    手段:‌通过控制多个僵尸网络节点或利用反射和放大技术来增强攻击效果,‌使目标系统更难以应对。‌
    这些非法访问攻击方式都旨在未经授权地访问或操作计算机系统,‌并可能对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检测和防御这些攻击是至关重要的。‌
  5. 各种数据寻址方式的速度区别。
    各种数据寻址方式的速度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即寻址‌:‌速度最快,‌因为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取出指令时即可得到操作数‌。‌
    ‌寄存器寻址‌:‌速度次之,‌操作数存储在寄存器中,‌寄存器是CPU内部的一部分,‌访问速度快‌。‌
    ‌直接寻址‌:‌速度较快,‌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地址,‌但相较于前两者,‌需要访问内存,‌因此速度稍慢‌。‌
    ‌间接寻址‌:‌速度相对较慢,‌因为指令中给出的地址是指向操作数地址的地址,‌需要两次或更多次访问内存‌。‌
    综上所述,‌不同寻址方式的速度差异主要由操作数的存储位置决定,‌越接近CPU核心部件的存储方式速度越快。‌
  6. 什么是精简指令系统(RISC)?
    ‌精简指令系统(‌RISC)‌是一种计算机指令集架构‌。‌RISC架构旨在简化CPU的指令集,‌通过减少指令的复杂性和数量,‌提高CPU的执行速度和效率。‌RISC架构的指令集通常包含了一些简单的指令,‌这些指令的执行速度很快,‌但功能相对单一。‌RISC技术的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精简且能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的指令系统,‌尽量采用寄存器一寄存器操作,‌使指令格式力求一致。‌RISC架构的设计使得处理机内部结构更为简单,‌结合流水线技术和优化编译技术,‌可以研制出结构简捷、‌集成度较低,‌但功能很强的处理机‌。‌
  7. 什么是进程的顺序性和并发性?
    进程的顺序性和并发性是进程管理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进程的顺序性‌:‌指进程的执行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进程必须等待前一个进程完成后才能开始执行。‌这种特性保证了进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资源竞争和冲突‌。‌
    ‌进程的并发性‌:‌指多个进程可以同时执行,‌它们的执行时间重叠。‌并发执行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但也可能带来资源竞争、‌死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互斥锁、‌信号量等同步机制‌。‌
    这两种特性在进程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8. 为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
    为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计算机性能‌:‌操作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以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如使用调度算法管理CPU使用,‌利用内存管理技术优化内存使用等‌。‌
    ‌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操作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提供安全机制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例如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等‌。‌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操作系统可以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方便用户进行计算机操作,‌如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界面(CLI)等‌。‌
    ‌提高资源利用率‌:‌操作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综上所述,‌设计操作系统的核心目的是优化计算机性能、‌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
  9. 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响应时间‌:‌发出请求到收到响应所需时间,‌直接反映系统快慢。‌
    ‌并发数‌:‌系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反映系统负载压力。‌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请求的数量,‌体现系统处理能力。‌
    ‌资源利用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衡量资源使用效率。‌
    ‌系统稳定性‌:‌涉及系统崩溃、‌死锁、‌资源争用等,‌反映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操作系统性能的综合标准,‌帮助开发者和运维人员了解系统状态,‌优化系统性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0. 什么是中断?请简述中断的具体过程。
    中断是指CPU在正常运行程序时,‌由于内部或外部事件(‌或由程序)‌引起CPU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而转到为中断事件服务的程序中去,‌服务完毕后再返回执行原程序的过程‌。‌
    中断的具体过程包括:‌
    ‌中断请求‌:‌外设或其他中断源通过CPU的中断请求引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中断响应‌:‌CPU在每条指令执行完后监测中断请求线,‌若有中断请求,‌则保存当前程序的断点及状态,‌准备响应中断。‌
    ‌中断服务‌:‌CPU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中断事件,‌期间可能涉及保护现场、‌数据交换等操作。‌
    ‌中断返回‌:‌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CPU恢复之前保存的断点及状态,‌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这一过程体现了中断技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得CPU能够及时处理系统中的各种事件‌。‌
  11. 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有何区别?
    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发送和接收方式‌:‌直接通信中,‌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必须明确指定接收者或发送者的名字,‌如send(P,message)和receive(Q,message)。‌而间接通信则通过中间机制(‌如信箱)‌进行,‌发送和接收消息时指定信箱,‌如send(A,message)和receive(A,message)‌。‌
    ‌通信链路‌:‌直接通信在收发双方之间自动建立双向通信链路,‌且严格对应两个进程。‌间接通信则通过共享信箱建立通信链路,‌一对进程间可有多条链路,‌且链路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
    ‌实时性与灵活性‌:‌直接通信通常提供实时通信,‌但灵活性较低。‌间接通信既可实现实时通信,‌也可实现非实时通信,‌灵活性更高‌。‌
    这些区别使得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12. 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六个阶段:‌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目标和功能,‌形成需求文档。‌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综合、‌归纳与抽象用户需求,‌形成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
    ‌物理结构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实施‌:‌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数据库系统投入正式运行后,‌需不断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3. 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有哪些?
    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顺序结构‌:‌又称连续结构,‌将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依次存放在外存连续的物理块中,‌访问速度快,‌但文件长度增加困难。‌
    ‌链接结构‌:‌将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分散存放在若干不连续的物理块中,‌每个物理块设有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物理块,‌文件长度容易动态变化,‌但不适合随机访问。‌
    ‌索引结构‌:‌文件存放在若干不连续的物理块中,‌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记录逻辑块号和对应的物理块号,‌访问速度快且文件长度可动态变化,‌但存储开销大。‌
    这些结构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计算机岗位(面试)-LMLPHP

09-04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