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高级别的动物,智商凌驾于一切动物之上,所以人类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拥有丰富的情感,而动物却只有最基本的生存特征,这种差别显而易见,可是在人类的初期,却不具备这种优势,科学家就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婴儿和大猩猩幼崽放在一起抚养,结果却出人意料。
科学家做这个试验的目的,就是看看人和动物之间在生命的初期,有什么区别,他们把婴儿和小猩猩放在一起抚养,也就是在相同的抚养环境中,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一岁以内,大猩猩比人要聪明,能够做出各种反应和动作,比如小猩猩看到抚养人后,能够做出各种明显的反应,他能够自如地表达快乐和友好,在学习方面,婴儿用勺子吃饭,总是会弄得到处都是,而猩猩却能灵活运用勺子,精确无比地把汤送入自己的口中,猩猩还会开门,用杯子喝水,连上厕所也会向大人报告,猩猩动作灵敏,可是人类的婴儿,却处处落于下风,显得笨拙很多。
人类的婴儿在刚出生的那几个月,基本上是吃了睡,睡了吃,一点反应都没有,生活方面也不如小猩猩自主,他的脖子不能随意地转来转去,所以即使把奶瓶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能吃到奶,小宝宝一开始不会翻身,更不会爬行,所以吃喝拉撒睡,一切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睡觉的时候,不把他周围的被子清理一下,他还可能发生窒息,由此可以得出,人类在生命的初期,并不是最聪明的动物,相反,很多小动物生下来就会走路,会自主寻找奶源,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生存的本领,而人类生命初期的一年内,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他基本上无法生存,以此可见,人类的生命早期是非常无助的,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呢?
人类早期的无助不是偶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是极端脆弱和无能的,生存本领还不如一些低等动物,在刚出生的前半年内,吃喝拉撒睡,一切都要求助于他人,而这些恰恰成就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情感抚养。
中国有句老话叫“七岁看老”,在六七岁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一生的行为发展模式,这就是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通常是0-12岁,其中情感抚养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情感抚养是什么?就是婴儿所有的情感需要,都源于时时刻刻照顾他的那个人,抚养人不但要对孩子微笑和拥抱,还要轻声细语地跟他说话,他饿了,渴了,难受了,高兴了,都有人对他及时作出回应。
而这个人,通常是妈妈,在日复一日被照顾中,孩子跟妈妈建立了浓厚的依恋关系,他产生了安全感,形成了友好、温和和亲社会的种种性格,孩子出现各种正面的情绪反应,比如看到人会微笑,遇到人打招呼,能够跟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都在表明,孩子身边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抚养人,相反,孩子情绪不安,容易受惊和急躁,对人产生敌意和怪异的行为,说明身边的抚养人不固定,或者长时间没有得到良好的情感抚养,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这就是情感抚养的重要意义。
婴儿在无助的时候,妈妈的温柔照顾,轻言细语,拥抱和安慰,都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人与人情感的建立,首先就是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开始,然后孩子认识了家人,邻居,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以后是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形成了自己的关系网络,如果孩子没有依恋的基础,将来就会出现语言迟钝,不善于表达的情况,由此导致不善于人际交往,内心孤独等孤僻性格,变成一个冷漠的人,这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人类初期的无助,看似不能理解,实际上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提倡妈妈亲自抚养孩子,在孩子最无助的前三年,妈妈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情绪稳定,人格健全,他的一生都会在幸福安定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