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呢?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如泥石流山体滑坡……最近,钱报记者发现还有第三种:父爱如玻璃,有女儿的爸爸都是玻璃心!
本周,有两位爸爸不约而同地发现,还在读小学的女儿被男同学“表白”,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因此“心碎了一地”。
这两个故事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和教育微信公众号“升学宝”推送之后,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家有女儿的爸妈,许多都深有同感。
故事
女儿书包里翻出“情书” 老妈淡定老爸心碎
最早发现女儿疑似“被表白”的爸爸,是老余(化名)。他家闺女在杭州一所公办小学读三年级,出了名的乖巧可爱。
前几天,妻子无意中从女儿的书包里翻出一张小纸条,拿给老余看。因为纸条上写着:XXX(老余女儿的名字)我喜欢你。
看字迹明显出自某个小朋友。可比起淡定的妻子,老余明显要紧张得多。他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感叹:“做爹的,心情简直了……”
亲朋好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示慰问——说明女儿很优秀、小孩子说着玩的、将来总有这么一天……老余坦言此时此刻:“一颗老父亲的心啊,碎了一地。”
他的心情直到看到女儿老师的留言,才稍有好转。因为老师告诉他:“不要太在意,可能是班里要好的女同学写的。”
为啥对一张小纸条反应那么大?“这一刻来得太快了吧!虽然明知孩子间的‘喜欢’和我们成人理解的是两回事,但当爸爸的心里还是五味杂陈。”不过,这位爸爸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我没问她纸条到底是谁写的,就当一个小插曲。但要是女儿上中学遇到这样的事,我肯定会去了解清楚的。”
故事
得知邻居儿子喜欢女儿 老爸忍不住去破坏
无独有偶,在老余吐槽几个钟头后,宁波爸爸“隔壁老王”(网名),也在朋友圈里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类似经历,并配上了一张女儿在吃大葱蘸酱的照片。
“隔壁老王”说,女儿今年读六年级了,就是图中这个吃着大葱蘸酱、腿放在椅子上的女汉子,今天闲聊时她说他们班某某某喜欢她。“那个男生是我们邻居,每次看到我都非常腼腆地低着头加速走开,有次我和他打个招呼,他竟然红着脸撒丫子就跑,我还一直纳闷呢……”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怎么想?”
女儿说:“没怎么想,就那样呗。”
“听女儿这样说,我暗地里长长松了口气。”“隔壁老王”告诉记者,“这是老爸们最担心的事情。我几乎天天看到那个男生,一听说他喜欢女儿,我表面上强自镇定,其实内心波澜起伏,完了,终于有人来抢了……”
即便女儿没啥想法,这位老爸后来还是忍不住煽风点火、不怀好意地说:“他的学习很一般……”
忐忑归忐忑,这位宁波爸爸的做法也和前面那位杭州爸爸一样:“没去找老师,也没去找那个男孩子,都是小孩子嘛。要是女儿上中学,碰到这种事情,我肯定会紧张地去问老师。不过到了中学,估计她也不会告诉我们,只能靠试探和暗中侦察了。”
而让他郁闷的另一件事是,妻子对此一点没有危机感:“她居然很感兴趣地问我,到底是哪个男孩……难道这就是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面对“表白”,家长到底该怎么处理?
资深班主任们纷纷跳出来:
把孩子当孩子看 别总“瞎操心”
妈妈很淡定,爸爸却心碎了一地,这张“我喜欢你”的小纸条,让我们窥见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9月20日,钱报记者请教了多名教育大咖、心理专家与资深班主任。关于父母对待“表白”小纸条截然不同的反应,甚至略带夸张的情绪,在他们看来,都是因为在用成人眼光看待孩子心理。
妈妈更多包容分享
爸爸占有保护欲强
爸爸们的反应较大是有原因的。
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研究员罗芳,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分析:“笼统来说,男性代表阳刚,占有欲的特点略强,而女性往往更有包容分享的意味,爸爸的反应比妈妈更大,有性别因素在其中。不过,这几位家长的反应也算种现象,但不能绝对化解释。”
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韩似萍认为,爸爸们“严防死守”的态度,既是出于父亲的心理,也是基于男性性别的特点。“作为男性,他们在心理上自然会有一种保护女性的意识,而爸爸作为家里的男子汉,尤其担心女儿受伤害,所以对女儿的保护欲也特别强。”
而对于两位父亲的紧张反应,韩老师表示:纯属“瞎操心”!
“‘喜欢’的意义很丰富,小孩的‘喜欢’是一种泛指,而大人总会以成人行为模式联想到谈恋爱。但孩子才只有三年级,父母紧张完全是多想,如果女儿大三了,这个反应倒是说得通。三年级小朋友表达‘我喜欢你’,就是单纯被吸引,家长会紧张,说明他们没把孩子当孩子看。”
韩老师说:“这会让孩子也开始紧张,觉得喜欢是一件错误的事,甚至在以后与异性的交往中,他们有可能会无所适从。”
小时候爸爸操心
长大了妈妈发愁
资深班主任们对“表白”小纸条则早已司空见惯了。几位班主任都向钱报记者表示,没到必要时,不会把此事告诉家长,以免他们焦虑过头。
沈莉是杭师附小的二年级班主任,有30年教龄,之前主要带高段年级,遇到过不少类似情况,包括近几年带的低年级也有小朋友传“表白”纸条。
她发现,不管是男孩女孩,孩子小时候遇到“表白”与“被表白”,着急的主要是父亲。长大后进入中学碰上类似情况,紧张的就是母亲了。
“大人总会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爸爸也都是从年少走过来的,又把孩子当做不成熟的个体,容易把事情考虑得严重化。等孩子大了,在爸爸眼里已经长大成熟了,而妈妈就开始担心安全、责任。”
采荷中学的陈青老师当了20多年班主任,她说,“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突出到影响学习生活的还比较少,都属于个例。关键是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识优秀的人。”
她希望家校沟通中,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成长。现在普遍是孩子母亲会和班主任接触较多,一般都是妈妈发现问题,连忙来沟通,打听孩子是不是有早恋的苗头。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别用吃亏与否衡量
值得一提的是,对待“表白”纸条,不仅父亲和母亲反应不同,而且男孩家长和女孩家长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相对于女孩家长的“严防死守”,评论区里男孩家长的态度却是“喜闻乐见”。
韩似萍分析了家长不同态度的原因,“由于生理因素,异性交往中如果出现差错,的确女孩受到的伤害会更大,所以大人特别关注对女儿的保护。潜意识里,不少家长还是认为男孩在异性交往中,哪怕出了差错也不会吃亏,所以家长会觉得压力不大。”
不论有儿还是有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家长都应该同等重视,而不是用吃亏与否来衡量。韩似萍认为,即便家里是男孩,到了性别差异觉醒的时期,父母也一样有责任进行良好的疏导,告诉他们性别差异,教孩子尊重异性,给予保护性指导。
她说:“负责任的家长面对性懵懂的孩子,会重视起来,给予孩子积极健康的引导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性道德教育,教会孩子责任、尊重与保护,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人。”
班主任们淡化处理
减弱孩子的情感张力
专家和班主任认为,虽然“喜欢”的含义有很多,但被人喜欢总归是一件幸福的事,家长没必要如临大敌。
小学班主任沈莉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双方进步。“一般看到小纸条,我会私下和学生沟通,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对方,孩子就会跟我说一堆优点。不要压抑孩子的情感,要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最好是能逐渐淡化。”
记者发现,几位专家和班主任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淡化,把喜欢这一情感正常化,减弱孩子的情感张力,他们的心思就不会卷在旋涡中,逐渐也会坦然。
即便是初中生在青春期遇到情感问题,罗芳建议家长,可以在闲暇时有意无意流露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不会训斥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初中班主任陈青也提到,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在于度的把握,父母这一时期的角色任务也有所调整,“父亲更应该参与孩子的青春期。对男孩来说,父亲作为榜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而父亲对青春期少女要给予更多关爱,这可以让女孩内心更强大。男孩的母亲要适当示弱,不要事无巨细为儿子大包大揽;女孩的母亲要多倾听,教她自尊自爱,保护自己,更多的是要鼓励孩子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