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vue2.9.6版,DELL G3电脑。
一、在每个组件模板,不在支持片段代码
VUE1.0是:
<template> <h3>我是组件</h3><strong>我是加粗标签</strong> </template>
VUE2.0:必须有根元素,包裹住所有的代码
<template id="aaa"> <div> <h3>我是组件</h3> <strong>我是加粗标签</strong> </div> </template>
二、组件定义方式不同
VUE1.0定义组件的方式有:
Vue.extend 这种方式,在2.0里面有,但是有一些改动
Vue.component(组件名称,{ 在2.0继续能用 data(){} methods:{} template: });
VUE2.0定义组件的方式则更为简单
var Home={ template:'' -> 相当于Vue.extend() };
三、生命周期的变化
1、1.0的生命周期:
init | 组件刚刚被创建,但Data、method等属性还没被计算出来 |
created | 组件创建已经完成,但DOM还没被生成出来 |
beforeCompile | 模板编译之前 |
compiled | 模板编译之后 |
ready | 组件准备(平时用得较多) |
attached | 在 vm.$el 插入到DOM时调用 |
detached | 在 vm.$el 从 DOM 中删除时调用 |
beforeDestory | 组件销毁之前 |
destoryed | 组件销毁之后 |
下图是官方关于1.0生命周期的流程图:
2、2.0的生命周期
beforeCreate | 组件刚刚被创建,但Data、method等属性还没被计算出来 |
created | 组件创建已经完成,但DOM还没被生成出来 |
beforeMount | 模板编译之前 |
mounted | 模板编译之后,组件准备 |
beforeUpdate | 组件更新之前(数据等变动的时候) |
updated | 组件更新之后(数据等变动的时候) |
activated | for keep-alive,组件被激活时调用 |
deactivated | for keep-alive,组件被移除时调用 |
beforeDestory | 组件销毁之前 |
destoryed | 组件销毁之后 |
下图是官方关于2.0生命周期的流程图:
借用一位大神的图来总结他们的变化:
2.0生命生命周期变化感觉变得更加语义化一点(有规律可寻,更好记了),而且增加了beforeUpdate、updated、activated、deactivated,删除了attached、detached。
四、过滤器
2.0将1.0所有自带的过滤器都删除了,也就是说,在2.0中,要使用过滤器,则需要我们自己编写,以下是一个自定义过滤器示例,
Vue.filter('toDou',function(n,a,b){ return n<10?n+a+b:''+n; });
如果想展示JSON数据,不需要调用过滤器了,框架会自动帮我们解析出来;
2.0过滤器的传参方式不是以前的方式,是以函数传参的方式,下面示例:
之前调用: {{msg | mimi '12' '5'}} 现在调用: {{msg | mimi('12','5')}}
五、循环
刚学vue1.0的人可能会碰到一个错误信息:
这里提示我们要使用tranck-by=”$index”,这个属性也可以帮我们提高for循环的性能,而在2.0,使用重复数据将不会报错,同时也去掉了一些隐式变量如:index、key,那我们如果要用到这些数据则可以通过ES6的语法来获取
v-for="(val,index) in array"
关于整数循环,1.0的整数循环是从0开始的,2.0的整数循环是从1开始的,下面对比:
//HTML代码 <ul id='box'> <li v-for='val in 5' v-text='val'></li> </ul>
运行结果:
四、片段代码
编写template的时候,2.0必须要用一个根元素(如p)将代码片段包裹起来,否则报错。
之前: 在1.0使用时完全没问题 <template> <h3>我是组件</h3><strong>我是加粗标签</strong> </template> 现在: 必须有根元素,包裹住所有的代码 <template id="aaa"> <div> <h3>我是组件</h3> <strong>我是加粗标签</strong> </div> </template>
相关推荐:《vue.js教程》
以上就是vuejs1.0与2.0的区别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Work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