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小场景。
第一个场景:早上起床,匆匆忙忙收拾要带的东西:公交卡、银行卡、门钥匙、公司卡…
林林总总,似乎怎么也带不齐全。
钱包里,“形形色色”的卡变成了主角,别的想挤都挤不进去。
第二个场景:去买早点,没先去看东西怎么样,反倒是一眼看到贴在旁边的二维码。
顺手取出手机,扫一扫付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扫码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动作。几乎跟撩头发、扯衣角有了同等的地位。
“习惯”,到底是什么?又能带来什么?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需要一个复杂的产品。你的产品,必须有一个核心内容,并且,它只需要这个内容。
社区智能化,在这几年总会被拿出来说,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最黑科技的,应该是人刚走近,锁就已悄然开启。
这种背景下,AI+人脸识别,成了备受追捧的爆款。
一想到那种科幻片一般的未来能变成现实,很多人都为此热血沸腾。
人脸识别自然是好,跟大数据和整个网络连接,在是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但关键在于,人脸识别如果要推广普及,必须先降低成本,这个过程,少说也要3到4年的时间。
现实跟未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个差距的时间段里,门禁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走访了十几个小区,发现这些小区都普遍存在同一个问题:门禁没关上。
不是没有,而是关不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些人觉得开门麻烦,包里这个卡那个卡的:家庭一张卡、上班一张卡、地铁一张卡,从钱包里掏出卡来的这个过程,基本上会更卡。
方便,是对比出来的。
截至目前,微开互联已经进入500多个小区,大多数小区进入不到30天,用户的注册率就能达到60%,日间的使用率达到20%以上。
这个数据,已基本上说明人们对扫码开门的接受程度。
微信扫码到底方不方便?
所谓的方便或者不方便,是对比出来的。
包里找门禁卡的过程是这样的:带上卡——打开钱包——找卡——刷卡。
但是微信扫码的过程却是这样的:打开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扫码。
发现没有,扫码的这个动作几乎是现在人们生活方式中,一个很顺便很自然的动作。几乎是下意识的,就这样做了。以前人们总觉得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慢,而事实上,在这些扫码大军中,老年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什么方式最简单方便,什么方式就最容易被接受。
弄清楚这个情况后,在选择扫码方式(主动扫码和被动扫码)时,非思丸选择了主动扫码。
这种扫码方式跟平时习惯一致:扫码付款、使用共享单车,基本上都是用的这种扫码方式。
微信活跃用户超过10个亿,微信扫码已经是一种大趋势,微信扫码开门也必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