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语言和开发规范
uni-app代码编写,基本语言包括js、vue、css。以及ts、scss等css预编译器。
在app端,还支持原生渲染的nvue,以及可以编译为kotlin和swift的uts。
但是,DCloud提供了使用js编写服务器代码的uniCloud云引擎。所以,只需掌握js,就可以开发web、Android、iOS、各家小程序以及服务器等全栈应用。
1.1、uni-app开发规范
-
页面文件遵循Vue单文件组件规范,即每个页面是一个
.vue
文件。 -
组件标签靠近小程序规范。
-
接口能力靠近小程序规范,但需要将
wx
、my
等替换为uni
。 -
数据绑定及事件处理同
Vue.js
规范,同时补充了应用生命周期及页面的生命周期。 -
如需兼容app-nvue平台,建议使用flex布局进行开发。
uni-app分编译器
和运行时(runtime)
。uni-app能实现一套代码、多端运行,是通过这2部分配合完成的。
编译器将开发者的代码进行编译,编译的输出物由各个终端的runtime进行解析,每个平台(Web、Android App、iOS App、各家小程序)都有各自的runtime。
编译器
-
编译器指的是本地开发环境。一般是内置在HBuilderX工具中,也可以使用独立的cli版。
-
开发者按uni-app规范编写代码,由编译器将开发者的代码编译生成每个平台支持的特有代码
-
在web平台,将.vue文件编译为js代码。与普通的vue cli项目类似
-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编译器将.vue文件拆分生成wxml、wxss、js等代码
-
在app平台,将.vue文件编译为js代码。进一步,如果涉及uts代码: - 在Android平台,将.uts文件编译为kotlin代码 - 在iOS平台,将.uts文件编译为swift代码
-
-
编译器分vue2版和vue3版 - vue2版:基于
webpack
实现 - vue3版:基于Vite
实现,性能更快 -
编译器支持条件编译,即可以指定某部分代码只编译到特定的终端平台。从而将公用和个性化融合在一个工程中。
// #ifdef App console.log("这段代码只有在App平台才会被编译进去。非App平台编译后没有这段代码") // #endif
运行时(runtime)
runtime不是运行在电脑开发环境,而是运行在真正的终端上。
uni-app在每个平台(Web、Android App、iOS App、各家小程序)都有各自的runtime。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
-
在小程序端,uni-app的runtime,主要是一个小程序版的vue runtime,页面路由、组件、api等方面基本都是转义。
-
在web端,uni-app的runtime相比普通的vue项目,多了一套ui库、页面路由框架、和uni对象(即常见API封装)
-
在App端,uni-app的runtime更复杂,可以先简单理解为DCloud也有一套小程序引擎,打包app时将开发者的代码和DCloud的小程序打包成了apk或ipa。当然,事实上DCloud确实有小程序引擎产品,供原生应用实现小程序化。
uni-app runtime包括3部分:基础框架、组件、API。
基础框架:
-
包括语法、数据驱动、全局文件、应用管理、页面管理、js引擎、渲染和排版引擎等
-
在web和小程序上,不需要uni-app提供js引擎和排版引擎,直接使用浏览器和小程序的即可。但app上需要uni-app提供
-
App的js引擎:App-Android上,uni-app的js引擎是v8,App-iOS是jscore
-
App的渲染引擎:同时提供了2套渲染引擎,
.vue
页面文件由webview渲染,原理与小程序相同;.nvue
页面文件由原生渲染,原理与react native相同。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渲染引擎。
组件:
-
runtime中包括的组件只有基础组件,如
<view>
、<button>
等。扩展组件不包含在uni-app的runtime中,而是下载到用户的项目代码中。(这些组件都是vue组件) -
为了降低开发者的学习成本,uni-app的内置基础组件命名规范与小程序基本相同。
-
这几十个组件不管在哪个平台,已被处理为均有一致表现。
-
在小程序端,uni-app基础组件会直接转义为小程序自己的内置组件。在小程序的runtime中不占体积。
-
在web和android、iOS端,这几十个组件都在uni-app的runtime中,会占用一定体积,相当于内置了一套ui库。
-
组件的扩展:
-
有了几十个基础组件,大多数扩展组件也都是基于这些基础组件封装的。比如官方提供的扩展ui库
uni ui
。 -
在web平台,for web的各种ui库(如elementUI)也可以使用,但这些库由于操作了dom,无法跨端在app和小程序中使用。
-
在App平台,uni-app也支持使用原生编程语言来自行扩展原生组件,比如原生的地图、ar等。
-
uni-app同时支持将微信自定义组件运行到微信小程序、web、app这3个平台。注意微信自定义组件不是vue组件。
-
API:
-
uni-app runtime内置了大量常见的、跨端的 API,比如联网(uni.request)、读取存储(uni.getStorage)
-
同时uni-app不限制各端原生平台的API调用。开发者可以在uni-app框架中无限制的调用该平台所有能使用的API。即,在小程序平台,小程序的所有API都可以使用;在web平台,浏览器的所有API都可使用;在iOS和Android平台,os的所有API都可以使用。
-
也就是说,使用uni-app的标准API,可以跨端使用。但对于不跨端的部分,仍可以调用该端的专有API。由于常见的API都已经被封装内置,所以日常开发时,开发者只需关注uni标准API,当需要调用特色端能力时在条件编译里编写特色API调用代码。
-
ext API:web和app的runtime体积不小,如果把小程序的所有API等内置进去会让开发者的最终应用体积变大。所以有部分不常用的API被剥离为ext API。虽然仍然是uni.开头,但需要单独下载插件到项目下
-
小程序平台:uni对象会转为小程序的自有对象,比如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编写uni.request等同于wx.request。那么所有wx.的API都可以这样使用。
-
web平台:window、dom等浏览器专用API仍可以使用
-
app平台:除了uni.的API,还可以使用plus.的API、Native.js,以及通过uts编写原生插件,或者使用java和objectC编写原生插件。这些原生插件调用os的API并封装给js使用。
由于历史沿革,DCloud在开发app时有:5+App、wap2app、uni-app等3种模式。这3种方式的runtime在底层能力上是公用的,所有uni-app可以调用5+(也就是plus.xxx)的API。虽然都可以使用5+的系统能力,但uni-app的逻辑层运行在js层,渲染层是webview和原生nvue双选。而5+不区分逻辑层和渲染层,全部运行在webview里,在性能上5+不及uni-app。
逻辑层和渲染层分离
在web平台,逻辑层(js)和渲染层(html、css),都运行在统一的webview里。
但在小程序和app端,逻辑层和渲染层被分离了。分离的目的是提高性能。
小程序和app的逻辑层都不支持浏览器专用的window、dom等API。app只能在渲染层操作window、dom,即renderjs。
uni-app官网:uni-app快速上手 | uni-app官网
2、工具
开发uni-app我们可以使用官网的HBuilder X 图标是绿色的那个,在这个开发工具中,官方集成了许多uni-app工具。也可以创建官方的uni-app模板。
uni-app还支持多语言,便于开发多语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