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三章练习题
-
现在大量的计算机是通过诸如以太网这样的局域网连入广域网的,而局域网与广城网的互联是通过( A)实现的。
A. 路由器B. 资源子网C. 桥接器D. 中继器
-
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B )。
A. 帧定界功能B. 电路管理功能C. 差错控制功能D. 流量控制功能
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数据包装成帧并在物理媒介上传输。其主要功能包括:
帧定界功能:将数据分成适当的大小并打上帧头和帧尾。
差错控制功能: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位错误。
流量控制功能:控制数据的流量,防止接收方无法处理过多的数据。
访问控制功能:协调多个设备对物理媒介的使用。
-
对于信道比较可靠且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数据链路层采用(A )比较合适。
A.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B.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 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D.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
下述协议中,(A )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 ICMP B. HDLC C. PPP D. SLIP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是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附属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和错误报告。
而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和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互联网协议)都是链路层的标准协议,用于在两个物理设备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其中,HDLC是ISO制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和SLIP则是TCP/IP协议族中的链路层协议。
-
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来发送。若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则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B ).
A. 40%B. 60%C. 80%D. 95%
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为0.95,则传输失败的概率为0.05。由于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发送端发送的每个数据链路层帧在发送后不会等待接收端的确认,因此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发送端都不会得到任何通知。因此,对于一个网络层分组,只有在所有的数据链路层帧都传输成功的情况下,才能认为该网络层分组发送成功。
由于每个网络层分组需要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因此该网络层分组发送成功的概率为:
0.95^10 = 0.5987
因此,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约为 59.87%,即选项 B 60%。
-
通过提高信噪比可以减弱其影响的差错是(A )。
A. 随机差错B. 突发差错C. 数据丢失差错D. 干扰差错
随机差错是指由于信道噪声等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差错,其出现是无规律的、随机的。提高信噪比可以减弱随机差错的影响,因为信号的能量越大,相对于噪声的能量就越大,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就越小。
而突发差错、数据丢失差错和干扰差错的出现是有规律的,提高信噪比对它们的影响不明显。 -
下列有关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 数据链路层只能提供差错检测,而不提供对差错的纠正
B. 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也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C. CRC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
D. 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数据链路层不仅可以提供差错检测,还可以提供差错纠正。差错控制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常见的差错控制方法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码)、海明码等。
奇偶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但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并且无法对错误进行修正。CRC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和很多多比特错误,但也无法对错误进行修正。海明码可以检测出和纠正多位差错,例如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
下列属于奇偶校验码特征的是(A)。
A. 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错误
B. 能查出长度任意一个比特的错误
C. 比CRC检验可靠
D. 可以检查偶数个比特的错误
-
字符S的ASCII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错误(D )不能检测。
A. 11000011 B. 11001010 C. 11001100 D. 11010011
对于奇校验,规定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若1的个数为偶数个,则在最高位补1,使得1的个数变为奇数个,从而保证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单比特错误。
字符 S 的 ASCII 码为 01110011,采用奇校验后,最高位为 1,因为字符 S 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为 4,不是奇数个,需要在最高位补 1,得到 101110011。
对于每个收到的传输后字符,都需要检查其中 1 的个数是否为奇数个。如果不是奇数个,则说明存在单比特错误。根据这个方法,可以检测出选项 A、B 和 C 中的任何一个字符的单比特错误,因为它们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都是奇数个。
然而,对于选项 D,其二进制表示中 1 的个数为 5,也是奇数个,不需要在最高位补 1,因此最高位为 0。因此,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最高位的单比特错误,也不会导致 1 的个数变成偶数个,因此奇校验无法检测出该错误。因此,选项 D 中的错误无法检测。
-
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 0110 11,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是10011,那么最终发送的数据应是©。
A. 1101 0110 1110 10 B. 1101 0110 1101 10 C. 1101 0110 1111 10 D. 1111 0011 0111 00
-
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B)。
A. 码分复用B. 频分复用C. 时分复用D. 空分复用
-
TDM 所用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D )。
A. 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
B. 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
C. 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
D. 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TDM(时分多路复用)是一种多路传输技术,将多个信号按照时间分割的方式传输在同一个传输介质上,从而实现多路信号的复用。在 TDM 中,每个信号占用的时间片是固定的,不同信号之间的时间片不重叠,因此不会相互干扰。
根据 TDM 的特点,传输介质的带宽应该大于所有信号的带宽之和,而不是单个信号的带宽或位速率。因为在 TDM 中,所有信号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因此传输介质的带宽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多个信号能够同时传输而不发生冲突。
而选项 A 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选项 B 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选项 C 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都没有涉及到传输介质的带宽和信号的位速率之间的关系。
-
[2013年联考真题]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 B)。
A. CDMA B. CSMA C. TDMA D. FDMA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是一种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上没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则开始发送;如果信道上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监听信道。如果多个节点同时开始发送数据,会发生冲突,因此 CSMA 中需要加入冲突检测(CD)机制,以便在发生冲突时及时停止发送数据。
而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路访问)、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路访问)、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路访问)等方法都不会发生冲突,因为它们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来避免节点之间的冲突。
-
在CSMA/CD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的是( A)。
A. 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B. 信号从线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
C. 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D. 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
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会相应地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B)。
A.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B.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C.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D.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可以使信号传输的时间更长,从而使冲突的检测变得更加准确。
-
[2009年联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率为1Gb/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D )。
A. 增加160m B. 增加80m C. 减少160m D. 减少80m
-
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u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D )。
A. 20bitB. 200bitC. 100bitD. 1000bit
在一个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s的CSMA/CD以太网中,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u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1000比特(D)。
在以太网中,最小帧长是为了保证信号能够在整个网络中传输完成,同时避免冲突产生而设置的。最小帧长的计算公式为:
最小帧长 = (传播时延 + 传输时延) * 传输速率
其中,传播时延表示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的时间,传输时延表示数据帧的传输时间。在这道题中,由于是一根完整的电缆,可以将传播时延简化为电缆的长度除以信号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 = 10km / 200m/us = 50us
传输时延 = 帧长 / 传输速率 = 帧长 / 10Mb/s
将传播时延和传输时延代入最小帧长的公式中,得到:
最小帧长 = (50us + 帧长 / 10Mb/s) * 10Mb/s = 512比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小帧长必须大于等于64比特,否则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因此,最小帧长应该选择大于等于64比特且满足上述公式的最小整数值,即1000比特。因此,答案为D.1000比特。
-
以太网中若发生介质访问冲突,则按照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决定下一次重发的时间。使用二进制回退算法的理由是( C)。
A. 这种算法简单
B. 这种算法执行速度快
C. 这种算法考虑了网络负载对冲突的影响
D. 这种算法与网络的规模大小无关
以太网中若发生介质访问冲突,则按照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决定下一次重发的时间。使用二进制回退算法的理由是(C)考虑了网络负载对冲突的影响。
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是一种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动态调整重发时间的算法,它可以有效减少冲突的发生,提高网络的性能。当发生冲突时,发送方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重发:
- 随机生成一个重发延时时间,范围为0到2的k次方-1个时间槽,其中k是已经发生的冲突次数。
- 在重发延时时间内等待,如果重发的数据帧在等待时间内没有再次发生冲突,则发送成功。否则,继续执行步骤1,直到达到最大重发次数为止。
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中的k值是动态调整的,它可以根据网络负载情况来进行调整。当网络负载较轻时,冲突的发生概率较低,可以选择较小的k值,重发时间较短,网络性能较好。而当网络负载较重时,冲突的发生概率较高,需要选择较大的k值,重发时间较长,以避免冲突的继续发生,提高网络的性能。
因此,二进制指数回退算法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是因为它可以动态调整重发时间,根据网络负载情况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
-
在以太网的二进制回退算法中,在11次碰撞之后,站点会在0~©之间选择一个随机数。
A. 255 B. 511 C. 1023D. 2047
-
与CSMA/CD网络相比,令牌环网更适合的环境是(B )。
A. 负载轻B. 负载重C. 距离远D. 距离近
在负载轻的情况下,CSMA/CD 网络的性能通常比令牌环网更好,因为在 CSMA/CD 网络中,所有站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令牌环网中必须等待令牌才能进行发送操作。因此,在负载轻的情况下,CSMA/CD 网络的吞吐量通常比令牌环网更高。
然而,在负载重的情况下,CSMA/CD 网络的性能会显著下降,因为在 CSMA/CD 网络中,由于存在冲突,会出现许多重传操作,从而导致网络性能下降。而在令牌环网中,每个站点都按顺序发送数据,不会出现冲突,因此能够在负载重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性能。
-
根据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需要提高最短帧长度的是(B )。
A. 网络传输率不变,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
B. 冲突域的最大距离不变,网络传输率提高
C. 上层协议使用TCP的概率增加
D. 在冲突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路中的中继器数量
-
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 (D)。
A. 执行模/数转换
B. 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C. 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D. 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多路复用器是一种用于在单条传输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来自多个输入端口的数据进行复用,通过一个输出端口进行传输。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不同输入端口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在一起,通过单个输出端口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因此,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即将多条线路上的数据合并在一起,通过单个线路进行传输。
-
[2012 年联考真题]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 A)。
A. 无连接的不可靠服务B. 无连接的可靠服务C. 有连接的可靠服务D. 有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以太网的 MAC 协议提供的是(A)无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来控制共享介质的访问。以太网的 MAC 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提供可靠性保证,也不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差错校验或重传操作。
在以太网的 MAC 协议中,每个数据帧都包含一个目标地址和一个源地址,以及一些控制信息,如帧起始符、帧长度等。发送端将数据帧发送到网络上,接收端根据目标地址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接收数据帧,否则将其丢弃。
因此,以太网的 MAC 协议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服务,即它不提供可靠性保证,也不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差错校验或重传操作。
-
以下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以太网的物理拓扑是总线形结构
B. 以太网提供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 以太网参考模型一般只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 以太网必须使用CSMA/CD协议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 CSMA/CD 协议来控制共享介质的访问。以太网的物理拓扑可以是总线形、星形或者树形结构,具体的拓扑结构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以太网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确认和重传机制。
以太网参考模型只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没有像 OSI 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传输层等更高层次的协议。物理层负责传输介质的特性,如电压、速率等,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如 MAC 协议。由于以太网是一个局域网技术,因此不需要网络层、传输层等更高层次的协议。
-
下列以太网中,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是(C )。
A. 10BASE-2B. 10BASE-5C. 10BASE-TD. 10BASE-F
10BASE-2 和 10BASE-5 是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标准,分别支持最大传输距离为 185 米和 500 米。10BASE-F 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标准,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而 10BASE-T 是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标准,支持最大传输距离为 100 米,传输速率为 10 Mbps。10BASE-T 采用了星形拓扑结构,每个设备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中心集线器(Hub),由集线器进行数据的转发和广播。
-
网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A )。
A.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 物理层和网络层
D. 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是计算机用于连接网络的硬件设备,它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可以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将从网络中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计算机使用。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网卡的主要功能位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网卡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将信号传输到网络中。在数据链路层,网卡负责将数据帧封装成比特流,并通过 MAC 协议将数据帧发送到网络上。
-
每个以太网卡都有自己的时钟,每个网卡在互相通信时为了知道什么时候一位结束、下一位开始,即具有同样的频率,它们采用了(B )。
A. 量化机制B. 曼彻斯特机制C. 奇偶校验机制D. 定时令牌机制
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它将每个数据位转换为两个等长的时钟周期,其中一个时钟周期的电平表示逻辑“1”,另一个时钟周期的电平表示逻辑“0”。以太网采用的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即逻辑“0”由高电平到低电平表示,逻辑“1”由低电平到高电平表示。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同步性。
-
以下关于以太网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是(C )。
A. 以太网地址就是通常所说的MAC地址
B. MAC地址又称局域网硬件地址
C. MAC地址是通过域名解析查得的
D. 以太网地址通常存储在网卡中
域名解析用于把主机名解析成对应的 E 地址
-
在以太网中,大量的广播信息会降低整个网络性能的原因是( B).
A.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为每个广播信息发送一个确认信息
B.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处理每个广播信息
C. 广播信息被路由器自动路由到每个网段
D. 广播信息不能直接自动传送到目的计算机
以太网采用的是总线型拓扑结构,每个设备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中心集线器(Hub)。当一个设备向网络中发送广播信息时,所有连接到集线器上的设备都会接收到该广播信息,并且都必须处理该广播信息。如果网络中的广播信息过多,每个设备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广播信息,这将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导致整个网络性能下降。
-
IEEE 802局域网标准对应OSI模型的(B )。
A.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B.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 物理层D. 数据链路层
-
快速以太网仍然使用CSMA/CD协议,它采用(C)而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少到100m的方法,使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提高至100Mb/s.
A. 改变最短帧长B. 改变最长帧长C. 保持最短帧长不变D. 保持最长帧长不变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以太网的一种访问控制协议,用于协调多个设备在共享介质上的访问。在传统的以太网中,最短帧长为64字节,最大电缆长度为500m,数据传输率为10Mb/s。在快速以太网中,最短帧长仍为64字节,但最大电缆长度被减少到100m,数据传输率提高至100Mb/s。
为了实现100Mb/s的高速率,快速以太网采用了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包括减少冲突检测时间、减少最小帧间间隔(IFG)时间和保持最短帧长不变等。通过保持最短帧长不变,可以确保每个帧在传输过程中占用的时间不会太短,从而避免了在高速网络中出现过多的碰撞和冲突。
-
下列关于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 广城网和互联网类似,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B. 在OSI 层次结构中,广域网和局城网均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 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城网和局域网是平等的
D. 局域网即以太网,其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
-
广城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B).
A. 报文交换技术B. 分组交换技术C. 文件交换技术D. 电路交换技术
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广、连接距离较远的计算机网络,其通信子网需要支持远距离通信和异构网络互联。目前广域网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如IP网络,通过将数据分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独立传输,避免了电路交换的固定带宽和高成本,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报文交换技术属于早期的通信技术,其通信方式是将整个报文一次性发送到目的地,与分组交换不同。文件交换技术是指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等方式,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通信技术,通过建立一条物理电路连接,在通信过程中占用整条电路的带宽,适用于稳定、持续的通信需求,但成本较高且不利于资源共享。
-
广域网所使用的传输方式是( B),
A. 广播式B. 存储转发式C. 集中控制式D. 分布控制式
-
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簇的是(D )。
A. ICMPB. TCPC. FTPD. HDLC
-
为实现透明传输(注:默认为异步线路),PPP使用的填充方法是( B)。
A. 位填充
B. 字符填充
C. 对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
D. 对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
PPP 是一种面向宇节的协议,所有的帧长度都是整数个字节
-
以下对PP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 具有差错控制能力B. 仅支持IP协议C. 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D. 支持身份验证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建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用户之间的拨号连接。PPP协议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IPX协议、AppleTalk协议等,因此不仅支持IP协议,还支持其他协议的传输。
PPP协议具有差错控制能力,可以通过校验和和确认应答等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PPP协议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和支持身份验证等功能。
-
PPP协议提供的功能有( D)。
A. 一种成帧方法B. 链路控制协议( LCP ) C. 网络控制协议(NCP)D. A、B和C都是
-
HDLC 常用的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C )。
A. 异步平衡模式B. 异步响应模式C. 正常响应模式D. A、B、C都可以
-
HDLC协议为实现透明传输,采用的填充方法是( A).。
A. 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B. 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C. 物理层违规编码法D. 字符计数法
-
[2013 年联考真题] HDLC协议对 01111100 01111110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A)。
A. 01111100 00111110 10
B. 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
C. 01111100 01111101 0
D. 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
-
下列网络连接设备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是( C)。
A. 中继器和集线器B. 集线器和网桥C. 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D. 集线器和局域网交换机
-
下列(D)不是使用网桥分割网络所带来的好处。
A. 减少冲突域的范围
B. 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了网络的带宽
C. 过滤网段之间的数据
D. 缩小了广播域的范围
一般来说,一个网段就是一个冲突域,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广播域。
-
局域网交换机实现的主要功能在(A )。
A.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B.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 物理层和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
交换机比集线器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的原因是( A)。
A. 交换机支持多对用户同时通信
B. 交换机使用差错控制减少出错率
C. 交换机使网络的覆盖范围更大
D. 交换机无须设置,使用更方便
-
[2009年联考真题]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A).
A. 目的物理地址B. 目的IP地址C. 源物理地址D. 源IP地址
-
一个16端口的集线器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C).
A. 16, 1B. 16, 16C. 1,1D. 1, 16
集线器是一种共享式的网络设备,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都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中。当两个或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会发生冲突,导致数据丢失和重传,从而降低网络性能和效率。另外,当一个设备向网络中发送广播消息时,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都会接收这个广播消息。
因此,对于一个16端口的集线器,它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都是1个,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都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中。
-
对于由交换机连接的10Mbs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10个用户,则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 C).
A. 1Mb/sB. 2Mb/sC. 10Mb/sD. 100Mb/s
对于由交换机连接的10Mbs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10个用户,则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C)10Mb/s。
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用户共享同一个带宽,因此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取决于总带宽和连接的用户数。由于该以太网的总带宽为10Mbs,连接的用户数为10个,因此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10Mbs/10=1Mb/s。
但是,由于该以太网是由交换机连接的,交换机能够在不同的端口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交换,因此每个用户实际上可以同时使用10Mbs的带宽,因此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10Mb/s。
-
假设以太网A中80%的通信量在本局域网内进行,其余20%在本局域网与因特网之间进行,而局城网B正好相反。这两个局域网中,一个使用集线器,另一个使用交换机。则交换机应放置的局域网是( A)。
A. 以太网A B. 以太网B C. 任一以太网D. 都不合适
-
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局城网中,以下(B )是正确的。
A. 局域网中只包含一个冲突域
B. 交换机的多个端口可以并行传输
C. 交换机可以隔离广播域
D. 交换机根据LLC目的地址转发
交换机的多个端口可以并行传输是正确的。交换机可以同时在多个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因此可以实现并行传输,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
[2015 年联考真题]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B. 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
C. 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 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
交换机和网桥都是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的设备,它们都可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而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其实现原理和网桥类似,但是交换机的端口更多,性能更好,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和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