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kr.com/p/202396.html

上周四,Google宣布从WebKit 分支出自己的浏览器渲染引擎 Blink。很多人觉得这像是晴天霹雳,或者甚至是迟到的愚人节笑话,但是其实这件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是历史的重演。历史在重演:从KHTML到WebKit,再到Blink-LMLPHP

上周四,Google宣布从WebKit分支出自己的浏览器渲染引擎Blink。很多人觉得这像是晴天霹雳,或者甚至是迟到的愚人节笑话,但是其实这件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是历史的重演。

什么是WebKit?它到底是谁的?

WebKit 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引擎。它的前身是KDE在1998年开发的排版引擎KHTML,最初用于Linux和Unix等开源操作系统。当时苹果觉得需要开发自己的浏览器,所以在比较了Netscape(现在的Firefox)的Gecko引擎 和KHTML引擎后,选择了后者,因为KHTML拥有更清晰的架构,而且比Gecko更小巧。苹果工程师Don Melton在2001年六月25号正式从KHTML分支出来,在苹果内部开始了WebKit的研发。

开始的时候,苹果和KHTML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苹果将KHTML发扬光大,在2003年推出了装备WebKit引擎的浏览器 Safari。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WebKit和KHTML之间交换代码变得越来越困难。苹果会间隔很长时间之后,提交一大批更改,而且没有文案,很多功能可能只开发了一半。对于KDE而言,将这些更改整合回KHTML是相当困难的。此外,苹果要求KDE开发者阅览苹果代码之前必须签署保密条款,KDE也很难接受这一点。在2005年,KDE开发者开始公开攻击苹果的做法,并称两方的合作关系已经彻底瓦解了。

事情被媒体报道之后,苹果做出了一系列的让步。在2005年,苹果宣布将WebKit完全开源(之前仅有从KHTML直接搬来的WebCore及JavaScriptCore是开源的)。KDE和苹果的关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有一些KDE的开发者们开始为WebKit提交更改,苹果的团队也复原了很多为苹果特定的修正,并且实现了平台层的抽象化,使引擎的核心代码可以在其他平台上运作。但是KDE没有忘记苹果的背叛,他们没有完全加入WebKit的开发,而是在2010年底推出了KDE开发平台4.5,并列支持KHTML和WebKit。

历史在重演:从KHTML到WebKit,再到Blink-LMLPHP

Google的介入

Google加入WebKit的开发是在2008年Chrome浏览器推出前后的事情。Chrome浏览器使用WebKit引擎是Android团队的建议,而Chrome主要用的其实还是从KHTML那里来的WebCore,它不太用WebCore之外苹果开发的东西,而是使用自己开发的多进程浏览器架构等。

但是Google毕竟资源和人力雄厚,在上周从WebKit分支之前,大约50%的WebKit更改来自于Google的开发者,剩下的一半大多数来自于苹果,其余来自于第三方开发者,比如KDE的开发者。虽然Google的开发者开始提交大部分的WebKit更改,但是WebKit的最终决策权还是苹果的。据一些第三方的WebKit开发者透露,苹果和Google的开发者在交流时没有一般开源开发者的那种相互支持,反而更像两头相互打量的狮子,气氛比较紧张。

Blink引擎的新闻爆出之后, Hacker News上立刻开始有双方的开发者发表评论。多数评论认为苹果目前的WebKit更改提交政策对非苹果的开发者是有敌意的,尤其在WebKit 2这块。更有很多人认为WebKit 2完全是苹果单方推出的一个产品,而且根本就没有和Google以及其它参与WebKit开发的人进行协商。

苹果的开发者也对此给予了答复,苹果WebKit团队领头人Maciej Stachowiak说:

无论谁是谁非,苹果和Google这两家在WebKit中明显已经各走各的路有一段时间了。KDE是一家完全开源,对苹果没有任何实质性威胁的开发团体。如果当年苹果和KDE都不能够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它是不可能和Google,一家在多个领域与苹果有你死我活级别竞争关系的公司,有什么良好合作的。虽然之前有很多人认为WebKit项目有点像柏林墙上的一个缺口,但这明显有点天真了。

谁将拥有未来

未来的事情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有这几点:

  • WebKit会比以前少50%的新代码提交。
  • 绝大多数第三方WebKit开发者会加入Blink项目。
  • Google的平台是互联网本身,它会将所有资源倾注到Blink的开发之中,而苹果目前最重要的平台是iOS。
  • 当没有苹果这个“合作者”之后,Google可以用它自己的速度来推进浏览器科技。想在浏览器引擎中放一个Dart 虚拟器?没问题。Google Native Client?可以。所以Blink支持的网络科技很有可能很快超越WebKit。

如果我非要下赌注的话,我会赌Blink逐渐取代WebKit,因为Blink对于Google是有战略性意义的,而WebKit对于苹果来说只是它封闭性花园中一只开源的黑羊。

从WebKit的这段历史,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第一,大公司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第二就是,最牛掰的工程师是开源项目的工程师,尤其是Unix这个生态系统里的开源项目;Chrome用的WebKit部分根本还是KDE写的WebCore。

05-26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