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份投了自己第一篇文章, 但是很大程度是老板带着完成. 这篇文章主要就把当时老板给出一些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提示稍微总结了一下, 以便后续论文的产出~

主要结构回顾

  1. Abstract
  2. Introduction
  3. Related work
  4. The proposed approach
  5. Experiment
  6. Conclusion and further works

(下面给出的写作顺序是不一定的,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临时改进)

1.先写代码和搞伪代码

作为). 如果这个方案有明显的效果, 后续在实现部分也可以基于这个小idea做个消融. ()

在The proposed approach中的某些能拔高的地方, 即关注 于某个算法设计的 “Why” 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要沉溺于描述一些简单的事实, 也就是这种方案的表相, 而更应该体现the idea behind. 简单来说, 写出更多设计的理念.
没必要写出审稿人一眼看过去就能了解的东西, 要写出我们会用这个方案而不是其他的方案的够硬的idea.

3.随时更新的符号系统

从伪代码开始, 我们就可以时刻维护自己论文的符号系统了.
符号系统往往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表示, 没必要用文字逐字逐句去描述它.
下面是一个常规的多标签系统的描述:
我的研究生论文的小总结 (以多标签方向为例)-LMLPHP

  • 上下文的符号系统必须保持严格的统一, 若在上文出现了
    limitation当然也不局限于说我们的算法为什么不好, 还可以说说别人为什么好.
  • )
  • latex写论文注意一个点号回个车
  • 公式也是句子中的一部分, 若公式是句子的结束, 那么在末尾就要加点号. 如果公式写出来后我们还要用where去介绍这个公式, 那么就在公式后加逗号. 若公式是个分段函数的表达, 第一个条件之后还需要加一个分号
    我的研究生论文的小总结 (以多标签方向为例)-LMLPHP
    此外某些成对的公式其实也可以分开写出来, 这样也利于描述:
    我的研究生论文的小总结 (以多标签方向为例)-LMLPHP
    什么时候需要加逗号, 点号? 你只要把公式当做句子的一部分, 然后你自然就知道了.
  • 论文中的图片引用描述是: Figure \ref{figure: xxx}, 在你需要引用的原图片附近加\label{figure xxx}
    论文中的公式引用描述是: Eq. \eqref{equation: xx}, 在你需要引用的公式附近加\label{equation: xx}
    论文中的伪代码描述是: Algorithm \ref{algorithm: x}, 在你需要引用的伪代码附近加\label{algorithm: x}
    若有公式并列要以用: Eqs. \eqref{…}, \eqref{…} and \eqref{…}, 表格与伪代码类似.
  • 枚举的latex:
    带序号枚举如下, 若改为[a)]为字母枚举, 若改为[$\bullet$]为 )

  • 从一个新的章节 )
    我的研究生论文的小总结 (以多标签方向为例)-LMLPHP

  • 在给出一个表格或者图片, 后续要对这个图片或者表格做介绍的时候, 直接用Table \ref{table: XX}或者Figure \ref{figure: XX}做主语就好了. 直接明了, 不拖泥带水. 这样的文字更硬, 能方便读者直接找到图片的位置与解释.
    写文章更重要是突出内容, 包装方面尽可能标准化

  • 在说明一个内容点或者公式的时候, 若整体内容很少. 我们可以使用倒序的方式, 直接摆出公式或者内容核心, 然后用 “where” 来说明内容, 从总到分. 但是若内容很多, 必须从头到尾去叙述, 从分到总.

  • 实验部分涉及一些评价指标, 对于期刊论文, 讲究complete, 即我们不需要看另外的论文就能读懂. 因此需要对于一些评价指标, 我们的论文必须做出必要的解释! (这个解释必须用自己的话去描述)

  • 为保证tex的通用性, 不要用些奇奇怪怪的包, 因为期刊系统不一定支持. 图表控制尽可能简单.

  • 初稿挤一点没有关系, 因为真正的版面字体要小些. (交稿后, 编辑会帮你完成了期刊的适应性编辑)

  • tex首部的\documentclass[preprint]{elsarticle}替换为\documentclass[5p]{elsarticle}就可以将单排的论文变为双排的排版. 其中, 表格\begin{table}改为\begin{table*}就可以将让表格在双排的排版中占据两排.

  • 表格中的一些常规的提示字可以在多个类似的表格标题中重复写, 比如说: “Bold indicates best performance, italics indicates second best.”

  • \vspace与\hspace要尽可能少用, 因为之后编辑在调整你的论文时, 这些部分会让他们发疯.

  • 当表格没有居中的时候, 其实没必要用\centering. 可以通过调整表格的宽度实现居中的调整.

  • 在论文中如果要论述多个内容时, 分点永远要比不分点看着让人清晰明了. (关于这个, 实际上并不局限于论文)
    甚至有时候, 必要的表格梳理也是能利于流程的理解:

  • 在开始一个多分支的大章节时(X.1, X.2 …), 可以在X与X.1交界的地方用多个分点的形式详细阐述本章我们大概会讲的内容, 相当于先读者一个预告. 这种方式在The proposed approach中的算法分解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 为了说清楚一个东西, 宁愿去多写一些分支! 假如: 你在写算法分解中的某一部分时内容过多且有明显的分阶段的语言, 那么试着再去把这部分细化为更小的分支.
    “分支这种东西能更好地说清楚结构”.

  • 论文中语言描述在层次上可以分为Why, What, How. 在精神上,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Why > What > How. 也许我们能很自然想到一个算法的处理流程, 但是说清楚这些算法的本质是什么, 乃至于为什么要在用这个算法才是真正困难的东西. 说好Why和What需要作者在设计算法时有足够的motivation, 而motivation需要阅读一定的论文和算法来积累.

  • (待补)

术语积累 (可随时更新)

My 老板 said that:
如果一个单词在别的论文中没用过, 就别用它 !

  • uniform 往往在论文中很少有 “共同的” 含义, 往往来说它的含义是均匀的, 例如 uniform distribution
  • 标签矩阵中, 一个标签中的+1与-1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负的个数远大于正的). 这种问题在单标签的多分类中被描述为class-imbalance居多, 但是多标签, 称之为label sparsity更恰当.
  • 某物 象征着/体现着 XX --> symbolize XX不是很好. 而使用 “被认为是” --> known as XX 会更好. (或者embody似乎也行).
  • control ratio parameter 是较为冗余的, 实际上ratio就有参数的含义, 因此用control ratio就可以
  • “确定一个提取了特征的矩阵…” 并翻译为"confirm"是不恰当的. 论文中更喜欢用 “构造了一个提取了特征的矩阵…”, 译为 “construct”
  • 永远! 不要! 在! 句首写 And.
  • 欧式距离首字母用大写: "Euclidean distance "
  • 在介绍自己算法的时候, 很多确定的板上钉钉的操作, 少用possible这种不确定的词. “an possible example”–>“an example”
  • 自己写的句子如果不太确定, 就在翻译软件中倒一下, 多次翻转几下. (不要对自己写的句子太自信)
  • 在写神经网络的时候, 不要说 " 网络的维度可以用 n n n个结点代表 " – “input dimension of the network will be represented by n nodes.” 这太弯弯绕绕了, 应当直接了断说: " 网络有n个输入结点 " – “Network has n input nodes.”
  • “A describe B” --> “A is determined B” 是主动变被动. 英语文章总的来说是喜欢后者.
  • “A represent B” --> “A correspond to B” 代表着 可改为 对应于.
  • “highlight” --> “embody” 关于强调, 后者也许会更好.
  • XX参数是由下述公式给出常用 “XX is given by \begin{equation} … \end{equation}”.
  • 公式的连接, Let …(贴个公式)…, then …(公式描述或者贴个新公式)…
  • (待补)

附录

我的头文件部分:

便于之后直接copy

\documentclass[preprint]{elsarticle}
%\documentclass[final,5p,times,twocolumn]{elsarticle}
\usepackage{rotating}
\usepackage{natbib}
\usepackage{multirow}
\usepackage{amsmath}
\usepackage{amssymb}
\usepackage{latexsym}
\usepackage{threeparttable}
\usepackage{algorithm}
\usepackage{algorithmic}
\usepackage{array}
\usepackage{graphicx}
\usepackage{epstopdf}
\usepackage{subfigure}
\usepackage{url}
%\usepackage{stmaryrd}
\usepackage{bm}
\usepackage{color}
\usepackage{xcolor}
\usepackage{comment}
\usepackage{tikz} % 用于latex画图整花活
\usetikzlibrary{decorations.pathreplacing} % 用于latex画图整花活
\usepackage{float}
\usepackage{caption}
\usepackage{tabularx}
\usepackage{subfigure}
%\usepackage{subcaption}

\usepackage{chngpage}

\usepackage{array}

\DeclareMathOperator*{\sign}{sign}

\newtheorem{property}{Property}
\newtheorem{example}{Example}
\newtheorem{proposition}{Proposition}
\newtheorem{lem}{Lemma}
\newtheorem{rem}{Remark}
\newtheorem{corollary}{Corollary}
\newtheorem{problem}{Problem}
\newproof{proof}{Proof}
\newtheorem{theorem}{Theorem}
\newdefinition{definition}{Definition}
\newtheorem{assumption}{Assumption}
\newtheorem{conj}{Conjection}
\DeclareMathOperator*{\argmax}{argmax}
\DeclareMathOperator*{\argmin}{argmin}
\newcommand{\tabincell}[2]{\begin{tabular}{{}#1@{}}#2\end{tabular}}

\hyphenation{classifi-cation cha-llenge costs correla-tions discrimi-nant}
11-04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