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

    • 世界上第一个支持显示图片的浏览器Mosaic诞生

      • 为了区分浏览器是否能显示图片,UserAgent诞生了,Mosaic将自己标志为NCSA_Mosaic/2.0(windows 3.1)
  • 1994
    • Netscape开发自己的第一款浏览器Mozilla

      • 支持框架(frame),UserAgent标为Mozilla/1.0 (Win3.1)
  • 1995
    • 微软收购Mosaic,开始开发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 IE支持框架,为了能收到带框架的页面,把自己的userAgent标为Mozilla/1.22 (compatible; MSIE 2.0; Windows 95)
    • Opera诞生
  • 1996
    • Kongqueror浏览器诞生,基于早期KHTML引擎,主要应用于 Linux 和 BSD家族的操作系统
  • 1997

    • 从IE4.0开始,Trident内核正式诞生
  • 1998
    • KHTML内核诞生

      • 后续由于Gecko的性能优于IE,为了得到设计良好的网页代码,将自己标为Mozilla/5.0 (compatible; Konqueror/3.2; FreeBSD) (KHTML, like Gecko)
  • 2000
    • Netscape6开始采用Gecko内核,也就是后来的FireFox浏览器的内核

      • 微软内部员工不满足IE不跟随W3C标准,与当时已经停止更新了的 Netscape的一些员工一起创办了Mozilla,以当时的Mosaic内核为基础重新编写内核,于是开发出了Gecko,把自己标为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0; en-US; rv:1.1) Gecko/20020826
  • 2003
    • Opera 7.0使用了自主开发的内核Presto
    • Apple公司基于KHTML开发了WebKit内核的Safari浏览器
      • 使用了KHTML,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新特性,于是另起炉灶叫了WebKit,但是它又希望能够得到那些为KHTML编写的网页,于是Safari标称自己为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de-de) AppleWebKit/85.7 (KHTML, like Gecko) Safari/85.5
  • 2004
    • Firefox浏览器正式诞生

      • 2004年2月9日,Mozilla Firebird决定改称Mozilla Firefox,简称Firefox,将自己标为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sv-SE; rv:1.7.5) Gecko/20041108 Firefox/1.0
  • 2008
    • Chrome公司基于WebKit开发了chrome浏览器

      • 使用了WebKit,有点像Safari,希望能得到为Safari编写的网页,于是决定装成Safari。Chrome使用了WebKit渲染 引擎,想装成Safari,而WebKit呢又伪装自己是KHTML,KHTML呢又是伪装成Gecko的,同时所有的浏览器又都宣称自己是 Mozilla,于是,Chrome宣称自己是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25.13 (KHTML, like Gecko) Chrome/0.2.149.27 Safari/525.13
  • 2013
    • 2月Opera宣布放弃Presto,选择跟随Chrome公司使用webkit内核,后转为Blink内核
    • 4月Chrome公司宣布使用Blink内核
  • 2020

 

时间轴

浏览器编年史与UserAgent大乱斗-LMLPHP

参考资料:五大主流浏览器及四大内核

       每个人都宣称自己是别人-译稿:UserAgent的历史变迁

05-23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