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照例说明一下缓存的作用以及Django中可以用到的缓存方式:
缓存的作用是用于数据项的再次加载,在设定的时间内可以无压力刷新或者再次访问该数据信息
- 方式一数据库缓存(Django原生的---有代码提示)
- 方式二(非Django原生)redis缓存------------------------------------------windows下的redis配置安装博客推荐 -----》 https://blog.csdn.net/AkiraNicky/article/details/82533316
- 多级缓存(Django内置了多中种缓存并存的方式的处理)
一、django几种缓存的配置
其中配置中有几点要说明,
- Cache的缓存默认是default (这里的名字是可以自己取的,就像下面的redis一样)
- 每一种方式都有LOCATION字段,名为存储的地方,default中是数据库的缓存的表名,redis_backend中为redis的库中的1号分组,写上1是为了方面查询与管理(就好像分成多个文件夹一样)
- Cache在Django中每一种存储方式,都有装饰器缓存方式和自定义缓存方式,也就说明了,Django中只需要更改配置信息就ok了,view中无需改动,十分方便
二、view视图层的缓存应用(详情看注释)
这里装饰器是
@cache_page(timeout=30)固定格式有代码提示(本质为方法的封装)------------也就说明了,方法二就是在这基础上自定义的-----------(这里的两种方法只能取其中之一,所以我注释掉了装饰器的代码)
# -------*******------------第1个方法数据库缓存实例,以页面为例假装比较耗时
# 方式一:---------------1.导入装饰器(本质为判断方法的封装),为了使用缓存@cache_page
# @cache_page(timeout=30) def news(request):
# 方式二:--------------2.自定义方法 #用函数名则表示所有访问本路由的共用一套缓存,缓存(第二步) cache= caches['redis_backend']#---------------------------------这两行同时存在不冲突,用的是多级缓存(redis缓存与自定义缓存)
result=cache.get("news")#--------------------------------------对应下面的set的相关参数的设置,这里是调用 #如果存在
if result:
return HttpResponse(result) new_list=[] for i in range(10):
new_list.append("最近贸易战又开始了%d"% i) #伪装耗时----------------------之后使用缓存
sleep(5)# 五秒 data={
'news_list':new_list,
} response=render(request, 'news.html', context=data)
# 方式二(第一步:):设置缓存---key='news',value=页面的内容,过期时间60秒
cache.set("news",response.content,timeout=60)#-----------------------------------照应上面的get return response
运行一次后,设置的为60秒内可以无压力刷新
三、装饰器的多级缓存(用到setting里面的配置了)
#cache_page()配置多级缓存--------cache="指定缓存的位置,写上面的redis_backend,则作相应的变换"
# default 为默认配置中 指定的数据库缓存方式
@cache_page(timeout=60,cache='default')
def jokes(request):
sleep(5) return HttpResponse("jokes_list")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标红的说明名字可以随便取,无所谓
如果redis装不好或者启动不了可以先用数据库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