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个Very经典的数据分析思维——同期群分析。
标题中“同”字之所以出现了3遍,不是手滑,而是“重要的事情说3遍”。毕竟,同期群分析中的“同”字,才是精髓。
为了把这个思维彻底捋清楚,接下来,小z会从:
什么是同期群分析?同期群分析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延展?这三个方面展开,全方位满足有不同需求的旁友。
什么是同期群分析
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是一种上到互联网巨头做用户分析,下到小z业余出摊卖炒粉,都能用到的接地气分析思维。
这个思维将用户按初始行为的发生时间,划分为不同的群组,进而分析相似群组的行为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概念很晦涩,栗子很清晰。
这不,小z业余出摊卖炒粉也没丢掉分析师的数据执着。他把每个月新购买的客户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每个月新增客户,在之后几个月份(直到19年10月)的复购情况,如下图:
第一行,2019年6月份,有388个新客户光顾了小z的炒粉摊。继续横向看去,之后的+1月(2019年7月),有63%的客户再次光顾,在+2月(2019年8月),仍有39%的回头客。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63%、39%都是2019年6月份新增购买客户中的占比,他们共同属于同一期新增(19年6月)客户。
其他行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行为同一个群组,反映同一期新增购买的客户,在之后一段时间,复购行为的变化趋势。
同期群分析的意义
“好了,我知道什么是同期群分析了,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张炒粉图:
如果没有同期群分析,我们得到的仅仅是每个月新购买客户的笼统数字,对于用户留存情况,用户生命周期这些是一头雾水,更不用说提什么建议了。
而基于同期群分析,横向,我们知道每个月新增客户的留存情况,发现19年6-8月购买的用户,第二个月回购的概率在62%左右,随后依次递减,最终稳定在30%+。
纵向,对比不同月份新增和留存情况,很容易定位,从19年9月开始,新增购买用户数成倍增长,但与此同时,次月留存率直线下滑,19年9-10月的次月留存率仅15%。
原来,从19年9月开始,小z不满足现状,学着线上玩法,搞了一个“新客户享1元炒饭尝鲜”的活动。短期来看,效果立竿见影,排队的人经常黑压压看不到尽头。
然鹅,从留存角度来看,效果真的好嘛?
879个新增客户,按照15%的留存,次月有132个客户回购,而之前新增最低是7月的290人,对应65%的次月留存,也有189位客户回购。
谁能想到,这群人连低价炒饭的羊毛都要褥!
一些延展
还记得最开始我们说同期群分析,是对“相似群组的行为变化洞察”这个观点吗?
开始的案例,我们把留存率,或者说是回购率中的回购,当作观察和分析的“行为”,如果我们把客单当作追踪分析的行为,就会得到客户的另一个侧影:
做活动前(19年6-8月),这些客户首月客单价是21-22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的客户愿意为炒饭加更多的配料,提升了客单,目前最高24元。
做活动后(19年9-10月),由于存在大量“1元”羊毛客户,他们大大拉低了平均客单价,首月平均客单只有可怜的7-9元,随后,虽然客单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极为有限,仅达到活动前首月新增客户的一半!
加上客单价的对比,发现活动更加惨不忍睹....
低价活动引入了大量不精准、低消费力的客户,造成流失率高、留存消费力弱的现状。
经过简单的同期群分析,小z决定,下次的拉新活动,一是要提升首单的门槛,二是把在附近学校发活动传单的场景改为星爸爸。
总结
这篇文章用小z炒粉副业的小案例,围绕同期群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延展三个问题展开。
在给部分群友预览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提到,虽然留存表看上去浅显易懂,但基于订单数据要计算出最终的留存表,逻辑还是有那么些困难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之美』,后台回复"入群" 拉你进群哦,气氛很好滴呀!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之美(gh_21c25c7e71d0)。
如有侵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