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紫玉—紫金山
截止目前,运营公网与运营专网的交集很少。
根本原因就是专网的规模小众与高投入的矛盾。
以专业的宽带集群为例,与公网相比,本质是相似的,差别就是网络规模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二者其实是可以打通的。
但专业集群要求基础网络对特定环境提供高优先级、高可靠性、低延时等特性,这是公网所无法承受的。
此外,专业集群在终端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会与公网终端不同,比如待机时长、三防特性、温度适应性等等。对于公网来说,这些特性意味在这一小众市场的超高成本投入。这也是运营商不做专业集群的主要原因。
很早之前,运营商也曾试图介入过这个市场,比如中移动和诺基亚搞过POC手机、中电信搞过的PTT手机,最后全都歇菜了。根本原因就是商业模式,比如当时一个PTT手机,报价1000多,政府一般要求专用,月服务费一般就30左右,甚至会更低,而当时公网的ARPU值高达近百元,网络赔钱不说,专网用户甚至连手机都不想出钱。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这种专网需求,还不如在现有架构上叠加一个全国V网通话包月更简单,用户更容易接受,唯一差别就是一个分组广播做不了。
目前运营商在专网的商业模式,一块就是以租代建,比如政务外网,客户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另外一块就是单纯提供传输,不管哪种形式,客户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网络数据传输,极少有几种以上的业务形式。
可以说,在专网市场,运营商的角色是纯管道。
对运营商来说,通信专网无论个性化需求是什么,但是基础通信需求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为专网用户提供服务,对方通常会要求团购价,相当于变相降价,所以运营商对出售虚拟专网服务并不感冒。对运营来说,专网是一个小众市场,不大适合服务采购模式。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运营商在专网中的角色普遍性。
某企业曾经找运营商投标其专网,需求是:1、内部电话,桌面号码与手机号码要一致,2、集群通话,比如说老总按2,就是给所有部门经理开会,3、企业内监控。
该企业的需求核心,就是因为当时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老总需要直接拨打222,如果员工在座位上,可以直接接听,如果不在,会自动转手机上。他不需要记员工手机号,同样,老总如果在外地,直接拨打这台交换机的中继号码,然后再二次拨号,就能找到员工了。
前两个功能,如果要通过运营来实现,其实是IMS的功能,分别是IMS固话、IMS会议系统功能。但当时IMS平台还没有建设完成。
当时地方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都参加了应标,电信是给了PTT方案,但是终端和服务费的造价都太高,遭到否定,而移动是把这个需求分成几块,建议用户购买了一部松下企业交换机,购买了移动的一条E1服务,然后在交换机上开通了缩位、无应答转移、多呼、会议功能,这样不需要专用移动设备,实现了他说的内网号码与手机无关性。监控,直接根据他的企业面积,让他自已用数字微波搞了几个监控点解决。总体投资非常少,而且所有功能都是利用交换机内置功能实现的。这就是一个小专网,直到现在他还在使用。
实质上最后,移动为其提供的就是一条E1语音专线,当然这条专线的费用收入也是不错的。相对于自建或是租用来说,对用户都很合适。
在大多数情况,专网的特殊通信需求在公众网上配置一个交换平台,都能实现,除了公安等特殊部门的安全和能量要求之外。现在这种交换能力,国内大把厂家能做,电信级的设备报价也就是几千到几万,很便宜。从交换方式由硬件交换变成软交换之后,专网就没啥特殊性了。
对公众网而言,专网就是一重复建设,对设备商而言,这种重复建设越多越好。现在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平台商赚不到钱,那肯定会把压力转移给设备商。所以还不如用户自己去建好了。
不过,随着LTE部署的成熟,以及宽带集群向LTE为基础的统一,运营商通过虚拟专网的方式,向集团用户提供宽带集群服务,也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机遇。只不过,还需要运营商找到更加合理,解决投入产出的方式和途径。
=====关于紫金山=====
hi,我是山大王林紫玉。紫金山汇聚TMT资深人士的独家分析与爆料,“不注水,只独家”。点蓝色“紫金山”或微信号“zijinshan2013”关注,转载请联系,谢谢支持。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紫金山科技(zijinshan2013)。
如有侵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