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思考,根本前提就是要了解思考的对象是什么?即什么东西可以思考。我们看到一只猫,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哦,这是一只猫”。


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之所以能这么快,仅仅是因为我们对猫太熟悉了,哪怕是看到它的尾巴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此时脑子里反应出来的猫就是概念,概念是思考的基本单元,不理解概念我们很难进行正确的思考。


从小学读到大学,你学会思考了吗?-LMLPHP

▲思考这么快,只因太熟悉


从小我们都背过唐诗宋词,老师都要求我们先背,不用管能不能理解,只说等我们长大了自然会懂。


老师之所以这么讲,就是明白我们小时候很多概念不会懂,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逐渐丰富,我们对曾经概念的理解将越来越深刻。


“思念”、“故乡”、“家庭”、“亲情”,曾经的不清不楚,长大之后已能深刻入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这些。


但很多人可能就会仅限于此,对自己熟悉的概念还能思索一二,可不熟悉的事物就很难愿意主动去烧脑。


思考陌生事物是一件和痛苦的事情,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宁愿选择回避,只是单方面的吸收知识。


比方说“传销”,总感觉神秘兮兮的。那咱们就把这个概念拆开,传销=传播+销售,是不是简单的多?传播与销售这两个概念我们比较熟悉了。


再问,怎么个传播法,向谁传播?怎么个销售法?向谁销售?销售什么?


要回答这个你需要一些经验,直接经验没有那就找些间接材料,做做推演:



这就对了,一路思考下来发现有些传销它没有产品,那就是有问题的。管你什么“1040阳光工程”,名字它就是个名字,起得再高大上也说明不了什么。不去独立思考,不知道概念背后的意思容易吃大亏。


从小学读到大学,你学会思考了吗?-LMLPHP

▲名字不重要,中国叫猫,英国叫cat



上面我们把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拆解为两个较为熟悉的 ,可有的时候即便一层层拆解下去,还是难以正确理解。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概念从各个角度去认识。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理解起来并不会很难。


拿“盲人摸象”这个典故来比喻,当我们面对一些完全不理解的事物时,往往只能认识它的一部分。事物越是抽象,就越是难以捉摸,得出的结论就越片面。


即便传销分解成了传播与销售,经过简单的推理思考也能识别骗局了,但如果想刨根问底那还是远远不够的。


什么是传播,什么又是销售?这就需要我们去从各个角度去探讨这两个概念。理论的、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在,渠道与载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经过多个角度看一个陌生事物,才能理解地越来越透彻。


从小学读到大学,你学会思考了吗?-LMLPHP

▲陌生与抽象,仿佛置身于冰山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思维模型貌似还没有解答嘛。

——不是的,上面两个步骤就是为了让你加深理解。


有句话能量君非常赞同: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能正确地使用概念。


这就是本文为什么要把绝大多数笔墨花在“概念”身上的原因,它实在太重要了。


有了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构建思维模型。按照前面讲的拆解原则,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思维可理解为思考这个过程,模型比较好理解,类似于某个框架。


也就是说,我们要为自己考过的思程构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的底子就是概念。


就好比盖一栋楼,主要的材料就是砖头与钢筋,钢筋相当于框架,砖头就是概念。没有框架,概念就会在你的脑子里乱窜,抓它们不住;没有概念,光有什么个框架也没什么用。


从小学读到大学,你学会思考了吗?-LMLPHP

▲思考如盖楼,概念就像砖,框架是结构


思考就是盖楼的过程,有框架有概念盖起来就方便,否则容易盖歪,或者盖到一半塌了。



我们差不多该走出读书“不求甚解”的年纪了,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了过多理论知识而得不到检验,大学就是一个消化并升华的大好时机。


曾有人调侃说高中刚毕业是英语最好的时候,这种调侃无疑是对过往努力的戏谑,实在不值得宣扬。


为何不在这么多知识沉淀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呢,把曾经学到的概念真正去理解透彻,并拿它去思考世间万物的本质,岂不精彩至极?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Python之王(sen13717378202)。
如有侵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03-27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