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硬件与新信息消费-LMLPHP

2019年1月4日,也就是第一代iPhone发布12年后、经历了12代产品的迭代,iPhone终于面临增长停滞的局面。当天,苹果公司CEO库克一封致投资人信中承认困境并近20年来首次下调了营收预期,随后苹果从三个月前的万亿美元市值下跌到6000多亿美元市值,跌去了4500亿美元市值。但正如HDD机械硬盘厂商的变迁:2018年的时候,全球曾经有超过200家HDD厂商,或破产或被并购进而压缩整个产业到只有希捷、西部数据和东芝三大厂商,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大容量硬盘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大规模流行。

智能硬件是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互动的界面和工具。试想一下,现代人类如果没有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电视,那么信息世界也就此消失了。正如同没有墙上的电源插头和电池,人类也就无从感受电的存在。回顾历史,“信息”作为物质的对立面,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心理活动所创造出来的非物质存在,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起平坐,其重要性甚至在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将超过物质。

“信息”作为人的大脑和心理活动的产物,一直在试图以物质的方式进入到人类社会中,因为只有物质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其存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作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大规模固化“信息”的物理介质和设备就是纸张和活字印刷机。大约在1450年,约翰内斯·古登堡印了一本圣经,后来称为古登堡圣经。当时,全欧洲大约有30000本书,外加一台活字印刷机。随着活字印刷机日益普及,50多年后出现了超过1200万册书籍和1000多台活字印刷机。可以说,活字印刷机是人类“信息”文明的起始拐点。

人类“信息”文明的第二个拐点就是软盘和PC个人电脑。1976年,尚还在IBM工作的Alan Shugart为IBM PC个人电脑研制出5.25英寸软盘。Alan Shugart被称为“磁盘之父”,他创办了后来的希捷公司。5.25英寸便携式软盘的出现,让软盘作为一种数据和信息存储介质而得以大规模流行。然而,软盘本身只是存储介质,还需要软盘驱动器以及可以与软盘驱动器交互并读取数据的“便携式”PC桌面电脑和易于大众使用的操作系统,这就是微软与英特尔合作的Windows电脑。

1975年微软成立,1981年推出了MS-DOS 1.0操作系统并支持160K的5.25英寸软盘。1980年,东芝推出了更加便携和高密度的3.5英寸软盘和软盘驱动器,1987年IBM推出了386电脑并配置了3.5英寸软盘驱动器,3.5英寸软盘和软驱逐渐成为了PC标配并占据垄断地位十几年,直到CD-ROM、USB存储设备等的出现。由于DVD及U盘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普及,索尼于2011年停产3.5英寸软盘,软盘后被移动硬盘、闪存盘、SD存储卡取代。而后来的PC桌面和笔记本电脑也逐渐放弃了软驱、DVD光驱和硬盘,被网盘、云盘和云存储空间所取代。

1996年的时候,全球有50亿只软盘,一张3.5英寸软盘容量为1.44MB;2018年的时候,一个128G的U盘售价不到150元人民币,一个2TB的外置移动硬盘售价在500人民币左右。1998年的时候,苹果推出了第一个放弃软驱的个人电脑,即iMac。2007年的时候,苹果推出了第一代放弃实体键盘的iPhone。2018年的时代,4G移动通信网络大规模普及,可达100Mbps以上的下载速度,甚至高于家庭宽带,然而其资费却日益便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今天的智能手机一般标配64GB到256GB存储容量,人们也不再购买DVD或在本地存储电影等大容量内容,而是改为随看随下载随播放、看过即删的信息消费模式。

从历史上看,信息技术的性价比和容量不是呈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增长。比如,在1968年的时候一美元可以购买一个晶体管,2015年的时候可以买100亿个晶体管,而且这个速度越来越快。有专家预测,2030年存储信息的设备尺寸可能会达到人类血液细胞那么小,但容量将再翻几倍。

2016年10月,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发出警告:PC厂商领导者正面临一个严峻考验,必须于2020年前在退出PC市场与重整业务间做出抉择,而前五大移动PC厂商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占据76%的全球市场份额。2019年2月27日,以PC、笔记本和打印机为主营业务的惠普公司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9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59%,随后股价大跌12%。在智能手机市场也面临同样的局面: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集中到五大公司,包括苹果、华为、三星、小米和OPPO(2018年Q3数据),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66.2%全球市场份额。再往前走,智能手机将很难再扩大市场份额。2019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首款折叠屏5G商用手机,此前不久三星发布了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其它智能手机厂商也在积极准备发布折叠屏智能设备。但由于折叠屏手机的售价过高,很难形成新的规模效应。

当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像墙上电源插座那样普及的基础设施后,下一个具有平台级规模效应的新智能硬件将是什么?新硬件与新信息消费之间又将是怎样的互动关系?

走进移动互联网大时代

在2016年11月的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很令人惊讶的下了一个判断,即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而相应的依据是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正因为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成本来看,《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就已经显示,2016年底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数达到36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有75%和50%的用户带宽达到10Mbps。截至2015年底,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83个发展中国家和5个最不发达国家,都已实现宽带委员会提出的价格可承受性目标。

在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人数与时长方面:根据2018年1月“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两家互联网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即意味着全球一半的人口“触网”;全球76亿人中,约2/3已经拥有手机,且超过半数为“智能型”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获取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而GlobalWebIndex当时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每日平均在线6个小时,互联网已经占据了人们清醒时间的1/3。

而在中国市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而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宽带资费不断下降、下载速率不断提升,根据宽带发展联盟(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代管)2018年11月的统计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4.99Mbps,已逼近25Mbps,环比上季度提了17.3%,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年度提升幅度达到52.4%;我国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1.46Mbps,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年度提升幅度也达到了39.3%。

中国固定和移动宽带用户体验速率提升迅速。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光纤网络普遍接入城乡家庭, 用户签约接入速率百兆及以上已经成为主流,4G网络实现了对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良好覆盖,城域网和骨干网不断扩容、互联网网络架构加速优化,推动了用户网络体验的不断提升。实际上,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就已经双双超过“十三五”规划2020年末目标。随着近年来宽带“提速降费”的深入推进,我国宽带普及水平取得“跨越式”发展。其中,在移动宽带方面,截止2018年6月,我国4G网络后发赶超,累计建成4G基站346万个,发展4G用户超过11亿,网络规模、用户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由35个世界上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国家对比,已超过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达到第20位,但与OECD国家平均101.8%的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还有一定差距(根据2018年6月OECD官方网站统计数据)。

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大幅降低。在2015年5月,“提速降费”就已被提上日程,具体包含: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五大服务。2017年,工信部相关数据中显示的相关流量费用已经降到了28元/GB的水平,2018年上半年移动流量平均资费较2017年底又下降了46.2%。截至2018年6月,移动数据流量平均资费从2014年底的平均131.3元/GB下降到2018年6月的11.6元/GB,ITU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显示我国每GB移动流量资费占人均国民总收入比例为1.1%,显著低于全球6.8%的平均水平。

而根据GSMA的统计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网络每用户平均支出为12.06美元,按从低到高排名,在240个国家中排名第96位。由于移动宽带交费的大幅下降,我国用户月均移动数据使用量(DOU)由2014年12月的205MB增长至2018年6月的4.2GB,出现了移动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2018年7月1日,三大运营商同时取消了流量“漫游”费,受惠用户达7.8亿。2019年,我国将继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启动宽带网络“双G双提,同网同速”行动,加快固定宽带千兆应用推广,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企业精准降费,推动大幅降低内地与港澳间漫游费等。特别在针对特定的贫困人口方面,我国的基础电信部门企业向所有贫困县、贫困户制定了相应扶贫优惠措施,推出“扶贫套餐”,切实降低贫困人口的通信费用,促进贫困人群使用宽带。

在固定宽带方面,2018年二季度的固定宽带平均资费则较2014年底降幅超过90%,互联网专线标准资费降幅超过30%。

2019年还将迎来5G商用初期。5G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带宽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时延和更大容量的网络连接。理论上来说,5G的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5G网络峰值甚至可达到每秒20Gb,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当然要实现这样的高速率还需要手机、电脑、存储设备等的同时支持。

毋庸置疑,无论从用户行为习惯、移动设备与宽带技术发展,还是从资费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面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正在显现。当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可以覆盖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时候,将反过来以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和使用习惯来重新影响PC互联网下所产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典型的PC逻辑是大数据量、串行处理、孤岛和中央管理,而移动互联网的逻辑跟PC的逻辑正好相反——小数据量、并行与并发处理、永远在线、广播式的开放管理等等。阿里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2016年的时候曾说过:“Facebook等是最后一批传统互联网长出来的伟大企业,尽管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没有掉队,但是移动互联网到今天还没有成就过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商业模式方面,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是最大的技术革命之一,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于消费领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消费进行重构,将是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电商、O2O、直播、众筹、Uber、Airbnb等仅仅是这个变革的初期模式。而移动互联网将最先变革教育、旅游、医疗、汽车后市场等,这些领域都有巨大的新消费潜力。

在企业连网方面,马化腾在2016年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说,有很多传统的企业,从过去“触网”到现在开始“触云”,过去是从用户角度使用互联网,而现在开始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这就是新的商业生态。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把企业、消费者和社会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体,这是因为在过去没有腾讯这样单一的大规模在线用户平台,而云服务托起的“互联网+”正在变成大规模在线企业平台。

人的行为经济学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硬件设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整个网络上将积累起真实的人的数据和数字轨迹。在工业4.0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数字孪生”。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数字世界中建立起物理设备的全息数字映像或者全息数字模拟,例如对应现实中的一个物理楼宇而建立起数字楼宇,通过各种传感器不断把物理设备数据传输到数字楼宇显示图像中,可以在数字控制面板中观察物理楼宇的各种状态变化,同时模拟出这些状态变化对于楼宇自己的影响,并将控制器的调节参数传递给前端的物理控制设备,从而达到自动调节的作用。

对一个楼宇建立起“数字孪生”并不困难,只需要给物理楼宇装配各种传感器即可,安装的传感器越多,越能捕捉物理楼宇的各种细节。但要在现实世界中捕捉真实的某个人的完整数据集和数字轨迹却并不容易,因为这首先需要各种可穿戴设备、桌面设备、移动设备等的大面积普及,其次还需要能够存储个人数据的大容量云盘以及实时处理数据的各种分析算法,再次还需要各种APP之间的打通以连接个人的数字轨迹,最重要的是还需要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特别是2018年5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发布,被视为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立法,当企业发生数据泄露的事故时,可能会面临高达企业年收入4%的罚款,这不仅将影响欧洲地区保存或使用欧洲公民个人数据的方式方法,也对全球有着深远影响。

尽管建立个人的“数字孪生”和数字轨迹面临着种种挑战,但这一天无疑正在越来越快速的逼近。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正在挑战经济学。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是奥地利经济学大师、哲学家和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领袖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经济学理论家之一。米塞斯于1949年出版经济学巨著《人的行为》,为奥地利学经济学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学和哲学基础,米塞斯是亚当·斯密之后最重要的市场经济理论家。

《人的行为》一书以人类行为学的一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该书认为关于社会组织的基本问题必须根据人类行为学来进行讨论。米塞斯认为,社会是意志和行动的产物,而唯有人类能够产生意志和行动。然而,在1949年的时候,人们只能象征性地谈论社群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社群的自觉思维、意志和行动等概念只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因此,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而无法解构,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其行为无法被正确观察。

到了2018年底,人类社会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以前无法被正确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有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观察。首先是电信运营商拥有海量而精准的个人数字痕迹数据,电信运营商也是消费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和政府互联网的主要载体,无论是个人的上网浏览数据、APP使用数据、地图导航数据、支付消费数据、共享单车数据等等,还是企业和农业、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等政府数据等等,都能与具体的个人和企业属性数据相结合,更为重要是具有时间和地理位置的时空属性,从而不仅获得相当精准的个人和企业画像,还有机会获得不同事件的因果关系。不过由于数据隐私保护,电信运营商虽然是国企,但也不能随意泄露个人和企业的数据,因此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纷纷寻找方式对拥有的大数据进行数据脱敏后的挖掘和商业化。

例如中国联通于2017年9月成立了联通大数据公司,联通大数据的数据维度全面,包含地理位置、上网行为、运动轨迹、支付能力、咨询投诉等多维信息,并可准确的反映用户行为状态。数据来源于网络,具有连续性和可追溯性,无人为因素干扰,而且通过这些不同维度数据的交叉关联,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数据和新价值。在数据安全性方面,中国联通加强数据输出及应用监管,严格把控数据质量及数据扩散,有效调动力量开展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和质量,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严格控制可追溯到个人或终端的数据的授权和应用),让数据只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提供持续、稳定、高效的大数据运营服务。联通大数据通过了ISO27001国际数据安全标准认证和国家等保三级认证,信息安全和商业秘密信息泄露事故为零,实现了既定信息安全目标。联通大数据公司的基础产品包括UBD能力开放平台和标签体系,其中的UBD能力开放平台是以Hadoop为核心的混搭架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Hadoop、Spark、Storm、Redis等开源技术在实际生产服务中的规模化应用,并结合容器技术实现资源、数据到应用多个层面的统一运营服务,可对数据进行实时以及离线加工,将加工成果推送到各类前端的服务场景,保障送达的有效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而标签体系是联通大数据对用户的全量业务、网络、消费数据进行归纳提取后,以标签化形式输出的分类结果,包括用户360°的属性特征和行为偏好等,标签体系产品能全方位的了解用户行为特征,为锁定潜在目标客户群、营销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撑。在基础产品之上,联通大数据公司提供了数盾风控、数达营销、数赢洞察(沃指数)、数言舆情、智慧足迹等标准产品,以及政务大数据、旅游大数据等行业解决方案。

除了中国联通外,中国电信大数据平台从2015年开始建设,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平台+多源数据”的大数据“4+1”产品体系,服务于包括金融、旅游、交通、政务、地产、农业等行业的300余个客户,全年调用量达3千亿级。中国移动2010年开始规划大数据,发布大云1.0点状大数据应用,此后连续三年每年都发布新版本,陆续引入图计算、大数据平台、NoSQL数据库、内容分析和知识库等产品,并将Hadoop作为独立产品与外界进行合作。

电信大数据是几个社会性公共大数据源中最积极探索商业化对外开放的大数据源。除了电信大数据外,金融和政务等公共大数据源虽然也有着与电信大数据等量齐观的数据源,但对外商业化开放的探索没有电信运营商积极,也难以产生大规模的生态效应,相应也难以拉到更大规模的经济学效应。

其次,能够达到或近似达到与电信大数据同等开放规模效应,也能反映出真实的人的行为数据的,就是(移动)互联网APP大数据。首当其冲的就是BAT中的微信和支付宝两大APP大数据。2019年1月,腾讯发布了《2018微信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0.82亿,其中55岁以上的用户为6300万人;微信用户每天发送消息450亿次,同比增长18%。每日音视频通话4.1亿次,同比增长100%,其中视频通话用户相比三年前增长570%;在微信打造的智慧生活方面,每个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乘客比2017年增加4.7倍,每个月使用微信零售消费的买家比2017年增加1.5倍,每个月使用微信吃饭买单的食客比去年增加1.7倍,每个月使用微信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9倍。当然,微信大数据远不止于腾讯官方公布的这些数据及其属性,在微信支付里面的各种第三方服务,特别是美团外卖、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猫眼电影、同程艺龙酒店机票等第三方O2O应用,以及京东优选、拼多多、蘑菇街、唯品会等电商应用,一旦实现与微信的数据互动,就能产生更大的数据协同效应,也就能捕捉更加真实而细致的真实的人行为。

更重要的是微信小程序。2018年底,国内最大小程序生态服务平台即速应用发布了一份《小程序2018-2019行业增长研究报告》,经过两年发展的微信小程序以120万个小程序的总体量稳坐第一把交椅。微信小程序还获得了2018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化腾在2018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介绍:小程序是这么多年来中国IT行业里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到普通程序员的创新成果,现在已经有超过150万的开发者加入到了小程序的开发,与微信一起共同发力推动小程序的发展,微信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了一百万,覆盖200多个细分的行业,日活用户达到两个亿,还在许多城市实现了支持地铁、公交服务。微信小程序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2017年小程序带动就业104万人,社会效应不断提升。

小程序是各大超级APP提供对外共享和分享大数据红利的渠道,微信、支付宝、百度、QQ、抖音、今日头条等六大超级APP已全部入局。截止2018年11月,微信小程序累计用户数已破7亿,支付宝和百度小程序累计用户均破3亿,BAT三大平台小程序日活为微信小程序达2亿、支付小程序达1.7亿、百度智能小程序达1.5亿。今日头条和抖音也在后起直追,2018年底、2019年初,今日头条和抖音加大了品牌宣传力度,频频出现在各大娱乐媒体节目的赞助商中。而2019年1月,抖音发布的《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至2018年12月,抖音国内DAU突破2.5亿,MAU突破5亿;2018年,抖音国内用户全球打卡2.6亿次,足迹遍及233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正通过短视频这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传播。另外根据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数据显示,抖音成为2018年短视频社交网络应用iOS上安装量第一的应用,2018年12月抖音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新增7500万全球用户,相比2017年同期的新增2000万用户,年同比增长率达275%。而抖音在国外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也有所提高,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抖音(Tik Tok)在印度的下载量增加了近25倍,从130万次增长至3230万次。

人们在这些大数据平台所留下的真实数字痕迹以及数据积累,正在形成新的数字生态——关于真实的人的行为数据生态,而这个生态则能在长期实现捕捉个人的细节数据,在短期则能在数据平台形成社群或人群的特征数据,从而形成生态化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样一个生态化的规模经济效应,正是iPhone以及苹果的成功之道:放弃了键盘的iPhone,其根本的成功原因在于苹果公司从一开始就着手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生态,iPhone成为了连接和打通上游数字内容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智能硬件平台。如果要有一个智能硬件平台能够取代iPhone,就必然要同时具备一个类似规模的数字生态。过去是苹果以一公司之力而建完整的数字生态,未来将是开放方式以数个公司之力而建立起新的数字生态,只有出现新的数字生态,才有可能真正出现取代iPhone和智能手机的新硬件。

iPhone的衰落与新硬件的乏力

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到2019年初苹果决定对iPhone进行降价,12年过去了。历经十代iPhone的发展,苹果公司终于走过了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过山车”。2019年1月4日,苹果股价大跌10%,市值降到6747亿美元,从三个月前的第一家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科技公司,跌落到微软、亚马逊和Alphabet之后。跌去39%的市值,比一个腾讯还要多。此前在2019年1月2日,苹果公司CEO库克发出了给投资人的一封信,库克在信中承认当下苹果面临的困境,并调低了苹果新一季度的营收预期。而这是近20年来,苹果首次调低营收预期,也是iPhone诞生后的第一次。

库克在其2019年1月2日的致投资人信中写道:“虽然我们预计主要新兴市场会出现一些挑战,但我们并没有预见到经济减速的程度,特别是在大中华地区。”据有关研究,大中华区市场约占苹果公司收入的1/5。而iPhone在大中华区市场所遇到的困境,其实也反映了iPhone在全球市场的疲软态势。自2011年乔布斯逝世后,iPhone就失去了创新力,特别是自iPhone 5之后就基本在外型上没有太大变化,从iPhone 6到iPhone X,最大的变化除了iOS升级外,也就是A系列处理器了。iPhone X为了迎合全面屏而取消了经典的Home键,这其实是在向安卓手机学习。而iPhone一直引以为傲的相机功能,也被安卓手机反超。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市场,来自中国的安卓智能手机厂商都在超越iPhone。特别是每一代新推出的安卓手机,都在使用体验上越来越趋近于iPhone,同时又改进了iPhone的不合理或更适应用户体验之处,从而达到甚至超越iPhone的体验。根据GlobalWebIndex发布的2018年下半年全球智能设备拥有及使用报告,三星和苹果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上势均力敌,真正值得关注的品牌是中国的华为和小米,其发展势头相当强劲。而在欧美市场,智能手机设备已经达到饱和点,更多销量来自于缩短手机的更换周期以及购买高端机型手机。iPhone在2017年到2018年的主要策略,更多是提高产品售价而不是从产品创新角度入手。尽管iPhone拥有忠诚的再购买用户群,但这个群体在乏善可陈的iPhone X之后也开始转向其它品牌。

2019年1月,苹果公司开始在大中华区执行降价策略,这是苹果公司在公布2019财年第一财季报后采取的策略。在2019财年第一财季报中,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同比下降了26%。2019年1月11日零点开始,京东平台下调了iPhone 8/8 Plus的价格,较变动前分别下调了600元和800元,与苹果官网报价分别相差1100元和1200元。除了京东,苏宁也下调了iPhone价格,天猫平台上苏宁易购旗舰店的iPhone XR和iPhone 8/8 Plus的价格分别下调。而2018年12月底,苹果在其中国官网推出了折抵换购的活动,消费者可以用旧苹果产品折价换新款iPhone XR和iPhone XS,最高可抵2100元。这可以视为苹果公司的变相降价行为,也是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力度优惠活动。

随着iPhone十年盛世时光的消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也进入了瓶颈期。Gartner在2019年1月29日发布的2019全球IT支出预测中指出:中国、美国与西欧等最大、最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主要受换机周期驱动;由于三星在向市场推出高度分化的高端智能手机方面面临挑战,同时苹果旗舰智能手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消费者选择继续使用现有手机,这使得手机市场在2018年下降1.2%。到2019年初的时候,全球潜在智能手机市场被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已经饱和的中国、美欧等市场;二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国家市场;三是全球另一半尚未上网、极度贫困的人群。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如何占领全球另一半缺乏网络和智能手机、每天生活在3美元之下的人群,这可能不是智能手机厂商单方面能够完成的任务,但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Raj Reddy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专家,这位美国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曾经师从“人工智能之父”John McCarthy,Raj后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一生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载誉无数:1994年成为首位获得图灵奖的亚裔学者、2006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最高奖“范内瓦·布什奖”、2011年被纳入IEEE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名人堂。2018年11月6日,在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微软教育峰会上,81岁高龄的Raj Reddy也亲自参加了本次盛会,并带来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深刻思索。这位从印度农村走出来的图灵奖得主,对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以及造福全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忱,他在主题演讲中认为:政府应该免费发放智能手机,因为如果一个全员互联的国家,互联网的人口覆盖提高2倍、经济产出将是原来的4倍;在高度互联的地区,每个人都会有无限的存储带宽。

Raj Reddy假设,即使像中国这样的13亿人口大国,如果40%的人口没有智能手机,这可能意味着政府要免费发放5-6亿部智能手机。但Raj Reddy认为这并不是件疯狂的事情,相比于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给每个人都发放智能手机的成本其实可能只是基础设施成本的1%(假设每部智能手机的成本为50美元),但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2018年底的时候,全球有30亿人口每天生活在少于3美金的条件下,全员互连互通以及智能助理能够显著改善这30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由此带来全球经济的增长甚至倍增。而进一步扩展到全球人类的全员互连互通,就可以为每一个个体提供监测、诊断和满足其个人需求的机会,这将进一步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而随着全球全员互连互通的实现,全世界将面临一个70亿人口参与的市场,而不是到2019年还只有20亿人参与的市场。

在智能手机之外,能取代智能手机的平台性地位的新智能硬件,在2018年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领域,无论是应用程序方面还是在设备方面,到2018年的技术进展和商业化程度都不大。头戴设备普遍存在于年轻用户,特别是游戏群体中。VR内容的缺乏和相应生态体系的缺失,难以吸引到更大的受众。在AR增强现实方面,以色列创业公司Everysight推出了一款高端增强现实设备,与2013年的谷歌眼镜相反,该设备专注于高端自行车手。Everysight源自以色列军用技术供应商Elbit Systems,Elbit Systems主要研究军用飞行员头盔的显示和视觉系统。Everysight推出的自行车骑手智能头盔,主要是其专利的智能玻璃技术,可以在骑手视觉前方投影显示导航、时间、距离、速度、心跳等各种图形图像信息。而中国的创业公司“车萝卜”则将类似的源于航空辅助仪器的HUD抬头显示用于汽车导航,可以将手机内容投影在驾驶员视线前方约2米处。到2018年,VR和AR技术更多从消费领域转向商业领域,例如商业营销、远程维修、技能培训、智能驾驶等。

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在2018年也从最开始的泡沫热潮进入到了冷却期。根据GlobalWebIndex的2018下半年全球智能设备报告,智能手表市场还没有完全起飞,只有11%的成年网络用户说他们有智能手表,其中多数是20多岁至30岁出头、收入较高的男性(59%)商业人群。除了价格,智能手表的功能和应用程序过于有限,都影响了智能手表的普及。根据GlobalWebIndex的调查,38%的智能手表拥有者表示具有品牌意识,46%的智能手表拥有者表示希望跟进最新的时尚,171%的智能手表拥有者是商务仓和头等仓的常飞客。曾经红极一时的智能手环也在2018褪去了光环,由于功能和应用等有限,智能手环市场逐渐向医疗健康、儿童与老年人护理等商用领域转移。

在另一大热门领域,智能家居也经历了最开始的泡沫期到2018年的冷却期。由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生态,不同厂商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很难彼此搭配形成互操作和互调用的能力,因此智能家居最火的反而是智能门锁、智能体重秤、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插座等单一功能的爆品。以最火的智能门锁为例,实际上用户购买智能门锁的很大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其“智能”的功能,反而是为了智能门锁的指纹识别功能,这样就能免除家里老人、孩子等人群的忘带或不方便带钥匙的痛点需求。所以,智能家居的本意是不同智能家居设备彼此协同起来,共同实现智慧生活的愿景。但事实上,由于智能家居设备、品牌和厂商的分散性,消费者需要自己集成不同的智能设备,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消费者更愿意为了某个痛点需求功能而购买单一智能硬件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的家居住房面积普遍偏小,不像欧美那样的小幢别墅,因此也很难形成智能家居设备的整体需求,导致单一爆款产品成为了中国智能家居的主要现象。

智能音箱、智能屏幕与人工智能硬件

到2018年底的时候,最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的平台性智能硬件地位的产品,当属智能音箱。与智能手机类似,智能音箱也是一款互动性很强的智能硬件产品,而且智能音箱以语音进行操控,扩展了智能手机必须用文字进行交互的方式,特别适合不方便输入文字的特殊人群和特殊场景以及不识字的低学历、半文盲和文盲人群。由于语音交互是对文字交互的极大补充,智能音箱有着潜在的广阔应用空间。

说到智能音箱,就必须要提到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等人工智能技术。到2018年,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等人工智能技术都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商用阶段。微软、谷歌、亚马逊、IBM、苹果等国际厂商,BAT、科大讯飞、小米、华为、京东等国内厂商都推出了成熟可用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对话等人工智能技术,英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率先成熟,中文由于不同方言的存在而相对发展较慢,但也可以达到商用的程度。而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算法,也让更多的创业公司和传统企业都可以直接开发自己的语音助理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程序等。

智能音箱的竞争焦点,正如苹果和安卓智能手机一样,在于生态体系的完善。自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第一款智能音箱以来,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智能音箱。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analys的数据,全球智能音箱在2018年第三季度销量达到1970万台,同比增长830万台;其中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与谷歌Home智能音箱成为美国市场的双寡头,在2018年交替成为市场第一大品牌。实际上亚马逊与谷歌自身就具有丰富而庞大的互联网生态,智能音箱正可成为其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的出口,无论是亚马逊的电商还是谷歌的搜索,都是智能语音和智能音箱的用武之处。全球第三大智能音箱品牌就是来自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第四大智能品牌为来自小米的智能音箱。在中国市场,百度于2018年二季度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更很快取得了中国市场第三大智能音箱品牌的地位。

作为全球智能音箱第一大品牌以及市场第一的亚马逊Echo音箱,其成功之道在于亚马逊庞大的内容与服务生态。亚马逊自身的电商业务、音乐业务、视频业务、图书业务等,为Echo智能音箱和Alexa语音助手提供了庞大的应用空间。如果使用过智能音箱的用户,可能会发现最大的挑战在于用语音助手去调用各种第三方APP应用,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础和最简单的操作,完全没有在第三方APP内精细化操作的体验,这主要源于第三方APP并没有向其它非原厂的智能语音助手提供可精细控制的接口。所以像亚马逊这样自身就具有庞大的数字内容和服务生态的互联网公司,就不需要像早年的iPhone那样去谈判和构建上下游生态,而是亚马逊自己就能满足消费者的大部分需求。2019年1月,苹果也将自己的音乐内容与Echo和Alexa打通,苹果音乐接入亚马逊的智能硬件,显示了苹果做大数字内容业务的决心,也说明了亚马逊智能音箱的市场地位。而Alexa语音助手搭建Echo音箱,有望成为市场第一大智能语音助手,将有更多的数字内容与服务主动接入。

在智能音箱的后面,是智能语音助手之争。智能语音助手被视为新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而且有望打通PC、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甚至联网智能汽车等多个智能硬件设备,成为新一代的平台。Canalys在2019年1月发布预测,未来三年在家庭环境中支持智能语音助手的设备将超过10亿个,在2022年达到16亿个;而2018年的全美智能手机基数为3510万部、智能音箱的基数为1290万个。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将成为新一代扩展的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平台。

除了智能音箱之外,智能屏幕也是在被探索的新型智能硬件。视频是另一种潜在可以取代文字沟通的交互方式,亚马逊的Echo音箱也推出了带屏幕的版本,直播、短视频、视频电话等互联网交互方式和服务已经先行在消费者中流行,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4G的普及、5G的即将到来,视频交互的移动宽带和资费门槛已经在大幅降低。平板电脑、PC、智能电视、VR、MR、带屏智能音箱、游戏设备等多屏共享和多屏合一,已经成为新的用户痛点需求。智能摄像头、智能显示器、智能头盔等,正在成为新的视频交互入口。根据GlobalWebIndex的2018下半年全球智能设备报告,大量的用户正在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智能硬件设备。而屏幕共享则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用户需求,特别是当用户手里的智能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或者同时拥有多个智能设备,也需要也自己的亲朋好友共享屏幕。

那么,究竟下一个平台现象级的智能硬件是什么?什么智能硬件将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的市场地位?是可折叠手机吗?正如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副总裁Steve Koenig在2019年CES上发布新消费技术趋势时所言:进入数据时代,5G技术将让万物互连成为可能;同时将新出现智联网,即人工智能将成为万物互连基础之上的智能连接技术,将为用户体验带来巨大的全球性影响。这将是下一个平台现象级智能硬件的基础:以前是苹果公司以一己之力构建了数字内容与服务生态,到了全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则将由各企业和政府机构合力构建更为庞大的数字内容与服务生态,届时将有机会真正捕捉和分析真实的人的行为,人类的经济学理论也将有可能发生颠覆性改变。(文/宁川)

 

03-19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