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来处理,也算是自然的想法,就是化整为零。而于对于文件的下载同样使用这个道理,既可整体下载,也可分块下载。
小程这里以http协议为例,来看一下块的概念与使用。
http的range
http1.0请求与返回文件都是整体,不支持“只拿一部分数据”,服务器也不支持断点续传(因为不支持从某个点开始拿部分数据),对于这个特征你可能已经想到不足--要整个来下,如果失败又要重来,那不是麻烦s了?能不能按块按需地下载啊?
既然你有意见了,那http1.1就开始支持只拿部分数据,也支持断点续传(从某点开始下载部分数据),但这时服务器也可以设置为不支持。
这个“拿部分数据”,在http上,也叫分段、分范围,或直接叫分range,因为在http请求头或响应头使用了Range关键字。
考虑到服务器可能不支持range请求,所以客户端在想分range取数据时,最好先跟服务端确认一下:“大哥你支持range吗?”
如果想测试服务器是否支持range,可以发一个head请求来看一下:
可以看到这样的响应:
注意Accept-Ranges字段,如果值是bytes,就是支持range请求。如果没有这个字段,或者值为none,就是不支持range请求。
如果想整个文件请求,那可以不使用range字段,也可以使用range,如:Range: bytes=0-,比如这样:
这时是整个文件请求,跟不加range的含义是一样的,但服务器的响应不再是200,而是206(部分数据),但长度还是整个文件的长度:
显然这里的重点是,使用range进行分段请求,比如:
这里请求了1024个字节(左闭右闭区间),可以看到这样的响应:
“块”的管理
以上用http示例,以range来下载数据块,对于其它协议,比如p2p,一样能够以块来下载数据,而且还必须以块下载才满足业务需求,业务就是老大。
如果是分块下载,那最好有一个块的非业务的基本管理模块。块的基本管理模块的设计,最重要的是选择何种数据结构,对于c++来说,map是还不错的选择。
这个块管理类,应该能add一个块(也就是一个区间),能判断块是否已经存在,等等。
比如,用c++,这个类可以这样声明:
这个range管理类应该按场景来增加功能,比如合并重叠的区间,判断从某个点开始有多少数据,等等,具体由你的应用场景来驱动,我不多话了,但你至少要能提出“块”的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