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委员会决定19.COM 7.b.29通过!”木槌敲下,发出清脆声响,掌声随之响起。当地时间4日11时14分许,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春节对其他国家的濡染,古已有之。早在隋唐时期,春节就已传入东亚诸国。如今,春节更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盛事。在东南亚,新春舞狮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在英美,当地人会去参加华人社区的巡游、烟花活动,还会在家中布置中国结这样的新春装饰。在法国,不仅是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已不间断举办了17届……春节作为最古老的节庆之一,已成为向世界传递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中华文化符号。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随着春节申遗成功,如何把春节这一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何借由春节与世界各国共建文明互鉴之桥、共享中华文化之美,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践行。

体味“四海一家”。“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浓浓的年味。因为,阖家团圆向来是中国人的理想生活。而放眼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蕴含着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包容的理念。透过春节这扇“时间之窗”,普天之下的人们体会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表达对以和为贵、和衷共济的向往,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感悟“和谐共生”。在甲骨文中,“年”字的上半部分是“禾”,下半部分是“人”。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的“中国年”,从一开始就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色。趁着春节的喜庆,表达丰收的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敬天爱人、慎终追远,正合时宜。“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在花城广州,每一个新春的年味都是被花市唤醒的。把春天带回家,为新年栽下幸福与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享受“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同时,也感受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中国智慧。

携手“向新而行”。“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春节的新意,来自其自我迭代、历久弥新的传统。花如海,灯如昼,一夜鱼龙舞;抬花桌、赶茶场,花月正春风。春节是多彩的,也是多元的。尽管“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但人们对未来的希冀与祝福是共通的。当不同地域的风俗创造性地融入新的元素,就会不断孕育新的文化内涵。而当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就会迎来新发展、大繁荣。

还有一个多月,乙巳蛇年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当好春节的世界非遗传承人,使春节出海更“出圈”,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荣光。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

12-06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