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为期三天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顺利闭幕。
这个政要云集的重磅会议,从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今年是第五次在广州召开,成为世界读懂中国故事、理解中国道路的一大舞台。
每一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堪称一场思想盛宴。源源不断前来参会的全球顶流,不仅让广州更有国际范,也让湾区乘开放之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读懂中国”11年,世界从大湾区看到了什么?
在湾区读懂中国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也正是这一年,走过六年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选择永久落址广州。
从那之后,“读懂中国”走向世界,有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支点。那么,大湾区对于世界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人类未来的兴衰也许取决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
在2023年“读懂中国”专题论坛上,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曾这样阐释。
湾区是一座桥,在全球化浪潮中见证世界读懂中国的轨迹。
本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参会外宾远超往届。数据显示,今年有超100位国际及中国港澳地区代表参会,包括9位前政要,还有16位部长级官员、2位驻华使节以及数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与会。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是30多位,增长了两倍多。
五年来,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架起了中国与世界深度对话、凝聚共识、共享机遇的桥梁。高端政经群体的高频亮相,带来更多高端国际资源要素的聚集,也为世界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时代力量。
湾区是一扇窗,在百年大变局中,窥见“读懂中国”的变与不变。
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到“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会议的主题因时而变、因势而丰,为世界读懂中国、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打开了观察视角。
从“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到“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每届会议都深刻传递了新时代中国的坚定决心和行动,即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年复一年,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世界洞察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以开放迎接“贵客”
透过大湾区,人们能从“读懂中国”中看到什么?
开放、自信——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给出的答案。
对于这一点,黎巴嫩前总理哈桑·迪亚卜颇有感悟。全国电商看广东,在他看来,中国电商的飞速发展,让黎巴嫩的商品快速送达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参会嘉宾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曾多次到访广州,在他的印象里,每次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即便是在凌晨两点,那里也有熙熙攘攘的乘客。
开放,是湾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每届论坛的一大热点。正如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都可以在这里见证。”
开放,带来了世界交融——
去年初,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后脚到访广州。今年8月,新当选不久的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访华,首站抵达广州;11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到访广州……
外国政要密集访粤,意味着大湾区持续成为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舞台之一。
开放,带来了发展机遇——
不久前,以“投资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办,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湾区作为外商投资“强磁场”的实力,不言自明。
“中国在不断强调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不仅在讲,同时也一直在实践。”郑永年举例道,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可以看到外国投资者开办医院,中国的制造业也非常欢迎外商。
“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能在中国城市化中看到,大湾区有着美好的城市愿景,为城市化创立起了一个范式。”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也认为,中国应该更多地向世界讲述自己的城市案例,告诉大家:中国欢迎外国来投资。
图为深圳中心城区。
将改革进行到底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更好地读懂中国?
“唯有读懂中国的改革,才能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如是说。
从1978年至今,巴基斯坦前总理沙希德·阿巴西曾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拉动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引擎。
“从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为工业社会的‘世界工厂’,中国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也有同样的感叹。
图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这些瞩目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个个山头地攻,一个个难关地闯,一系列重大成果举世瞩目。
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可以说是中国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缩影。毕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大湾区,国际上并没有先例。
五年后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用事实给出回答——
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世界级城市群崛起之势不可阻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新阶段。
如今,“试验田”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展——
在深圳前海,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到便利香港企业跨境投融资,从提升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水平,到适度放宽跨境投融资限制……一项项改革扎实落地,一项项制度稳步建立,展示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
作为湾区建设的“棋眼”,广州南沙承担起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使命。自2015年挂牌到2023年6月,南沙自贸片区共计13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试验田”名副其实。
在珠海横琴,往来琴澳人员最快20秒就可完成通关,“澳门新街坊”项目已吸引首批澳门居民。随着今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3月1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封关运行。图为横琴大桥“二线”通道。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从广州,到湾区,再到中国,一场场改革接力刻写时代的年轮,一场场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正在发生。
这一切,鲜明地向世界宣示——
改革永远在路上。
撰文:话题研究员 刘珊 辜继漫
策划:张西陆 谭超 尤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