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出新出彩”。
翻看广州的经济版图,今年以来广州“智”造频频“出圈”。在天河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花落亿航;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首次飞越天河区CBD……向着低空经济第一城,广州率先“起飞”。在番禺区,广汽埃安获颁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用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驶向未来。凭借一项项的“第一”“首张”“唯一”,广州质量强企强链不断抛出亮眼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是根基。广州积极响应质量强国战略,打造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体,用创新和质量为产业腾飞双翼,以政策、资金、人才筑牢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质量提升模式,将质量强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加快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转型提升,下大力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高质量推进质量强链“广州实践”。
目前,广州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定制家居、纺织服装、化妆品6条产业链被纳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试点工作范围;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4家企业新增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广州市集合产业链精锐力量,打造产业链互补、资源汇聚、链主带动等一体化产业体系。
顶层规划
打造广州营商“新高地”
今年开年以来,广州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破土动工、年产3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试投产……大项目大产业纷纷按下“加速键”。
产业顶天立地,项目铺天盖地,离不开政策保驾护航。近年来,广州着眼制造业立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标准化发展实施纲要》。由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强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质量强链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有力保障。
一系列政策从顶层制度发力,“产业友好型”理念也全面铺开,为企业破难题强信心。广州先后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和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产业链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滴灌式精准服务。此外,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需必供,让广大企业腰杆更硬,底气更足。数据显示,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排名全国前列,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6家。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将质量强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以系统观念谋划质量工作,以创新路径推进质量提升,探索出“政策保障+标准引领+平台服务+质量协同+技术创新”的“五步工作法”,全力打造质量强链“广州样本”。为将质量强链政策落到实处,广州利用考核指挥棒每年对11个区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在广东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广州连续八年获评A级,其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92项、质量政策工具清单56项,识别和剖析关键质量问题268项。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半导体材料、定制家居、纺织服装、化妆品6条产业链被纳入省市场监管局试点。
谋篇布局
塑造产业链澎湃动力
广州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8万辆,整车产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器械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如何化产业优势为未来强势,广州一早就在行棋布局。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此后几年制造业均占据广州产业发展核心位置。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立市迈向“智造”强市转变,广州有优势基因,更努力把优势化为强势,向“新”出发,稳步前行。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坚持运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全链条质量提升“组合拳”,塑造产业链澎湃动力。
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家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广州质量强链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之下,第五届广州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索菲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升级之路:在对行业共性问题分析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的融合推动工业数字化发展,减少产品出错、缩短交付周期、提高齐套率,并为产业链企业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工厂。企业通过工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推广,带动了国产装配出口额与定制家居产品销售,开创了我国大规模定制家居的新业态。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近年来,广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化妆品产业,广州搭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助推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在纺织服装产业,广州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基础,从番禺区走向世界的“独角兽”希音已连续两年营收破千亿。
当前,城市正置身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中。谁能抢先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就能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近年来,广州围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着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上取得突破。目前,广州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4家企业新增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4家企业上榜2024年全球独角兽(位居全球城市第9、全国城市第4),中国十大独角兽广州占2席(希音、广汽埃安)。在新型储能领域,组建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广州的新质生产力动能愈发强劲。
因链施策
撬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
打磨抛光、码垛搬运……工业机器人早已深入各大应用场景。作为广州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走进中汽检测车间,检测人员正在机器人关键部件试验室,对减速器进行寿命耐久度检测。中汽检测董事长辛强介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长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不足,国产产品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产品差距较大等问题,通过检测找到关键零部件的差距后,中汽检测作为检测机构链主企业,通过“链主”龙头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协同创新,为产业链上中下游1300余家企业提供全链条检测认证服务,实现机器人用精密谐波齿轮减速器传动精度提升40%,精度寿命提升3倍超2000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帮扶效果明显。
2021年广州部署推进“链长制”工作,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围绕产业链一抓到底,并对21个产业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自实施以来,广州在“链”上发力,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链主企业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质量协同活动,共同构建良好的质量生态环境。因链施策、一链多策,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着力突破各产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谋划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质量提升路径,带动全链条质量升级。
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化工业重要材料,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龙头企业金发科技与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国高材”)、华南新材料产业园(下称“华新园”)合作打造了黄埔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60多家企业实现柔性电路板等关键新型半导体高分子材料国产化替代。
“我们就像一个质量的‘雨林生态圈’,金发科技好比是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华新园内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国高材作为平台企业,好比土壤在滋养赋能。”国高材有关负责人形容道。据介绍,如今集聚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累计培育高企192家、专精特新企业91家、规上企业76家、瞪羚/瞪羚培育企业47家、新四板挂牌企业94家。
凝“新”聚才
筑牢质量强链根基
“质量强链构建了新型质量生态圈,是一个新质生产力集群。”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负责人卢启付认为,质量强链不仅包括质量管理,还包括科技创新。氢能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更被视为新能源赛道的新兴产业。然而质量安全与产品性能等曾是国内氢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沿技术和创新结合为抓手,构建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链联合创新推出13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85%。
关键核心技术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广州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质量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实施标准比对、技术验证、质量攻关,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一项项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一个个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科技变量正在广州大地上,一步步转化为经济增量。在新型储能领域,已形成6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在智能装备领域,实现机器人用精密谐波齿轮减速器传动精度提升40%,冲击寿命提升68%,精度寿命提升3倍超2000小时,创造效益超1.28亿元,实现关键部件“比学赶超”。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集聚了全省70%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大、华工、港科大(广州)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拥有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新型研发机构、165万高校学生、374万技能人才,广州创新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近年来,广州持续推进质量强链人才储备工作,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精尖缺”产业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全面推行产业链首席质量官制度,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目前,广州拥有6400多名首席质量官,数量居全省第一;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南方电网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团队等4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着眼质量强链的“广州实践”,政策、资金、人才缺一不可。近年来,广州出台多项措施让政策有效、资金有力、人才有感。在资金保障方面,广州坚持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大质量强链经费投入、强化质量建设金融服务供给“三管齐下”,设立质量工作资助资金,对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质量工作资助资金;将质量强链扶持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投入28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投入440万元扶持新型半导体材料和高端装备两条产业链;推出“穗质融”质量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期限更长、额度更大、利率更低、审批更快的信贷支持,2023年以来企业已使用信用担保额近524亿元。
文/杨朝露、何颖思
图/廖雪明、穗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