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洪晓文
当齐白石遇见拉斐尔,会擦出什么火花?
很快,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参观游览的观众们或许就会有答案。4月28日晚,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意味着,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开馆。5月1日起,该中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数百年前,这里曾是十三行“一口通商”的起源地,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数百年后,三江交汇处“三馆合一”,总面积超过14.5万平方米的一艘“文化巨轮”静静停靠珠江边,搭载着千年海港城市的浪漫与今人对现代性的思考。
从各类提前探馆的repo(参观报告)和媒体报道来看,仅广东美术馆就将推出首期八大展览,观众可以一次性打卡齐白石、林风眠以及很多岭南画派大师的经典作品,还能一睹提香、拉斐尔、鲁本斯等来自波尔盖塞美术馆的55件真迹。此外,结合沉浸式数字空间、裸眼3D特效等技术,“鲁迅家”被几乎一五一十地搬进了文学馆里,鲁迅用过的茶几,许广平穿过的大衣、拎过的行李箱,穿越百年时空,与参观者对话。
艺术中心的“大手笔”使其尚未开展便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关注。浏览几个社交媒体平台,笔者刷到了不少网友分享的打卡新地标抢票攻略——“调了闹钟蹲点”“一千张票秒没”,足见这场文化盛宴对大众的吸引力,也反映出大众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在满足了物质消费后更多地转向精神消费,因此简单的“衣食住行”已难以涵盖公众的所有消费方式,尤其是各类体验型服务消费不断更新迭代。大众进行不同形式文化体验和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公众愿意为好的作品买单,甚至是“买大单”。然而从近些年许多优质的文艺展览、演出一票难求的现象来看,当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仍是供不应求。
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好、开发好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公众文化艺术场所的空间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提供更加多样化、形式新、内容精的文艺产品。从大湾区人文交流的视角来看,继具有鲜明岭南文化特色的舞剧《咏春》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巡演票房火爆之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正式启用,可以说是又一次唤醒大湾区文化意识的绝佳契机。
借助这个窗口平台,可以考虑加强广东与香港、澳门文化产业的互动,例如探索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与西九龙文化区联动的可能性,让岭南文化IP通过港澳的窗口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范围内顶尖的文艺产品能够“走进来”,丰富大湾区文化旅游产品,充盈大湾区民众的休闲生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心的启用是广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的崭新成果,展现了立足广东、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文化胸怀。
另一方面,文艺产品虽有售价,但公众的文化熏陶需求则不分贫富高下。当前的年轻一代们更注重体验型消费,“一千块的门票毫不手软,一百块的衣服犹犹豫豫”,大概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直观表达。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使得文化艺术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通过更多新载体“再出发”的好机会。因此,在让文化艺术市场充分“自转”、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情况下,也应适当兼顾优质文化艺术产品的可触达性与普惠性,通过票价惠民优惠、场租补贴等等多种方式,让更广泛的居民群体能够走近艺术,享受文艺熏陶带来的幸福感和价值感。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甚至针对一些特展还设置了免费参观票,正是让高质量文化供给从“小众”走向大众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