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强省”?网红经济如何与乡村振兴结合?如何让中华白海豚有一个更好的家?……
近期,由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南方新闻网主办的“我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网上征集活动圆满结束。30天里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建议2196份,内容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强省等各个方面。
用心用情献策,真心真意建言。参与建言献策的网友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来自各市县镇街的党员干部,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企业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研发团队,还有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网络大V等,建议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关切和殷切期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科技创新产业互促
拥抱“科学的春天”
2024年初,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在本次网上征集活动中,网民建言主要集中在融合创新、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人工智能和芯片产业发展等方面。
“听到黄坤明书记在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我深有感触、有感而发。”财经大V“智谷趋势”合伙人、高级研究员黄狮虎表示,纵观全世界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伴随着一个新大国的崛起,创造历史性的机遇。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中国能不能弯道超车,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显然极为关键。
黄狮虎建言,广东应“全面对标硅谷,拥抱‘科学的春天’,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强省’的高质量发展新名片”。从高质量发展并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广东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统筹部署,加快抢占产业新高地。一是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全省统筹资源,依托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和广州琶洲算谷、重大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发展平台,孵化出中国自己的OpenAI、ChatGPT。二是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和投融资环境,让全球的人工智能人才、初创企业、投融资资源都能够为我所用。三是锚定“人工智能第一强省”的定位,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沃土。
网红主播流量助农
秀出“广东乡村之美”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相关话题备受广大网民关注。“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乡村更美丽,乡风更文明。网友着眼乡村,从不同角度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旅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等积极建言献策。
2022年,张俊慧出镜拍摄的助农短视频意外走红,网络播放量超过30万人次,不仅打开当地蜂蜜销售渠道,还带动乡村旅游,将农产品带到城里。“我之所以矢志不渝地推动乡村振兴,是因为难以割舍的乡情。”张俊慧告诉记者,她的网络账号名“一物乡甜”中的“一物”源于涧头镇大往村的蜂蜜,“乡甜”源于淳朴的蜂蜜香甜。她表示,在乡间小路奔跑、在果园品尝四季甘甜等美好回忆,时刻提醒着她要为家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年来,张俊慧看到了网红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张俊慧介绍,随着越来越多人注意到网红经济的影响力和生产力,更多人加入了这条赛道。据商务部2023年1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网上零售销售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网红在未来乡村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网上征集活动中,张俊慧提出,要以高质量的内容创意生产视频,以高品质的产品作为质量保障,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将网红积极纳入产业发展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端,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脉。
生态为底文旅为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在本次网上征集活动中,除经济议题外,网民对广东的生态文明、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两会期间,雷州湾的白海豚刷屏亮相,吸引全国关注。而对于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冼民来讲,这些“海洋精灵”已经是他的老朋友了。他认为,雷州湾目前仅设立的一个市级保护区,用于中华白海豚保护的人力、财力难有充足保障,加快设立雷洲湾中华白海豚省级保护区刻不容缓。
王冼民介绍,建立省级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白海豚,还可以加大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控制、红树林的营造与修复、珊瑚和海草床的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推动雷州湾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海洋浩瀚,无数生物在此繁衍生息;一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文脉绵长。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昕表示,深圳、香港、广州、佛山等城市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基于独特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岭南大地文化灿烂悠久,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华侨文化、粤商文化等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富矿”。
罗昕建议,可以通过文旅这一“窗口”,让富有无限新质生产力潜能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后的形象定位。
广集民智持续互动
建议数量质量“双丰收”
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本次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情支持,来自普通网民的建言1024份,各行业专家学者建言373份,创业者和企业主建言161份,网络大V建言102份,学生群体建言42份。建议内容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到基层乡村,涵盖经济、科技、文旅、生态等领域,各年龄段的网民踊跃建言,量与质兼具。
网民“手机用户_11966”建议关注粤港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率不高、与应用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提出探索协作联动机制,完善粤港科技融合发展协商机制,用足用好前海、横琴、南沙、河套重大合作平台,建立粤港高校专利技术共享池,促进技术攻关和战略合作。
肇庆网民“荀海鹏”建议肇庆打造数字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既要坚持外引产业、科技等领域的数字人才返乡入乡,以政策环境、乡土文化“引凤来”,又要内培乡村领导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让“土专家”数字化,真正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夯实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基础。
广州网民“葛晓泉”则将视角聚焦于电子垃圾环保回收问题。该网民建议,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管理,要建立规范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同时增强废品收购和资源再生开发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电子废弃物交易市场的管理。
据悉,为构建持续互动、高效反馈的沟通机制,粤学习客户端将常态化开设征集入口“我要@领导”,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同时不断完善和优化平台功能,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路走深走实。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