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日前,第135届广交会开幕。在本届广交会上,“新质生产力”备受关注。在这个“中国第一展”大舞台上,越来越多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企业争相推出新产品,展现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不断跃升。

本届广交会第一、二、三期分别以“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为主题,加强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题材。同时,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本届广交会品牌企业达2606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优质特色企业超5500家,比上届增长20%。预计现场展出新品超100万件、绿色产品超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25万件。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突破、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而催生。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本身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契合。通过对外贸易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技术引入提升国内自主创新能力。以对外贸易为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类资源,达到吸引全球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要素的目的。依托对外贸易,深度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展。

广交会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和一面镜子,它也同样见证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对外经贸合作的“相得益彰”。从当年农林牧副矿等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到电视机、电冰箱等机电产品和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再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光伏太阳能、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产品,广交会上的展品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到高端制造的转换,广交会已深度折射出中国对外贸易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新质生产力与贸易新业态的“相辅相成”和“双向奔赴”,成为今年广交会上的最大亮点,也是引领未来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潮流。

未来,广交会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发挥其“链”通四海、沟通八方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维护良好持续的贸易营商条件、营造系统理想的对外贸易政策环境来减少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继续推动世界各国与我国一道在对外经济交流合作中各取所需,各获其利;另一方面,多视角、多维度观察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前沿、摸准脉搏,为国内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提供看得见、摸得着、想得清、记得住的前沿窗口,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提升外贸产品和外贸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着力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贸易条件和发展贸易新业态,为国内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外部驱动。

04-18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