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山大学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透露了这一消息。这是自深圳大学宣布设立香港校区后,内地高校向香港迈出的又一步。
从越来越多香港高校北上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分校,到内地高校开始“落子”香港,两地高等教育“双向奔赴”的新趋势释放出了什么信号?又将给大湾区带来哪些帮助?
从赴粤办学到赴港办学
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加快,香港高校与内地的合作也日趋紧密。
除了早年创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联合国际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香港都会大学(肇庆)均在建设中。
尽管珠三角还有一系列实力不俗的普通本科大学,但如果单看“双一流”重点高校的数量却还需努力。
香港作为世界顶尖大学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五所大学位列世界前百强,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均享誉国际。香港高校的跨境办学,无疑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如今,赴粤办学的单向流动也发生了改变。
不久前,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透露,深圳大学已率先设立了香港校区,有望喝上内地高校进军香港办学的“头啖汤”。“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完全有双向互补空间,应当努力实现双向互补的合作交流。”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表示。
无独有偶,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也表示,中山大学今年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扩大开放合作。
据中山大学方面透露,香港高等研究院将成为该校国际化办学的主要载体,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领域,优先建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主要任务是面向全球延揽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等顶尖人才,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为最尖端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条件,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香港高等研究院并非中大此次布局的终点,未来该校还将择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中山大学跨境办学校区。
“双向奔赴”的背后
“大湾区各个城市不再是各自奋斗,大家会逐渐形成一种有机融合。”对于粤港两地高校的“双向奔赴”,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认为,这是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才“双向奔赴”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抢人才”,但也鼓励青年创科人才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一些香港青年人希望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但是缺乏好的平台和渠道。
跨境办学的高校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通过两地高校跨境联合办学、跨境设立研究院,可以让两地的创科人才流动起来,最终服务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大学。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供职于香港一高校研究院的张超艺认为,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香港高校虽仍有优势,但由于缺乏资金、土地等资源,加上香港本地产业链欠完整和市场规模较小,发展前景始终有限。香港高校在广东扩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内地高校开始来港,则有利于吸收香港高校的长处,并结合自身特色加以创新,继而跻身世界领先大学的行列。这也将帮助广东培育出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高校资源。
正是看到这种趋势的成熟,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也提出“关于推进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
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有意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大学教育城,内地高校可以考虑到进驻这个教育城,跟本地高校一起合作办学。“香港和内地的高校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
“走出去”办学的关键
内地高校“进军”香港办学,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邓飞在表达欢迎之余,也透露出其担忧:
香港土地空间有限,各方面成本较高,本地公立大学不仅需要特区政府拨地,日常运作很大程度依靠特区政府资助。内地高校“过江龙”是否能够承担如此成本?
“这是值得内地高校赴港办学时仔细思考的问题。”邓飞认为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未来可以有更多高校,甚至在珠三角以外,例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来港办学。
“香港高校资源优势明显,但是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却相对落后。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很多研发成果难以实现转化。”邓飞认为,内地高校的加入,不仅仅是为香港的科研成果和珠三角先进制造力搭建转化的桥梁,更重要的是能把内地成功的产学研模式带到香港,提升香港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例如中山大学的高等研究院来到香港,他们可以把一些研究课题带过来研究,让香港的高校也参与。”黄锦辉认为,这样发挥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优势,让香港乃至国际的科研人员一起参与攻关科研难题。这些成果出来后,又可以在本地或者带回内地进行转化。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记者 梁钜聪 摄
在香港一些高校的实践中,跨境办学不仅可以推动人才流动,也可以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探索跨境研究项目的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在介绍港科大(广州)运作时便透露,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 的框架下,已有近300名学生参与跨校园学习课程,修读对方课程。在科研合作方面,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于去年推出“20—20两校联合研究专项”,支持跨校合作的前沿研究项目。
一流的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奔赴”,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打造教育高地的目标快速推进。
【撰文】话题研究员陈彧 洪鑫
【策划】纪蓓 张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