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王俊报道:近日,深圳召开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深圳将推动至少7个完工项目尽快投入使用,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新增社康机构35家、全科医生500人以上。
深圳已有医院177家、社康机构926家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介绍,2023年,深圳新开工建设深圳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等13个项目,新增床位5500张,新增社康机构45家,全市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全市共有医院177家、社康机构926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3年全省第一。去年招录医疗卫生人才8132人,执业医师总数达5.06万人,执业护士总数达5.44万人。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跃居全国第38名,9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4家专科医院进入全国同类10强。深圳推出的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质量认证评审标准,在全国5个城市13家医院开展评审。
健康深圳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圳成为全省第一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地市,2023年为女性免费筛查“两癌”61.68万人次,为儿童青少年免费筛查近视314.8万人次,为适龄中小学生免费筛查脊柱侧弯179.4万人次,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4.4万人,为老年人提供失能、失智初筛服务超100万人次,新增托位1.6万余个、总数超过4万个。
强化“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2024年起,“十四五”规划的实施进入下半段,深圳要坚持“优体系、建高地、提质量、保健康”工作主线,调整完善卫生健康发展策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十大新体系,分别为优质高效新体系、区域协作新体系、医教协同新体系、科卫融合新体系、“三医协同”新体系、医防协同新体系、健康服务新体系、数字孪生新体系、运营管理新体系、综合治理新体系。
在区域协作上,在广深“双城联动”中,深圳与广州形成协同发展效应,继续支持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广州地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医院在深圳办学办医,强化深圳在打造“广深医疗卫生高地”中的定位。
此外,在湾区建设中与港澳形成引擎效应,依托港大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等深港医疗合作“两大基础平台”,建设跨境医疗服务、人才培训、临床研究、质量认证、中医药协作“五大中心”,支持前海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用好河套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临床试验中心,强化深圳的“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今年将新增全科医生500人以上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在会上发布《2024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4年,深圳将制定深圳国际医学城规划并启动实施,完善“市二医院—大鹏医疗健康集团”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模式,启动市人民医院与盐田区,北大深圳医院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医疗联合体试点,建成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一期、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项目,推动至少7个完工项目尽快投入使用,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
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新增社康机构35家、全科医生500人以上。同时,将遴选建设市级医学中心,支持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医疗中心。
在学科建设方面,今年将推动市级医疗中心的主打学科更优更强发展,支持各区培育和建设一批符合基层医疗集团功能定位的学科。加大全职一流学科团队引进力度。实施名院长引进和培育计划,全年“招才引智”不少于6000人,引进和培养300名高精尖紧缺人才。
今年还将推动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升级。统筹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形成可信共享的统一卫生健康数据底座。加快深圳电子处方中心建设和试运营,逐步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范围至社会办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广刷码、刷脸就医,探索“信用就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