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王卓峰 惠州报道
2月18日,惠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作为惠州龙年第一会,这个主题可以窥见这座万亿工业大市推动产业科技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信心反映在目标上:2024年,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推动今年高新科技企业突破4000家;巩固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集群规模超5800亿元;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
2023年,惠州GDP总量达到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在珠三角城市中,增速仅次于深圳。新的一年,惠州提出6%的GDP全年增长目标,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在哪?惠州的思路是紧抓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惠州市委书记刘吉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惠州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大力培育和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以优质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赋能驱动产业向高端化跃升。
科创引领产业向新
在惠州东南部的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动工建设,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部分装置即将进入调试阶段……从传统石化到打造出绿色化工产业新名片,这是惠州推动产业向新、产业向上的一个缩影。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在本次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惠州提出,将以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坚持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全力支持TCL、亿纬、德赛等头部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联动广深佛莞推动高清显示、能源电子等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梳理去年惠州经济发展的脉络可见,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惠州GDP达到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在珠三角城市中,增速仅次于深圳。
再细分至这5639.68亿元,需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同轴共转。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7%。
正是在科技创新的衔接串联下,惠州产业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去年,惠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4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4.9%、39.7%,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499家,“两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300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近年来惠州在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核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这座工业大市逐步筑构起一座“科创森林”,为科技创新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形成未来产业创造了产业生态基础。
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谭然恪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宣布,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今年将再投资100亿元。追加投资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惠州市强大优质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系统,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比原计划推进得更顺利。
科技创新的最终指向是驱动产业变革,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目前来看,惠州的产业结构也有了质的跃升:曾经的小、散、乱情况已然改变,产业集中集聚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眼下,惠州正集中力量资源打造“3+7”产业园区,即3个国家级园区、7个县(区)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发展壮大“2+1”现代产业集群,即石化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以及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紧追风口,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受益于高质量产业集群的发展,去年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2513.5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去年前三季度上升1.2%;工业投资总量排全省第二,占总投资比重为近10年最高,已经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科技与产业深融塑造新质生产力
然而,当前惠州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比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运行持续向上突破的基础还不牢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还不够、与大湾区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眼下,惠州已将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定在6%。目标不低,如何找到未来经济增量?
在龙年第一会上,惠州释放的信号是,夯实制造业为本,并以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于惠州而言,增量就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所在。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等列为重点工作。
作为万亿工业大市,惠州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当前,惠州市场主体数量超89万户,规上工业企业447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99家……
未来要实现高质量增长,惠州亟需向产业结构优化要新动能,力求在转型升级中形成新质生产力。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惠州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的布局:一方面,惠州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创森林”;另一方面,从产业需要出发,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科研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这要求惠州在推进产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除了对各类创新主体的聚集,还需要不断增强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重大科学装置怎样与区域企业协同创新,产业园间、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如何共享等对惠州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年惠州将进一步加快“2+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推动支柱产业强链壮群的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着力夯实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集群领先地位。
具体来看,实施新材料产业园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双百计划”是惠州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将全面深化与大亚湾石化区“南北”联合招商、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集群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
协同发展,同时也是区域间协同。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方面将积极与大湾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从技术研发到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合作;另一方面,将探索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共建产业承接载体。
为了让科技与产业形成良性闭环,惠州正以更广阔的视野引导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集聚,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发展,答题高质量发展。眼下,惠州制定出台《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引进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0.36亿元,同比增长47.35%,增速居珠三角第一,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