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有三点:融合创新让“老树发新枝”、数智化生产降本增效、工业投资积蓄未来势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实习生李佩、麻馨月 广州报道
从广东各地已经出炉的经济“成绩单”来看,在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的仍是佛山: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超过6300亿元,增长6.6%,约占全省七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
分析人士指出,“工业3万亿”是衡量国内外制造业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极少数城市才能到达的高度,佛山“成绩”无疑为广东乃至全国“拼经济”提振了士气。自此,广东省正式形成工业规模从4万亿(深圳)、3万亿(佛山)到2万亿(东莞和广州)、1万亿(惠州)的梯队式发展格局,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更为强劲。
但比起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佛山的“方法论”,以及其作为全省制造业代表所传递出的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信心。在形势复杂且严峻的2023年,不断提升的“含新量”“含数量”“含智量”,正是全省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方法论一:融合创新让“老树发新枝”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佛山孕育出的“草、灌、乔”企业各美其美、互促共进的产业生态,再一次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在2023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下,全市规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依然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3.5%。
但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培育,国内不少城市也或多或少构建起类似的生态圈,佛山何以能脱颖而出?关键有三点:融合创新让“老树发新枝”、数智化生产降本增效、工业投资积蓄未来势能。换个词概括,正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是指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改变原有的技术路线,带来产品架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的相应改变,从而以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已有的市场需求或者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这两者的融合在佛山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具体行业来看,在全年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中,2023年增加值增速最高的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速是13.2%,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从行业来看,属于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但与当地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融合后,这一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一方面,汽车轻量化的趋势、电动车的发展提高了对塑料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民用消费细分领域逐渐成熟,带动了众多小细分领域的发展。在高性能功能膜领域,佛山市已经连续两年产量超多个国内省份产量;此外,直播行业对日化领域的消费带动作用明显,叠加快递包装膜、预制食品包装等的需求,直接拉升了塑料制品的产销。
这样的由新消费模式激活的新需求故事在广东这座制造业大省并不鲜见,也印证一个道理:坚持“长期主义”,辅以科技创新,传统制造业找到了自己的“长坡厚雪”。
方法论二:数智化生产降本增效
技改是保持制造业生命力旺盛的关键密码,也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之一。
2023年,广东发文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将技术改造纳入各地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推动资源要素向技改项目集中。这部分投入大部分都流向了数智化转型,头部企业、腰部中小企业共享福利。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省典范。过去三年,佛山全市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扶持投入累计超36亿元,并在全国首创“数字贷”贴息政策,撬动银行放贷超43亿元。尤其是2023年在工业技改上的投入同比增长33.7%,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如今,全市超过55%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省内唯一拥有2家“灯塔工厂”的城市。2023年获评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并成为全国8家、全省2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城市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全链条“大技改”,佛山建设起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归纳来看,佛山的数智化转型主要有龙头带动供应链、中小企业“抱团”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三种模式,带动企业从“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到“主动转”。
其典型如以美的、新宝为首的家电产业集群,从产销协同、品质协同等切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链企业免费输出转型解决方案,带动超百家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成绩突出;三技精密牵头的纺织印染集群,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并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累计接入超80家企业、连接超2000台设备,集群内企业平均纺织品生产效率提升30%、生产成本降低10%、人均产值提升2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0%。
在采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生态圈正从佛山走向全省、全国。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佛山正与周边城市共同发掘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潜力,进一步推动湾区内部各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创新和发展。
当前,广东民营企业正探索以链主企业为引领,以链式突破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佛山样板值得全省进一步推广学习。
方法论三:工业投资积蓄未来势能
工业投资是衡量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未来势能的关键变量。
佛山去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8%,十年来增速首次突破30%。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背后,既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和佛山的营商环境看好,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势能即将得以释放。
透过工业投资结构,会发现佛山招商引资形成了量、质齐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近3年,佛山招商引资突破1万亿元,落户的百亿级项目大多数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且是“链主”企业。其中,2023年落户三水的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238亿元。不仅刷新了近年来佛山单个项目投资额的历史纪录,也标志着佛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迎来又一个里程碑。它们的到来和增资扩产,让长期依靠传统产业一条腿走路的佛山有了新支撑、新极点。氢能、机器人2个新兴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芽见春,佛山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折射出广东省经济强大的活力、韧劲和潜力。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疲软、国内外市场陷入低迷的同时,也悄然催生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广东省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方面表现尤为出色,一些城市和企业也积极开辟海外新市场,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成效明显。
从数据来看,广东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变。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A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广东正以更高更强的姿态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而当广东制造业走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全球经济承压、国内消费市场收缩、市场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佛山探索出的“方法论”亦将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信心和支撑。
展望未来,广东应当坚持用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去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培育以创新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广东制造的“含智量”“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方能够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巩固经济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