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广东经济的脊梁,2023年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上的动向一直令人关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广东推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显然,广东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形成“高大上”的格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佛山正式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更加重要的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在全面发力之中。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广东正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2024年也有计划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支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同时也有计划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而且,广东的“制造业当家”并非封闭式的发展。2023年,广东新设制造业外资企业1078家,同比增长29.9%;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92.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0.9%。这个比重按年增加6.7个百分点,也是2019年以来制造业占比再次回升到3成以上,创近5年来的新高。
那么,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底气在哪里?
首先,广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布局较早。从“十二五”时期,广东就提出经济转型升级了;“十四五”时期一开始就制定了培育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近两年又把“制造业立省(立市)”转化为“制造业当家”,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给予越来越高的重视,并在全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工安排和指引。
其次,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科技前沿。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国际化的,早年的“三来一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模式,近年某些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脱钩,广东首当其冲,而这些国际产业格局的演变,也反过来倒逼广东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强链补链工作的强化。在世界产业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广东依然保有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地追踪科技前沿技术,不断扩大在世界制造业市场的份额,并推动各类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再次,坚持率先“走出去”战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化磨练。从外贸到对外投资,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广东企业率先“走出去”,在不同区域市场中,形成了产业迭代更新的全球视野,从而对世界市场格局的理解更加深刻。“制造业当家”与企业“走出去”相得益彰。
最后,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摸索出日益成熟的“产学研+金融”模式。相比北京、上海等传统科研发达区域,改革开放早期,广东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不足,一开始在“三大创新”中比较重视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约创新。近些年,以华为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投入原始创新,以“产”结合“学”、带领“研”,尤其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实力,把产学研与金融结合得更紧密,从而闯出新质生产力崛起的一条新路子。
显然,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底气,不仅凭借经济基础的扎实,还得益于多年的自我摸索和不断迎接多方面挑战的磨炼。文/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