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建庭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千万工程”成为一个高频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被专家学者誉为“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这一工程不仅在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赞誉。2018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千万工程”。
20年来,“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整齐划一;四是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五是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
总结“千万工程”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环保、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必须强化系统观念,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必须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不断破解矛盾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五是必须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六是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保持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积小胜为大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首要的是坚持问题导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对比浙江等兄弟省份,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省委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并将其摆在了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作为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来深入推进。今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财政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西北地区,各县(市)立足特色、发挥优势,推动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目前,“百千万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呈现出加速推进的良好势头。
从浙江“千万工程”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瞄准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的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广东各地区各部门来说,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真正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声势,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