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事通”小程序上线、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开发者大赛启动……在12月9日举办的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专题论坛——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举措落地、观点碰撞、实践分享,粤港澳三地政企学专家畅享“数字湾区”发展美好未来,也为此积极献计献策。

共建数字湾区,关键在“通”。渠道畅通无阻,需要政府作为,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为发展扫清障碍、制定规则、保驾护航。产业融通无界,企业将发挥主力作用,加强数实融合、跨界合作,在数字化赛道形成引领和超越。民心连通无间,三地便利化措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力促人员往来、人才交流,让湾区更加宜居兴业。

数字湾区“通”的密码-LMLPHP

“引领数字中国的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最有条件。”论坛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

畅通

政府需作为:为数据等生产要素

高效流通扫清障碍

粤港澳三地共建“数字湾区”,关键是要畅通数据、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渠道。在这其中,政府应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粤港澳数字化进一步融合发展,提升它的量级和质量,我觉得步子还要加快一点。日前广东出台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就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郑永年表示,三地各具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在大湾区探索出可复制、可扩散的发展模式,是推动数字中国发展的有效抓手。

“我们需要构建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的社会生态和治理范式,才能保证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序、更可持续。”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强调。

他从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革命说起:“农业革命物质依赖,体力驱动;工业革命能源依赖,动力驱动;信息革命数据依赖,算力驱动。在信息时代,数据采和用的权利边界、数据共享的责任边界等很多问题尚未确定,我们必须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和治理模式。”

论坛上,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6.4万亿元,占比重达12.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

在张立钧看来,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互联互通是实现数字湾区的重要基础。

数字湾区“通”的密码-LMLPHP

“数据是‘要素中的要素’,它的挖掘和使用、流通与变现等,对全球数字经济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机遇。同时,跨境数据要素流通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亟需解决。”

“比如,粤港在数据资源的确权、交易、流动等方面机制尚不统一,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影响力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河套合作区在推动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有效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的重要平台。”他说。

“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细明表示认同,今年6月,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工作,为内地重要数据有序、安全地流动到香港提供一个便捷的通道和措施。

“一方面,三地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通过政策的顶层设计实现数字治理的体系建设、制定共同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引入数据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推动数据共享和信任建立。”澳门融贯投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文滔建议。

融通

企业是主力:期待涌现更多

“龙头”和“生力军”

在政府的引导之外,建设数字湾区,企业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生力军。让产业真正融合融通,湾区发展才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相比粤港澳三地政府主导推动合作的传统模式,‘数字湾区’在建设上的最大特色,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说。

为推动湾区数字化进程,龙头企业积极布局。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光表示:“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计算力平均每提高1%,将带动国家数字经济和GDP分别增长3.5‰和1.8‰。因此,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速发展,需要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促进数据流通利用、发挥数据价值效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

数字湾区“通”的密码-LMLPHP

在这个过程中,融通合作尤为重要。“我们以‘资本+产业’方式,不断加强本地化运营及服务,重视地市和各类企业合作,赋能千行百业。”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解永生举例,“我们参与建设运营了广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支撑广州市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助力企业应用创新和智能化转型。”

“数实融合”“赋能产业”是本次论坛上的高频词。“我们推出覆盖工业、能源、交通、政务、会展等超过130种产业场景,为超过400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政务总裁杨晨举例,“在政务领域,腾讯积极探索区县市场的合作模式,与东华软件、常山北明、优特云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智慧城市、新基建项目。”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懂的通信CEO王帅则分享了应用AI技术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融合经验。“我们为底特律、新加坡、迪拜、北京、上海、香港等全球数百个数字城市项目提供服务,通过‘软件定义+AI’的产品技术,为全球上千万车辆提供车联网服务。”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为智能科技企业高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科技企业将会在这里涌现。“我非常期待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如openAI、Gemini这样的科技巨头,我相信这样的‘生力军’将会带动一座城市、一片湾区的发展,甚至撬动地球。”

连通

人才最可贵:加快促进

人员流动、民心相通

用数字技术实现更好的连通,建设数字湾区、数字中国,归根结底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要把视角集中到‘人’上来。”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强调,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促进人员流动、民心相通。

他以数字智慧城市为例:“目标是让治理不再是以主观意识或利益驱使,而是对每个城市不同领域的大数据进行可预测、可量化地智慧分析,从而针对出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获得更大获益,让居民真正能够享受到数字智慧城市的服务。”

他结合澳门实践谈到,其一,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智慧化,注重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二,打造以民为本的数字化城市治理共生系统,为市民提供形式多样的线上服务、参政议政渠道和参与治理的新途径;其三,加强大湾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质量和数字科技研究创新水平,以人才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人才,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关注的重点。他在演讲中直接设问:“港科大来广州办学,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进而强调,“在数字化转型中,人才重于技术。我们需要具备打破学科边界,并整合技术、产品、数据、流程能力的人才。”

“我们希望,以跨学科结构聚焦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基于项目的、个体主导的探索式教育,以设计思维训练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还用AI赋能课堂教育与学习。港科大(广州)是内地第一所公开鼓励学生合法合理使用ChatGPT的高校,以科技赋能教育,培养复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他说。

在此次论坛正式上线的“湾事通”小程序,就是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度和获得感的有益尝试。它围绕出行、通信、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吃住游等生活场景,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提供“一体一面”无感便捷的跨境服务,让大家“一码畅行湾区”。

今后,三地居民跨境、跨城出行时使用各类服务时,不用再切换不同的app或者小程序等界面,在“湾事通”就可轻松“一站式”解决。首期上线了超百项服务,为大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提供方方面面的便利。

数字湾区“通”的密码-LMLPHP

“以出行为例,我们实现大湾区公共出行的互联互通,比如内地居民去香港和澳门乘坐港铁、九龙巴士就可以直接扫码乘车,免去兑换货币。我们也期待‘一码畅通湾区’的生活能够早日实现。”蚂蚁集团副总裁王丽娟说。

她表示:“我们创新的立足点,就是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底座,在促就业、助实体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比如,支付宝上聚合了超200个求职招聘的合作伙伴,为用户累计提供超2000万个就业岗位。未来将更好地利用自身技术与平台能力,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采写】南方+记者 肖文舸 唐亚冰

【摄影】 南方+记者 张令

12-10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