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从送餐到载客 广深低空经济“粤”跃欲试-LMLPHP

黄埔区某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了型号合格证。

无人机从送餐到载客 广深低空经济“粤”跃欲试-LMLPHP

某商场顶楼停机坪,工作人员在操作无人机送外卖。

近期,广深两地密集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10月13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对外公布;10月24日,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印发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而业界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在深圳,无人机送外卖业务已经开展两年多时间,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取餐模式;在广州,一家黄埔区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上个月刚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该型号已具备载人商业运营的能力。

从肚子饿了叫个“飞机餐”,到以后打个“飞的”去上班,低空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中国一座座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帷幕正徐徐拉开。

短短两年多飞速发展

无人机外卖订单量已超21万单

在深圳龙华区一家商场的顶楼平台,10余个一米见方的停机坪上,用于送外卖的无人机正时不时地起降。这些无人机有6个旋翼,挂载机构可以牢牢扣住统一包装的餐箱,工作人员装箱称重后只需按动遥控按钮,无人机便会垂直起飞,到达一定高度后飞往小区、写字楼底下的智能空投柜,待垂直降落停稳后,空投柜便会打开顶端一扇小门,无人机上的外卖顺着这个小门投入柜中,用户凭手机验证码便可来到柜前取得外卖。完成任务的无人机随后会返回商场停机坪,准备执行下一单任务。停机坪一侧还有一个小型充电站,工作人员会及时更换无人机的电池。“这里每天大概会送两百单无人机外卖。”在该商场负责无人机管理的工作人员马博凡告诉记者,这些外卖通常会运到3公里范围内的空投柜。

据某外卖平台统计,无人机外卖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12分钟,而传统配送模式下,3公里内平均每单配送时间为30分钟,无人机送外卖在效率上实现了明显提升。对用户来说,无人机外卖和普通外卖相比并不会多收取费用。

来到该外卖平台位于深圳的运管中心,记者看到多个实时无人机的三维监视画面,飞行中的无人机会显示其飞行的高度、速度等参数。该公司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介绍,早在2017年公司就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的研发探索。2021年初,公司在深圳实现了首单无人机外卖配送,至今年8月底,无人机配送业务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开展,落地7个商圈,17条航线,可为14个社区、写字楼以及4个5A级景区提供外卖服务。截至记者采访时,该公司已总共运出21万余单无人机外卖。

闫琰告诉记者,目前使用的送餐无人机为第三代产品,最大载重为2.3公斤左右,续航能力为20分钟左右,配送范围在3公里以内。“目前,深圳对于低空经济的整体发展比较支持,市区65%左右的面积都是允许无人机飞行的空域。而我们的业务场景主要也在商圈或景区。此前我们调研发现,90%以上的外卖其实都是半径3公里范围内、重量低于2.3公斤的,因此目前使用的无人机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安全系数高

最坏情况会自动打开降落伞

无人机送餐方便快捷之余,安全始终是最基础的“保底”。闫琰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公司无人机业务已经安全运行近3年,一直接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严格审查。

而该公司在设计无人机运行系统时,也建立了多级应急体系。“首先无人机都是基于时空胶囊调度算法的自主飞行,避免了无人机的空中相撞;其次,这款6旋翼无人机能够保障在其中一个螺旋桨失控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容错算法保持飞行姿态并安全降落。如果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系统会自主给它规划一条备降航线。一旦我们发现系统已经没办法主动控制无人机时,我们的远程机长会人工介入操控无人机安全降落。”闫琰还介绍,万一真的发生极端情况完全失控,无人机上也备有降落伞,在最差的情况下可以开伞降落,避免对路面行人造成伤害。

首张型号合格证背后

4万余次安全飞行+450多个科目符合性验证

无人机送外卖日臻成熟,而低空载人飞行也已在“不远处”。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一家总部位于广州黄埔区的无人机企业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颁发型号合格证,这也是全球第一张颁给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型号合格证。

该企业副总裁贺天星告诉记者,公司将在深圳宝安区打造首个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逐步推出EH216-S的空中旅游观光体验服务。“低空无人驾驶飞行作为新鲜事物,市场接受度需要慢慢培养,相信未来一定能实现人人可享受、人人可飞行的目标。”

贺天星介绍,这款飞行器最快时速为每小时130公里,最大飞行时长为25分钟,最远飞行距离是30公里。该飞行器可以搭载两名乘客,不需要驾驶员,依靠电力驱动,最快不到两小时即可充满电。贺天星表示,公司基于“风险递进”原则,为避免进入正式商业运营初期各种类场景突发性安全问题的出现,参照传统全新航空器合理限制、阶段放开的原则开展第一阶段的商业运营,未来也会将第一阶段的运行限制条件逐步放开。

贺天星介绍,早在10年前,公司就开始设计载人飞行器,初代产品是2016年1月发布的4轴8桨单座版航空器EH184;2018年,公司将机型升级到现在的8轴16桨双座版EH216;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受理EH216-S的型号合格证申请,并于今年10月颁发了型号合格证(TC)。“载人航空器要求的安全系数是最高的。为了取得型号合格证,我们累计完成了超过4万多架次的安全试飞,做了超过500科目的摸底试验,以及65个大项、450多个科目的符合性验证试验,包括材料性能、结构强度、系统运行等各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每一项性能都严格按要求做到相关的验证,这样,航空器在未来载客的商业化运营中才能足够可信、可靠、安全。”

谈到该款飞行器的安全性,贺天星表示,公司在筹备适航和适航审定过程中,在国内多个专业航空实验室和试验场地进行了深入的验证工作,也在高海拔、台风、沙漠、大雾等极端环境下测试了飞行器的各项性能表现。“该飞行器采用全备份冗余设计,包括飞控系统、各类传感器、动力系统、电池等都有多重备份,即使飞行过程中某个部分发生了一些小故障,也不会一下子失去所有动力,而是实时调整飞行状态,以达到安全飞行和着陆。”

远距离载人也将实现

已发布300公里航程载客无人机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成涛向记者介绍,中国目前已有十几家eVTOL生产厂商。“除了EH216-S,目前来看比较靠近于拿到型号合格证并且进入商业化运营的企业还有七八家。”

成涛还介绍,在停机坪建设上,深圳目前已开工建设100多个eVTOL起降点,而深圳市相关低空经济行动方案显示,到2025年底,深圳全市要建设完成600个这样的起降点。“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未来每天上下班可能就不用那么拥堵了,完全可以坐无人机之后,走路到达目的地。”

与此同时,贺天星所在企业还将视野放到另一条赛道,“我们还有一款2021年发布的长航程、复合翼无人驾驶航空器。复合翼就是多旋翼加固定翼,这款飞行器的设计里程为300公里,设计续航100分钟,它未来的应用场景是实现城际间的低空交通出行。未来两款机型将互为补充,打造城市内、城际间的立体交通网络出行闭环。”

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

企业希望进一步明确准入标准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飞行器来到城市的低空飞行,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城市的低空空域,将成为重要议题。“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政策的推动将逐步把大众的期待变成现实。”贺天星表示。

记者看到,《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同时还明确,国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空域供给和使用机制,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此外,黄埔区出台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引进低空经济优质项目;有序规划建设适应低空飞行器航线需要的起降坪、垂直起降点、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等基础设施,构建低空飞行器起降点和航线网络;鼓励企业开展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补贴等。贺天星认为,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多方也应联合推动地面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黄埔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黄埔目前拥有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6家,产值营收超百亿元。

上个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对外颁布。成涛表示,《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低空飞行的协同管理机制,对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指导、技术创新支持、运营安全监管等都有了明确的规范。他介绍,目前业内企业的呼声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明确行业准入和监管标准、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11-19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