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汕尾11月5日消息风从海来,潮起云涌。作为广东唯一一个全域革命老区,汕尾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党领导的最早大规模农民运动的开展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在汕尾,“敢为人先”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无畏风浪走向海洋耕海牧渔的传统由来已久,为这片红色的大地增添了“蓝色底蕴”。

汕尾又有“汕美”之名,当地海洋禀赋天生丽质,海岸线迤逦连绵,海洋物产丰饶,海鲜美味闻名遐迩,“山海湖城”风光秀美。今年前三季度,汕尾地区生产总值968.26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在“深度融湾”“兴海强市”示范工程的带领下,汕尾正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央广网记者跟随“海上图强看广东”调研团,走进“海”大物博的汕尾城区和陆丰等地,深入了解海洋经济如何为汕尾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优良海风“吹”来千亿级产业

海风猎猎,惊涛拍岸,因海而生的汕尾,正在因海而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海风,为汕尾“吹”来了千亿级产业。

资料显示,在广东全省海域中,粤东海域的风速最高,其次为粤西,珠三角风速最低。其中,汕尾沿海年均风速达9-10米/秒,风能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近海深水区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风力资源禀赋良好的汕尾,具备优良的海上风电资源和开发条件,是开发海上风电、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首选地”。

走进陆丰碣石镇的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只见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的空地上,数百支约80米长的风叶一字排开,场面颇为壮观。

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型海上风机整机、叶片的研发、生产制造,2020年5月投产至今累计实现产值超200亿元。这里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海上风电叶片生产车间,也是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80米以上长叶片制造基地。

2023年,在汕尾明阳诞生了三个“全球第一”:一是发布了全球最大的18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二是下线了全球最大的16兆瓦的漂浮式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三是下线了全球单支叶片最长的128米的叶片。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兴海强市 革命老区汕尾擘画蓝色经济新篇章-LMLPHP

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张海辉告诉央广网记者,国内风力发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已走在全球前列,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目前国内主流的是双50固定式塔架的海上风电产品,就是50海里以内50米深的固定式塔架,下一步计划我们将推出全新的双100漂浮式塔架海上风电产品,适用于深远海海上风电,进一步降低深远海发电成本。”

有了海洋风力发电主机,如何将电能从遥远的海上传输回陆地也是一道难题。海洋工程基地的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明星企业”。

据介绍,南海海缆成立于2019年7月,该公司专业从事500kV及以下交流电力电缆及海底光电复合缆、±525kV及以下直流电力电缆及海底光电复合缆、动态海缆、脐带缆等特种海缆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是华南地区首家海缆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

2021年以来,南海海缆自主立项开发了多款特种电缆,其中220kV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实现了产业化,2022年提供给中广核甲子海上风电场143km,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助力中国最大平价90MW海上风电场投运;2023年承接中广核惠州港220kV光纤复合海底电缆168km,销售收入预计4.25亿元,目前已完成生产,已交付57km。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兴海强市 革命老区汕尾擘画蓝色经济新篇章-LMLPHP

南海海缆展厅内展示的电缆剖面从2022年开始,南海海缆开始探索国际化之路,2023年已承接印度尼西亚20kV海底光电复合缆11.14km,菲律宾13.8kV、34.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9.35km。

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汕尾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建设,逐渐建立完善起一条完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如今,汕尾已成为粤东区域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中心,并有望成为世界一流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建立和运营,有力地带动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加速推进了汕尾市乃至广东省海上风电规模化、持续化开发。

深蓝海域奏响现代“海洋牧歌”

宽广的海域面积、绵延的海岸线,奠定了汕尾渔业大市的丰厚家底。汕尾拥有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长度位居广东全省第二、粤东首位;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渔业资源丰富,辖内海域是南海优良渔场、全国六大特等渔港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汕尾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8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分行业看,渔业产值103.18亿元,增长7.6%,已成为汕尾第一产业产值最高、增速最快的行业。

长久以来,渔业一直是汕尾的海洋优势传统产业。走进汕尾城区红草镇晨洲村,湿润的海风吹来了些许微腥气味。这里是海水与淡水交汇处,在这个陆地面积只有0.45平方公里的村子里,海域养殖面积达到了12平方公里。

“依山则农,傍海则养”,晨洲村民依托着天然的海水资源,世世代代以养蚝为生,这里出产的生蚝以“肥、嫩、鲜、美”享誉四方,素有“养蚝之乡”的美称,是红草镇“蚝情万丈”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个重要支点。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兴海强市 革命老区汕尾擘画蓝色经济新篇章-LMLPHP

晨洲村有着“养蚝之乡”的美称目前,晨洲村蚝町养殖面积达1.8万亩,2022年蚝年产量达1.8万吨壳蚝,蚝产业经济总值约5.78亿元,同比增长3.2%,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4万元,同比增长6.3%,真正实现了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

除了传统近海渔业外,汕尾还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等当地优势产业协同融合开发,有利于集约节约用海,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根据规划,汕尾初步规划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选址海域共775平方公里,其中风渔融合发展区多达552平方公里,占比超七成。

今年8月25日,国内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江牡岛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开工,预计年底建成、明年9月投苗,标志着汕尾深远海养殖实现零的突破。

该项目作为海上风电区域融合深远海养殖的中间培育重要枢纽,拟建设6米乘以6米的网箱128个、90米周长的网箱30个。项目充分发挥养殖业的阶段性养殖特性,主要开展筏式贝类、底播贝类及深水网箱养殖以及综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将渔业碳汇和渔业高质量产量相结合,实现海上风电与现代化海洋经济融合发展。

作为广东渔业产供销的粤东地区集散地,汕尾是广东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之一,当前正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兴海强市”示范工程,聚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高品质水产品主产区,以“两湾并进、五海协同,全链创优、汕尾领‘鲜’”的建设理念,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休闲海钓”“精深加工”“文旅融合”新模式,组建“育繁推”一体化大型水产种业联合体,推进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打造“蓝色粮仓”,奏响现代化海洋经济的“海洋牧歌”。

高铁直通带动黄金海岸盛况

9月26日,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汕尾加快融入“广汕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新乐章已然奏响。

作为首条由广东省主导建设的时速达350公里/小时的铁路,广汕高铁开通后,不仅为本地群众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方便外地游客来汕尾游玩,纵览汕尾湖光海色,感受汕尾绿美生态。

位于汕尾陆丰市东南部的金厢镇,依山面海、碧海银滩的亮丽景色正孕育着“海上金厢”新商机。当前,金厢镇围绕革命文化的红色、碧海银滩的蓝色、绿水青山的绿色、传统村落的古色、当地风采的特色等“五色”,全力打造金厢“T”型红色滨海旅游格局。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兴海强市 革命老区汕尾擘画蓝色经济新篇章-LMLPHP

金厢镇依山面海“我们正在加快推动当地民宿群等项目完成建设,以品牌化民宿经营,撬动金厢文旅产业发展。以十二岗海岸艺术村为试点,探索‘企业+村集体+村民’文旅发展模式,将闲置房屋打造成为农村小茶馆、咖啡屋等‘潮文化’网红打卡地,带动村民创收。”金厢镇党委书记余文集介绍。

高铁的直通给金厢带来了众多湾区游客。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金厢镇接待游客35万人次,占陆丰市近一半。其中,银滩夜市每晚创收约30万元,在点亮居民、游客多样化文化生活和消费需求的同时,充分释放金厢经济活力,展现金厢文旅产业新魅力。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兴海强市 革命老区汕尾擘画蓝色经济新篇章-LMLPHP

金厢海滩旁的民宿每逢假日,金厢海滩熙熙攘攘的盛景同样在汕尾全市各个景点中上演。自启动“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创建以来,汕尾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均实现倍数增长。

尤其是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汕尾举全市之力,不断丰富产品供给、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推出1场启动仪式+3场专项活动+N场系列活动,“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系列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文旅体验,为汕尾文旅市场再添一把火。

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蓝色经济”助推汕尾经济增速加速跑。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汕尾正深入实施“深度融湾”“兴海强市”等示范工程,加快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向海聚集,谱写乘风破浪、潮起云涌的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壮美篇章。

11-05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