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2023世界粤商大会同步举行4场平行论坛。与会境内外嘉宾围绕坚持制造业当家、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打造海上新广东、青年粤商创新创业等议题,共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良策,共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制造企业加速出海,打造全球化产业链
“依托领先的数字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基础,中国产品与服务在全球建立了更强的竞争力”。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兴市场与创新研发等话题建言献策。
海信家电集团高级副总裁代慧忠表示,随着5G、AI、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家用电器转变为智能家电,让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形成了新优势。当前,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广东家电产业更要发挥敢闯敢拼的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产业链格局,“中国企业加速在海外建厂、并购,也将推动中国的管理模式向全球开放”。
服装、家具、家电,曾被称为拉动出口增长的“老三样”。如今,“老三样”不断转型升级,电光锂“新三样”也异军突起。省总商会副会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举例说,该公司2011年上市时年产值仅10亿元,去年已突破500亿,这得益于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力。
同样抓住新能源“风口”的还有易事特集团。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表示,目前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模块及系统、充换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医疗器械市场整体规模不如新能源,但我们找准了‘专精特新’的道路,在细分领域里追求卓越,打造世界单项冠军。”省工商联副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说,惟有坚持自主创新,重视科技投入,才能决胜全球市场,该公司研发的血液灌流技术,通过分子识别的方式,实现体内的有害物质准确识别和吸附,打破了以往进口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产学研融合,这其中要发挥好高校的重要作用。
加强境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连接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建言。
“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始终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赵青在介绍,2013年至2022年,我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年进出口额从约1万亿元增长到约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8%。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走出去”如何行稳致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我们将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财政资金、经贸活动等系列手段,有效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赵青表示,广东将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拓展合作新领域,开展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合作。同时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境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连接,促进贸易投资联动发展。
“出海”过程中,企业如何降低风险和成本?中辰科建(广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武建议,中国企业要努力兼顾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统筹维护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着力贯通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制、平衡企业自身安全与供应链安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是现场参会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RCEP生效后最大的好处,在于降低关税后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和出口机遇增多。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方向扬长补短,着力推动设计研发、信息、物流、电子商务、贸易融资等服务业发展。”阿联酋粤商会会长张钦伟表示。
面向全球,不少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机遇。益世界网络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副总裁邓舒卉表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可以进一步开拓游戏行业新的“蓝海”市场。“调研显示,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潜力较大且获客成本较低、极具潜力,为中国游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增量机遇。”
鼓励海洋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打造海上新广东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海洋牧场建设、海上风电发展、船舶制造业前景等话题展开讨论。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8年位居全国首位。“丰富的海洋油气、可燃冰、海上风能及波浪能蕴藏着经济发展所需的巨大能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介绍,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广东如何进一步激活“蓝色引擎”?屈家树谈到,广东将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效能,鼓励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同时,加快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高质量实施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整体打造蓝色粮仓、海上矿山、海上药库、海上油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教授赵劲松认为,“制度创新、科技支撑、金融赋能、粤港融合”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创新增长极的关键所在。“比如,通过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全球海洋资本到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海洋产业。”他说。
“在‘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重心之一。”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表示,通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和绿电制氢,不仅可以满足广东未来十年新增电力需求,还将推动广东从传统能源消费大省向清洁能源产业强省转型,助力我省构建海上能源带和陆上产业带,打造两大万亿级海洋经济海陆产业集群。
如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未来将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带动装备制造、种苗、动保、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智慧赋能,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体系。
布局深远海养殖的另一大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陈丹介绍,在产量相当的前提下,1口100米周长的网箱可以置换至少90亩土地;一个10万立方米的深海养殖平台,可置换土地约3000亩,“离岸深远海,将是未来的水产养殖的新空间。”
结合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青年粤商创新创业共享湾区机遇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建设分享真知灼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广丽表示,青年粤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粤商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谈到,广东外贸出口品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极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给粤商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申明浩还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港澳研发+内地生产+国内国际消费一体化”的独特模式,为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土壤。“比如,香港在生物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研发优势,可与内地产业能力、市场规模、人才供给等充分融合。”
不少与会中小企业负责人也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看到了发展机遇。“在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双轮驱动背景下,新的商业场景、技术运用、创新业态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涌现。”知识空间(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表示,作为广东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该公司通过创新设计、创新运营和数据生产,为社会营造富有思想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
面向未来,青年粤商应该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申明浩建议粤港澳青年要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批判式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颠覆式思维等“软技能”,提升跨学科的能力和文理学科知识的积累,同时掌握一定的政策研究能力。
“作为粤商,我们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立白科技集团总裁陈泽滨认为,民营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拓宽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陈宏海说,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对国家、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要坚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如何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在广东省商业创新创业联合会会长、心里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远看来,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解决“钱”和“人”的两个问题。他谈到,该集团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和服务升级;一方面加强行业人才培训,为行业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文字】南方+记者 孟健 王佳欣 宾红霞 郜小平 吴晓娴
【摄影】张梓望 许舒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