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推窗即享生态福利 绿色低碳成广东高质量发展底色-LMLPHP

春节,市民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露营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陈亮

“近年来,这里的树木更高大、种类更多了,整个广州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广州市民陈伯这样说道。春节假期,不少市民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赏花游园,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广东省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广东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广东天更蓝、水更绿、山更美,让绿色低碳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华南国家植物园: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体验自然之美

“小探险家们!我们去采蘑菇啦!”又到了华南植物园“中科1号红松茸”成熟的季节,近日,孩子们在这里感受自然的魅力,认知自然。

“红松茸采摘课程不仅让孩子们能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还可亲手采摘、感受劳动的喜悦,激发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让孩子了解到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来之不易。”华南植物园课程主任柯萧霞介绍,像这样的生态环境宣教活动,华南植物园仅2022年就开展了200场以上,“曾有一位学员,小学时便开始参加,从最初调皮捣蛋到渐渐被自然之美吸引,最后成为生态环境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首次开展全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首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名单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16家单位率先“上榜”。

“在创建过程中,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巩固、充实、提升、用好现有220个环境教育基地,另一方面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新的示范基地,把工作突出、成绩显著单位建设成为示范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2023年持续开展全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近6年开展约3000场次环境教育课程

“海珠湿地曾经是一片环境受到污染、生物种类单一的果园,自从保护建设为国家湿地公园后,经过十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大家都说,这里成了‘广州绿心’,也成了市民的‘后花园’。”市民李阿姨介绍。

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副校长冯宝莹介绍,海珠湿地近6年已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约3000场次,深受市民群众的好评。

近十年来,湿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周边平均水平低约20%;生物多样性逐年提升,鸟类从2012年的72种上升到如今的187种,近两年连续发现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另有9个中国新记录种,都是首次在中国发现并记录。

冯宝莹介绍,未来湿地公园将继续做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据介绍,海珠湿地还将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建设广州海珠湿地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等。

广东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环境与质量实现“双创新”

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的持续发力。“过去的一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比较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负责人介绍,2022年,广东全面实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据统计,2022年广东PM2.5平均浓度再创新低,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0%;地表水优良率达92.6%,再创新高。全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实现了“双创新”。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广东空气质量继续保持总体优良。据悉,广东省AQI(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1.3%;综合指数有19个城市改善,全省比上一年改善5.0%。各区县空气质量也有普遍改善。

“广东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十四五’目标任务,为近年国家实施考核以来最佳。”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广东地表水连续两年实现90%以上达优,两个劣Ⅴ类国考断面潮州市枫江深坑断面、揭阳市练江青洋山桥断面全部消劣。2023年,广东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重点国考断面攻坚,推动国考断面高水平稳定达标,让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02-03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