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黄浩博 广州报道
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产业兴。作为制造大省,2023年广东如何坚持制造业当家,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
1月5日,2023年广东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并部署今后五年和2023年重点工作。
“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是今年广东制造业五大发力点。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2023年,广东将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升级版产业园区,以“项目为王”为导向省市县形成合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优质企业培育为牵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推动出台更多法规、制度、措施支持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2023年,广东将进一步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计划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4个以上五千亿级新增长引擎。同时,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打造若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东工业经济仍然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广东全省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将近50%,经济“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
会议透露,目前广东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占GDP比重超三分之一,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还贡献了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
同时,在制造业领域,广东规上工业企业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单位数、民营经济增加值、数字经济规模、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数量、5G基站数、5G用户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东是加工贸易起家的制造业省份,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对于助力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广东没有安于产业现状,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
以产业集群的形态,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已经成为广东锻造制造业“顶梁柱”的重要抓手。
2020年,广东启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年20个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40%。同时,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以2022年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汽车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现了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广东汽车产销两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7%,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5.5%。
“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壮大战略性集群是广东延续制造业发展优势、开拓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林江说。
涂高坤在会上指出,2023年广东除了提质壮大现有的8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将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4个以上五千亿级新增长引擎。
“广东将分门别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行动,特别是要下决心把食品工业搞上去,着力打造世界级的加工基地、产品品牌、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网络,形成买世界、卖世界的大格局。”涂高坤表示。
产业平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并着重强调要抓大平台,包括打造更多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此,广东省工信厅也提出,2023年要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平台”,把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具体包括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升级版产业园区、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提升省产业园承载能力等。
根据安排,广东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型、支撑型的“万亩千亿”级大平台。同时,加快出台《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施方案》,在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及惠州、江门、肇庆3个地级市高标准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打造3至4个省级重点主平台。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0家
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
2022年,广东在工业投资、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成效突出。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珠海、惠州、云浮、深圳市工业投资分别增长62.7%、45.7%、33.8%、22.5%,阳江、湛江、珠海、深圳市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17.1%、14.1%、12.2%。预计全年推动超过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重大项目方面,2022年,广东通过建立“省市联动、分级负责”机制,采取“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揭阳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惠州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工业投资是推动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动力,短期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长期来看能够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巴斯夫这种重大项目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为未来积蓄增长潜力,也能够以新技术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尽管广东工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较高增速,但总量与江苏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广东提出必须以有力措施推动工业投资持续改观,聚焦制造业当家“大项目”,把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工业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
具体来看,一是推动工业投资跃升。制定2023年度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新增超1000亿元。二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争取2023年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全省技改投资4500亿元。三是狠抓制造业重大项目。突出抓好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跟踪服务,对省级跟踪项目逐个制定重要节点“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四是加强制造业招商引资。要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决定广东制造的竞争力。
广东1600万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有47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447家企业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为8373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546.8亿元,预计推动近1万家企业“小升规”。
未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
“广东将把培育优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融通发展的重要抓手。”涂高坤介绍,2023年广东将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
数字化转型是广东推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广东累计推动超2.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7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根据规划,今年广东将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快城镇和农村5G网络深度建设,支持广州、深圳、佛山、清远“千兆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