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了 SegmentFault 思否征文「2021 总结」,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写在前面
你好呀,我是歪歪。
这篇文章是我对于我这一年经历的事、记忆的事的一些回忆和整理。仅仅是回忆和简单的整理,算不上年终总结。
总结,我感觉是一种下结论的行为。但是我觉得一年时间太短,很难总结出来个什么非常有价值的玩意。
所以我把它叫做“回忆录”,叫做“我这一年”。
这种类型的回忆录,我从 2013 年年底,每年都写,算上这篇,我写了 9 篇了,也就是 9 年。
每年的最后一个月我都会拿出一大部分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整理这一年的记忆。而这些记忆载体可能是朋友圈、聊天记录、手机相册、屏幕截图等等。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顺手拍照截图的人,到年底的时候我要把手机相册里面这一年的照片全部翻一遍,这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所以这篇文章我写了近一个月时间。
但是,如果可以,我会坚持写到 10 篇,也就是 10 年。
写满 10 年之后,我可能才给自己的这 10 年一个总结。10 年的时间不短了,可以下一个阶段性的结论了。
按照前几年的经验,我可以预想到这篇文章很长很长,不信你看旁边的进度条。
由于是回忆,所以会以时间线来串联,但是这样看起来就会很散很散,我也不会在里面插一些表情包,大多都是对于一些事情的平铺直述,因此也会很难读下去。
所以,我觉得除了我之外,没有几个人能读完。
没关系的,本来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对于 2021 年这一整年的记忆而已,普普通通的酸甜苦辣。
你就费点劲儿,直接拉到文末,把你对 2021 年的回望,2022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区就行。
这一年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不管你现在或者曾经关注了我多次时间,我们都算是这条路上的同行者,或者曾经的同行者。
梵高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
这篇文章就是我心中的这团火,有人路过的时候看到了烟。但是总有人,总有那么几个人,能远远的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加把材也好、取取暖也好,可以围炉而坐,把酒言欢,我心甚慰。
这篇文章的摘要我写的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鲜衣怒马少年时,这一句出自岳飞的《鹊桥仙》。意指美好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时光。
不负韶华行且知。我不知道出处,但是我知道它的意思是劝谏人们不要辜负美好年华。是教育者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怀中有梦想而又“行且知”,规划自己的人生愿景,和国家的梦想同步前行。
与君共勉之!
2021,我这一年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猛然间竟然又走到了一年的年底。
我是十二月初开始写的,在我动手开始写之前,我曾一度认为今年已经是写回忆录的第十年了,已经想着这十年间的哪些事情还让我历历在目,甚至还真的想起了很多事情。
而这件事情开始让我有些焦虑,因为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先写满十年,然后站在十年的这个节点上往回望,这些文字都能承载着唤醒记忆的使命,但是我觉得我好像还没准备好迎接十年这个节点,它突然就来了。
好在,今年原来是第九年。2013 年到 2021 年,九年。
然后我仔细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记错时间节点呢?
因为这两年,已经是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工作内容的同质化带来的麻木感加上疫情把这两年的时间线打的乱七八糟的,时间对我而言越来越恍惚了,开始变得缥缈起来。
突然说起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已经不记得这是今年发生的事情,还是去年发生的事情,甚至是前年发生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这种时间带来的缥缈感,是伴随着人成长带来的代价。而且以后会越来越缥缈,到后来甚至记不得一件事是三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几年前发生的。
缥缈的意思里面,除了恍惚间的含义外,还有抓不到的意思。
所以我想把我觉得值得记录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至少这十年,好多事情我已经淡忘了,但是文字依旧还记录着我当时的心境。
还记得前几年,我写的时候我说时间变得粘稠起来,因为那一年的回忆是那么的多,来的那么的猛,导致我写完之后一瞬间想到形容时间的词是:粘稠。
我也忘记是哪一年这样写的了,于是我回去翻了一下,6 年前,2015 年。
而且每一年写的“我这一年”的时候,我都会听张学友的《时间有泪》和《我醒着做梦》。
因为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我正在写那一年的“我这一年”的结尾的时候,小易拉着我去他宿舍听了这首歌,我甚至还记得他说是他哥哥生日要到了,这是他送给他哥的生日礼物。
那天在他宿舍,和他的几个舍友,我们围在电脑之前,在元旦即将到来到临之前,听了这一首《时间有泪》和另外一首《我醒着做梦》。
我也忘记这是哪一年的事儿,于是我回去翻了一下,整 7 年前,2014 年 12 月 31 日 :
这大概就是写作的意义吧,写作抵抗遗忘。
1月
.png)
我的 2021 年,是从一场跑步开始。早早的起床从天府广场出发,沿着成都中轴线往南边跑,跑了 20.21km。
选择每年的第一天跑一个长距离,寓意着跑向新年,这个习惯还是坚持了好几年了。
那天早上出发的时候还有太阳,但是天气总体都是处于雾蒙蒙的状态。
说来也巧,我跑到 20.21km 后,准备坐地铁回家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货车,在卖腊梅花。
走旁边过的时候本来没有想法要买的,但是太香了,于是没忍住买了一把,带着上了地铁,放在了家里。
我们小区单元楼下也有一颗腊梅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上楼之前我都会踮着脚闻一下淡淡的腊梅香。
有时候和女朋友一起回家,到楼下后,我也会叫她闻一闻。
她说她第一次仔细的闻到这种味道,很好闻。
我想起小时候,我所在的那个小村庄的小医院里面就只有一棵树,非常的大,那棵树就是腊梅树。
每年到腊梅开花的时候,我都会去医院的那棵树下捡掉落的腊梅花朵。
前几天我也在小区楼下的腊梅树下捡了几朵花瓣,但是感觉没内味了。
可以说腊梅花香的味道,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
我的 2021 年就从腊梅花的香气中,徐徐展开了。
1 月 7 日,那天是星期四,我请假了,因为我一个大学的朋友结婚,我要去赴宴。
也是那天,从中午开始,成都突然下起了一场非常罕见的大雪,大雪配结婚真的是极好的。
在婚礼上,见到了很多大学时候的朋友,如果不是我们共同的朋友结婚,大多数人也是很难聚在一起的。
在饭桌上,一个朋友坐在我斜对面,非常的眼熟,甚至都不能用眼熟来形容,我都还记得他大学的时候非常多的糗事,甚至还亲手给他做过表情包,大学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一起出活动,我还去过他的家留宿。
但是,毕业之后,这个人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偶尔听到只言片语都是从朋友那边飘来的。
那一瞬间我真的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我想了又想,感觉就是那种都在嘴边了,但是就是还差一点,喊不出来。
后来,我打开多年没打开的 QQ,看到他 QQ 的时候我才一刹那像是触电般的想起了他的名字。然后上去和他闲聊了几句,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我开始渐渐明白,有些人确实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很自然而然的就散了,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
散了也挺好的,人越来越大,圈子就会越来越小。你我都在各自的圈子里待得挺好,偶然遇见的时候,唏嘘感慨一番,然后继续前行,挺好的。
当时我们一起合照,有一张拍糊了,但是我觉得挺好,就像是记忆会模糊一样:
也是 7 号,网上的一张照片火了。
大连海洋大学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们冒着风雪运送物资的身影打动了无数人。
其实志愿者也是孩子,只不过多穿了一层防护服。
这是一场战斗,我辈青年义不容辞。
而那些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志愿者、医护人员,暑往寒来,就这样守护了我们这一整年。
1 月 12 日,那天成都出了大太阳,天气特别好,这样的天气在成都的冬日里面其实是很难得的。
难得到我觉得不应该错过这样的天气,于是约着女朋友一起吃了中午饭。
是的,中午约饭,因为我们的工作地方其实隔的不远,我骑自行车过去只需要几分钟就到她公司楼下了。
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中午都是各自在食堂吃饭,很少中午约饭。
我还记得那天我们在银泰城吃的黄焖鸡,吃完之后走到了便利店,我买了一罐冰可乐,她买了一瓶雪碧,我们就在银泰城附近转了一圈,主要是为了晒一会太阳。
那边有个广场,那一天在广场上有个老爷爷在吹萨克斯,音乐婉转悠扬,虽然偶尔听到了几个走音的地方,但是已经很好了。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幸福感就在这样的小时机中体现出来了。
在步履不停的软件园,这是难得的小憩一下。
一月中旬时候我本来还下定决心去把公众号开通留言功能。但是开通留言功能必须要申请一个营业执照,于是某天中午我直接在某平台上找了个中介,一问价格 100 多元,我当时就把钱转给中介了,叫他帮我办理一个。
最后中介需要我的身份证正反面和手持身份证的半身照照片。于是我决定回家之后让女朋友帮我照。
女朋友知道之后,坚决不允许我办理,因为这个和她的工作还有点沾边,她知道这里面有巨大的风险。当时还闹得有点不愉快,我觉得这能有啥事,大家都是找中介办的。
后来,她抽时间陪我去政府中心,让我自己去了解相关政策,我发现确实是有一些风险点在里面,而且“手持身份证的半身照照片”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从某个原因上讲它代表着一种授权,万一别人给你办理了营业执照之后,转手把你的照片又卖出去了呢?
最后,我还是通过另外一种比较曲折的手段完成了留言号的迁移,但是相对安全。而且从后续事情发展情况来看,我当时幸好没有头铁去办理营业执照,不然我就变成小微商户了,工作上有利益相关。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能有一个人在旁边帮你悬崖勒马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儿。
26 日,科比去世一周年。
当我翻到日历的这一页的时候,我竟一时错愕。
顺手写了一篇短文:《hey,再见。》
Mamba Out,but Mamba mentality never out。
一月,还有拼多多事件。
一位 23 岁女孩倒在下班路上,倒在凌晨一点半的下班路上,然后引起了舆论上的轩然大波。
而真正把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是拼多多在知乎上的一次发言,以及来自知乎官方的石锤。
如果“用命换钱”不是一句调侃,而是真真实实的现实的时候,那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这一段发言,一瞬间竟然让我有点缓不过来。它让我开始质疑拼命、努力的意义,或者说一瞬间我觉得真相太露骨了。
一句轻飘飘的:“底层人民哪个不是用命换钱呀?”,背后是一条鲜活的、年轻的、 23 岁的女孩的生命。
哦,对了,那个女孩在公司内部的通讯软件上的签名是:肺宝为多多守边疆。
一月,还突然有个叫做《合成大西瓜》的游戏火了,火的一塌糊涂,我也玩了好几次,太让人上头了。
这种现象级的游戏,在我的记忆上,上一个还是《旅行青蛙》。
17 号,罗永浩,老罗,在他的直播间买起了红米手机,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朋克的事情。
我记得今年他说还完钱之后,还要投身手机行业,他还忘不了他的锤子。
我不是锤粉,没有用过锤子的东西,我只是单纯的喜欢看老罗的发布会,听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单口相声,看他一步步走向理想之路,只是这路太过曲折。
哦,对了,一月 19 号那天,我有幸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png)
楚雨荨凉了,凉的透透的。
我叫她楚雨荨只是因为我只看过她的《一起来看流星雨》这部剧,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楚雨荨,你给我出来。
第二个是:端木,他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挑了很多衣服和鞋。照镜子的时候,我都不知道里面那个女孩子是谁。
而关于她凉了的后续,也是让我一介草夫开了眼界:好家伙,1.6 个亿的片酬啊,把我的脸打的啪啪作响,比我敲机械键盘青轴的声音还响。
1 月 31 号,国家宣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
一月还看了一本书,路遥的《黄叶在秋风中凋零》。
这本书是也许是路遥笔下少有的、不是悲剧结尾的爱情了。虽然一路兜兜转转,但是黄叶飘落、嫩叶发芽,一个轮回之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
1983 年,路遥写出这部作品的时候,仿佛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几十年后的一个问题:你是要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
另外,这部作品居然是写在《人生》之后的?
我觉得里面有些地方写的不是很好,打破次元壁的方式是加入作者旁白,显得比较突兀。这突兀的感觉,和《平凡的世界》里面突然出现的外星人一样。相比之下《人生》读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我觉得我是有点飘了啊,居然点评起文学巨匠来了。
我还记得去年的时候我就说今年要再看一次《平凡的世界》,结果一页都没有翻过,看样子又要等到明年了。
一月份的时候我还写了六篇原创文章:
写《面试之后,一阵惋惜》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当时因为一个快 6 年经验的,双一流大学王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我司面试一个外包岗位。刚好分配到的面试官是我,经过面试之后,表现差强人意,所以我最终没有让他通过。
经过这个事儿,结合之前的面试经历,我有感而发写了上面这篇文章。
同时我也把这篇文章同步到了博客园,在该平台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有支持我的,也有批评我的,这个反应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于是又写下了这篇文章《我希望这才是35岁危机的真正原因。》
其实现在回过头再去看这篇文章,其中有很多东西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比如提到的这句话:
对于我正在使用的框架,我真的能做到“对比学习”吗?
其实我没有做到,我去深入了解某个框架只是因为公司在用而已,光是搞懂某个框架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再让我“对比学习”,有一点困难了,毕竟精力有限,只能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正在尽量做,但是我做的不够好。
再比如,有一个评论是这样说的:
在一月份的时候,我还不太认同他的这个“诚恳的工作态度比技术能力更重要”,我认为是一样重要的。
但是仅仅一年过后,阅历的增加导致我观察这件事的角度变化了,如果让我再次进行一次排序,“诚恳的工作态度”会排在“技术能力”之前。
但是你的“诚恳的工作态度”能被看到的前提是,你通过了技术面试进入了职场。
2 月
2 月,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一月,因为有春节,一家团聚的日子。
春节,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团聚的日子。是在外打工挣钱的人们回家看自己的“留守儿童”,陪伴自己的“空巢老人”的日子。本应该提着大包小包,喜气洋洋回家的日子。
每个人都赶在年三十的晚上到家,去赴那一场只属于自己家人的盛宴,在饭桌上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卸下这一整年的疲惫。
但是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还是比较严峻,出现了一个词语叫做“原年人”。
全国多地倡导就地过年,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那一批打算回家过年,但是却没有回去的人,就是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
因为成都离老家并不远,所以我今年还是回老家了,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虽然我不是原年人,但是我体会到了“年”的重要意义。至少明白了,为什么小的时候,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的父母,一定要在过年期间赶回来。
就只是为了“团圆”二字。
2 月 9 号,腊月二十八下午我就到家了。
父母在老家的农贸市场租了个小门面,做一些面条、饺皮一类的面制品加工来售卖。
爸爸负责搬面粉、操作机器等重活,妈妈负责摆摊售卖的事情。
春节前几天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10 号,腊月三十的前一天,也是我到家的第二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说这一天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早上睡醒后需要我到店里面去帮忙,我满口答应没有问题。
那天晚上我记得刚刚躺下没多久,就听到父母房间的闹钟响了。
我一看时间凌晨 1 点 30 分,我是没想到竟然忙到凌晨这个点就要起床去店里面准备货,平时大概是早上 6 点多起床准备开店。
那天早上我是 7 点多醒的,去到店里帮了一天的忙。
晚上收摊的时候快 20 点了,我都觉得累的够呛。
和爸爸一起收摊的时候,看见他的头上均匀的散落着一层洁白的面粉,一眼望去好似一头白发,仔细看去,发现爸爸也真的有很多白发了。
过年期间生意确实很好,客流量还算是比较大。妈妈说这一天就能抵得上淡季的十天时间,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几天,辛苦一点没关系的。
其实父母这一辈,大多数人都挣的是辛苦钱,现在有的一砖一瓦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的。
只是我没想到会这么辛苦,而做子女的,其实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暗自捏捏拳头,想着自己要多努力,早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满打满算,春节我只在家待了七天时间,然后就回到了成都,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征途。
在回成都的动车上,我在手机便签里面写了很长的一段话:
2 月 17 号,我们去看了《唐探三》和《李焕英》。
我现在想起来,《唐探三》记不得什么东西,但是感觉是一部合格的贺岁片。
但是《李焕英》有很多画面我还记得比较清楚。
特别是李焕英走在漫天飞雪中,贾玲站在路的这头失声痛哭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下就蹦出了《目送》里面的一段话:
是的,我前面手机便签里最后的一段话,就是借鉴自这里。
《李焕英》是真不错,最后也超过了《哪吒》,问鼎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这样的作品,它值得。
影片的最后,有一排字幕,是这样的: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2 月 19 号,公司上班第一天。
我领到了 200 元的开门红包。
当天晚上就和女朋友去超市,目标是把这 200 元钱全部花完。
然后我们在超市里面选了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我记得那天我们在超市里面特别的开心。
拿着指定的现金,目标是把它们全部花完,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而这种奇妙的感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是 200 元现金,就是两张纸币,我真的很久没用纸币了。
这应该也是我这一年中唯一接触到纸币的记忆。
最后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摆在出租屋的桌子上,精心的拍了一张照片:
看到照片的时候,我大概知道为什么当时那么莫名的开心了。
因为大部分都贡献给了酒。当时大概是有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恍惚的感觉吧。虽然只有那么一瞬间,可能短到只有拍照的这一秒钟。但是这一秒钟带来的感觉,给一个打工人来说,弥足珍贵。
那些酒买回来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喝,有一天晚上突然小区停电了,我们就开着台灯,把所有的酒都开了,各种各样的口味,一口一口的喝,女朋友说:再来点小菜的话,这也算是烛光晚餐吧。
2 月的最后一天,小易回成都了,约了近十个朋友一起吃了顿饭。
吃饭的地方就定在之前我们去过的一家新疆餐厅。
我们还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还是那么瘦,朋友圈经常看到的锡纸烫也不那么卷了。
他业余时间还是热衷于跑步,过年期间还专门去高原和专业队去训练了一段时间。
他给我讲起那段经历的时候,神采飞扬,手舞足蹈,言语之间还是透着那股的时候熟悉的重庆味儿。他还是热爱着跑步,他说他想要去体验铁人三项。
席间大家一起聊了很多,从大学的时候共同的记忆,聊到现在各自的工作。
我惊讶的发现桌子上大多数朋友都没有从事早九晚五的工作,都偏向于时间不太固定的自由职业。
而我这个标准的早九晚不知道几点的上班族竟然还是桌子上的少数人。
但是想来也正常,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这波人就是一群“自由人”。
吃完之后,在冬日的冷风中,大家相拥着告别的时候,我竟然忘记了招呼着大家一起合张影,算是得上是一个遗憾吧。
每次都说下次一定,但是每次下次再聚的时候不是多一个,就是少一个。
2 月 27 号,吴孟达去世了。
中午的时候我看到消息说:达叔已经在弥留之际了。
于是我给坐在旁边的女朋友说:可能这次他过不去了。
她回答到:啊,那周星驰肯定很伤心呀。
是的,提到吴孟达的时候,我们都会条件反射的想起周星驰。
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捆绑在一起的两个人。或者确切的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后来不知道怎么了,他们好像分开了、走散了,也慢慢的走出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传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不和的事情,但是我并没有去八卦。
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因为这样的桥段其实已经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上演过无数次了。
你一定还记得你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玩的最好最好的朋友。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你都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呢,你想想上次和 ta 联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ta 现在过的怎么样呢?
是的,我不知道。
曾经我们是一对关系要好的朋友,形影不离,有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我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你,有一段美好难忘的日子。
那个时候感觉,可能会一辈子吧。那个时候问你,或者你们:你觉得十年之后你们还是朋友吗?
你们几乎是脱口而出:是的,肯定会的。
但是十年过去了,现在呢?
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慢慢的发生了,各自走远了。
只是每年回家的时候,也许妈妈还会偶尔提起:你怎么不跟那谁谁谁一起出去玩了呢?
其实我们已经很多年没说过话了。
只有妈妈还记得,曾经我们是无话不说的密友。
所以,当看到达叔的消息的时候,我思绪万千,竟然有一丝丝想要落泪的感觉,那一刻很多往事和很多人浮现在我的眼前。
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达叔还是走了》
同月,2 月 3 号 下午 14 点 33 分,赵英俊去世,享年 43 岁。
我对他的印象就是那浮夸的爆炸头。
那天晚上,他的微博发了一条定时微博,是他走之前就设置好的,算得上是遗书吧:
我截的图不全,其实他的遗书也不长。
最后他是这样收尾的:
而且,全文没有一个句号。
那一天,大家都在听他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大家才明白,唱歌的人,原来就是曲中人。
先是我们认识的人,然后是我们身边的人,最后是我们自己。
2 月初,一部叫做《觉醒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火爆全网,圈粉无数。
2 月下旬,卫国戍边英雄的事迹引发强烈反响。
当我知道这个画面背后的故事的时候,动容不已: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这是事件中牺牲的战士的名字。
其中陈祥榕牺牲时才 19 岁,他在部队里面写下的战斗口号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动容的是,我在办公桌前安心敲代码的时候,有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保家卫国,殊死搏斗。
向卫国戍边的英雄们致敬。
这个月还写了 5 篇原创文章:
3月
搬家,贯穿了整个三月。
其实前几个月我们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到新房子这边来看看。
早先的时候是来看施工进度,等施工完成了,也还是会过来开窗透气,安装家具家电什么的,一呆就是几小时。
我记得 6 号,是三月的第一个周六,那天下午我们从出租屋出发的时候特意把投影仪带上的。
因为我们把投影幕布装好了,想着带过来试一试效果。
所以那天晚上,我们把沙发横在客厅的中央,把投影放在餐桌上找好角度,买了啤酒和花生,一起窝在沙发里面看了一部电影。
看的什么电影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酒杯碰撞的声音,第一次在家里出现的时候,我们笑的很开心。
看电影的间隙,我想去卫生间,但是为了给投影仪找到一个好的角度,把桌子移动了一下,完全的挡在了过道上,所以我是从桌子下面钻过去的。
发现这问题的时候,我说:到时候这边的墙上做一个搁物板,就可以放其他东西,也可以找到更好的角度放下这个投影仪了。
她说:对呀,这些问题其实在我们没有住进来之前是很难想到的,只有搬进来之后,慢慢的折腾。
她说这句话之后,我就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都是在慢慢磨合中悄无声息的打造出来的。
也许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打造出来的东西,它就叫做:磕磕撞撞的生活。
然后 7 号的时候我们测了一次甲醛,想着差不多在房租到期之前就可以搬家了。
最后甲醛测出来的结果是全部超标,我当时心就凉了。
隔天给朋友说起这事儿的时候,他建议我不要找那种又能测甲醛,又能做甲醛治理的,还没有国家认证证书的公司。
成都是有只检测不治理的甲醛公司,贵是贵了点,但是测出来的结果是比较准确,具有法律效应的。
我一听觉得有道理啊,于是在第三个周六,20 号,又重新约了一家公司来帮我们测甲醛,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合格。
拿到结果的时候我长舒一口气,觉得在通风了快半年后,终于可以放心的住人了。
而在这个月的第二个周日,14 号我们还买了一架铁架床,铁的嘛,没甲醛。因为有一个小房间空着的,没有进行任何的施工,想着不行的话,可以在小房间里面先将就一下。甚至之前还冒出过睡在客厅的想法,因为客厅的甲醛含量是最低的。
因为这个时候距离租房合同到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实在是不想再续租一年了。
现在这个铁架床都被拆了,躺在其他床的床底下,算是一个我们想要住新房子的见证吧。
那天,我们还在家里煮了第一顿饭,拿出了我煮方便面的拿手绝活。还煮了一点腊肉吃,拌在米饭里面,算是开火了。
我记得方便面煮咸了,米饭放的油太多了。
但是这是我们在新家做的一顿饭,当时垫桌子的餐布都没有,就是扯了一个口袋铺在了桌子上。
吃完饭后,我们当然也第一次用了洗碗机。
洗碗机这玩意,真的是太香了,解放双手的绝佳利器之一。之后,我们再也离不开洗碗机了。
三月的第四个周六,也是最后一个周六,我们终于搬家了。
搬家其实也是一个很快的事情,基本上一个下午就搞定了。但是打包东西真的是太累了,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才把两个人的东西打包完成。
那天女朋友的妹妹也来帮我们搬家,我们三个人很快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堆在了家里。
确实是一件特别累人但是又让人充满干劲的事儿。
由于杂七杂八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所以我们大概花了两周的时间才慢慢把各种东西归置到位。
但是搬家后的第二天中午,我就带着她去买了一个鱼缸回来。
心心念念的鱼缸。
早在几年前,我在北京打工的时候,有一年女朋友放假了来北京找我。
我们在北京租了民宿中的一个小房间。
民宿的客厅里面就有一个小鱼缸,非常的漂亮,特别是打开造景灯光的时候,就给人一种惊艳且精致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去上班,女朋友在民宿等我,有一次回家之后她给我说:客厅里面的鱼真的太好看了,非常的治愈,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悄悄在客厅里看了好久。
我笑着给她说:以后在我们的家里,我也给你弄一个一模一样的鱼缸。不,弄个比他这个还好看的鱼缸。我也给你买这种蓝色的小鱼放在里面。
那个时候我刚刚毕业,身上也没钱(当然现在也没钱),更谈不上买房子了。
所以在当时看起来就是一个虚无缥缈承诺。
但是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
所以搬家后的第二天,家里还是一团糟的时候,我就坚持要先去把鱼缸买回来。
因为,这个承诺的时间太长了,当它可以实现的时间就近在眼前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那么迫不及待起来。
那段时间,虽然我们每天晚上回家的时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就会一起坐在这一个小小的鱼缸面前,静静的盯着里面的小鱼小虾,投食换水。
很放空,很治愈,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拥有一个角落,就拥有了一整个世界。
这个三月,我们终于有一个属于我们的小家了,虽然不大,但是两个人住起来,足够温馨。
搬完家之后,我笑着说,下一步就是换个大房子了,我们要更大的落地窗,更大的客厅,更大的卧室。
虽然遥不可及,但是生活嘛,总是得有奔头才行。
3 月 5 号晚上,网上爆出一篇文章,叫做《致阿里》,引爆了程序圈,全文很长,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我记住了一句话:“你不能一边抽我还一边让我爱你”。
3 月 13 号,我一个人到新家这边来开窗通风,闲来无事,想着试一试微信视频号的直播,于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打开直播,一个人竟然说了 2 小时。那一场直播很多时候我都处于不知道说什么的状态,我才发现,直播只是看起来好玩而已,真的做起来是很累的事情。
好在还是有不少朋友来给我捧场,受宠若惊,非常感谢。
3 月 14 号,纪录片《最后的棒棒》里面的黄师傅走了,何苦导演发了微博祭奠他。时至今日,《最后的棒棒》还是我心中的最佳纪实类纪录片,还是会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完整的纪录片。
3 月 20 号,成都三星堆遗址新发现金面具残片,引爆全网。虽然我就在成都,但是还没去过三星堆。
3 月 21 号,星哥来成都了,请我们一帮老朋友吃了一段饭,还是在之前吃过的那一家新疆餐厅。
星哥是学校自行车协会的会长,也是当年我们骑行 318 线的队长。毕业之后他回过一次学校,那个时候我还在学校,见过一面。再之后,就只能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给他打个视频,让他看看我们这边的繁华景象。
吃饭期间自然聊到了我们当年一起骑车的那档子事,他问我:如果现在再走一遍,你受伤了,你还会继续往下走吗?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会了,我会直接回家。保命要紧。
一起吃饭的小伙伴说:嗯,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成长了。
是的,随着年岁的增长,让人犹豫和考虑的事儿就越来越多了,自 318 后的这几年,我再也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目标性如此强,让我心无旁骛的事情了。我怀念那种感觉,但是我知道回不去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之后我才意识到,随着人的阅历的变化,人的思维和心境真的是会变的。
一件在当时看起来是无比正确的、异常神圣的事情,时隔几年之后再次审视,发现它其实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或者换句话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过了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做,那么这件事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也有可能过了这个阶段,再去做这些事情,就已经没有意义了。
3 月 23 日,有人在知乎上向我发起了提问。
而我设置的一次咨询的费用是 30 元,自己瞎设置的,但是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在知乎上向我提问。
非技术问题,主要是关于学历、实习、面试、工作方面的,我前前后后回复了他近 2000 字。并在 4 月份的时候脱敏后整理成文,发布在公众号里面了。
这次咨询,平台抽走 3 角钱,我收入 29.7 元。
这应该是我毕业后,第一次,站着把钱挣了吧。不多,但是我真的觉得挺开心的,这不叫“恰烂钱”。
3 月 23 号,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少华老师去世。我影响最深的角色就是她演的李大嘴的妈妈。
三月还写了七篇原创文章。
4 月
4 月是以清明节开始的,放了三天假。
这是我们搬过来的第一个周末,也是第一个假期。
3 号是清明节的第一天,那天天气特别好,然后我们就去逛了楼下附近的花市。
发了个朋友圈。
清明节的第二天,我买的带鱼屏就到了。
我其实很久之前就种草了带鱼屏,但是又一直感觉有点小贵,舍不得买。
最后趁着搬家的理由,想着是送给自己的乔迁礼物,咬咬牙也就买下来了。
用了这么久,反正就一个感受: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写文章的速度。而且使用频率这么高的东西,为什么不早点买?
显示器,就是男人的浪漫。
这就是家里的双人快乐桌:
那天她还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又做回同桌了。
清明节的时候,我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了一本书,余华的《文城》。
一口气读完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写的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而是我读的时候怕放下之后,就不再想要拿起来了。
虽然《文城》里面加入了各种插叙、倒叙的段落,加入了很多的写作技巧,但是它和《活着》还是不在一个级别。
《活着》看完之后我会觉得这东西,后劲真大。
《文城》看完之后总体感觉就是没有很大的回味。
但是细细回忆之下,还是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要说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文末:
悲伤的故事又笼罩上了一层更加悲伤的氛围。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看的时候老是跳戏。
跳到《白鹿原》里面去。
特别是里面的田大,我老是把他想成《白鹿原》里面白嘉轩家里的长工鹿三。
所以,看到田大死的一段的时候。
我脑海里面莫名的蹦出了白嘉轩的那句感慨:原上最好的长工去世了。
后来我看余华的采访才知道,原来《文城》是他疫情在家隔离期间,实在是憋的无聊了,所以决定把这本书写完。
好家伙,疫情还有这个功效呢?
4 月 11 日,阿里 182 亿天价罚单创世界反垄断史纪录。
4 月 13 日,我在手机便签里面写了一段话,是这样的:
我每天晚上下班骑车回家的时候会路过一架桥,拱桥。
上坡的时候蹬的很吃力,但是幸好河边有风,所以我蹬上坡路的时候就去感受微风拂面的感觉,倒也在不经意间留爬完了近百米的小坡。
河边的风在桥顶的时候最大,所以偶尔我会停下来吹吹河风。
然后从桥顶滑下去,不用蹬一脚,拐过一个弯后,就是一条两公里左右的直道,直道的尽头有几个看不清的、亮着的字。
那就是我要去的小区。
而这一条两公里的路上的时间,就是我一天中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背后是公司,眼前是家庭,只有这几分钟是自己。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也是难能可贵的几分钟。今天在这几分钟的路程里,耳机里面突然放起了《外面的世界》,我喜欢这首歌。
确切的说,我喜欢这首歌下面的一个评论。
我正在打这段字的时候,女朋友发来微信问:怎么还没回来呀?
那一刻在我的脑海里蹦出来的四个字叫做:岁月静好。
今天想记录下来其实是因为挺开心的。
开心的原因是终于突破了最近几周工作上的一个困境:重构一个杂乱无章的系统。
今天终于把重构的架子搭好了,把代码推上去了,后面的事情就会比较顺利一点。
重构真的是一门艺术,锻炼你技术的同时,更多的锻炼的是你的心智。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有轻度代码洁癖的人来说,重构就是一个反复鞭打自己意志的过程。
总之,结果是好的。
最后,也奉劝大家,写代码的时候一定要假设接手自己代码的下一任是一个有重度代码洁癖的、知道你家地址的、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
我劝你,耗子尾汁。
4 月 16 日,一位叫做“才疏学浅的才浅”的 up 主,火上了人民日报,因为他复原了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
在这之前,其实我就知道他,他 2019 年的一个视频,还原《刺客伍六七》里面的兵器,魔刀千刃。
入选了[入站必刷78大视频]的四名,当年我看的时候正在吃饭。
当灯一关,刀一亮的那一刻,真的震撼到我了,膝盖不由自主的一软,真实的上演了目瞪口呆。
靠着黄金面具这一波,95 后的才浅同学可谓是火出了圈,可以说是一夜成名。
基于此,我还写了一篇文章:《20岁有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要不要?》
这里面写了才浅和何同学,他们拍视频累,我写文章也很累。
为什么这么累我还一再压缩自己的空闲时间,强迫自己坚持写呢?
如果是真的喜欢,为什么还需要强迫自己呢?
如果这个过程,在我自己眼里都充满了无趣和劳累,为什么不去做别的事情呢?
在黄金面具之后,才浅同学又言出必行,复原了黄金权杖,一如既往的强。
4 月 17 日,我们专门去体验了成都无人驾驶的地铁九号线,我在起点站占据了一个绝佳的位置,当地铁启动之后,我用延时摄影拍了一段,确实有一点时光倒流的感觉。
我不禁的想起了我大学第一次坐地铁时的那一份紧张感,出发之前还在宿舍问室友:到时候我还得在天府广场换乘,我不会换乘,咋办啊?
这个地方,在我审稿的时候我发现了错误。
写这一段是因为翻到 4 月 17 日那天的照片,有坐地铁九号线相关的照片,但是其实这样已经不是第一次坐了。
而我第一遍写的时候,潜意识里面就认为我这是第一次去坐。
审稿的时候我才发现把时间记错了,第一次坐是 2020 年 12 月份:
这就是我文章最开始说的:有些事情,我已经记不清楚是今年发生的还是去年发生的,时间变得缥缈起来。
这就是证据,所以我并没有删除这段,我选择把它留下来。
4 月底的时候,女朋友说她同学想把家里的猫寄养在我们家几天。
于是我们一起养了几天的猫。
我之前是挺喜欢狗的,但是狗每天都要牵出去遛弯,我就觉得有点麻烦慢慢的也就不想养狗了。
后来身边养猫的朋友越来越多,我渐渐的觉得猫也不错,
女朋友是一直都喜欢猫,但是她又特别害怕猫猫得病,所以不敢去养。
寄养的这只猫,名字叫做爪爪。
为了它我还专门弄了一摄像头,方便白天我们上班的时候观察它的动向。
女朋友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小房间里面把它给放出来,然后和它一起玩。
早上很早的时候,猫就在房间里面喵喵叫,她懒觉也不睡了,起床开门把它给放出来了。
女朋友很喜欢晚上的时候坐在阳台的落地窗前,看着万家灯火的感觉,而猫猫也喜欢在窗子前面坐着。
有的一天晚上,他们两个躺在阳台上的地毯上看窗外,爪爪睡着了,她也跟着躺在地毯上,像个小朋友一样陪着自己的宠物,静静地看着它。
哦,对了,四月的时候我还参加了 InfoQ 平台的人气作者评选。
最后还真选上了。
我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普通的程序员,只是写过几篇奇奇怪怪的文章,承蒙错爱,大家喜欢看我的文章,也能看的起我。
但是呢,就是我这样一枚普普通通的程序猿,在大家的帮助下,最终荣获 InfoQ 平台人气创作者 TOP 3 的殊荣,已经非常满意了。
所以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在最后的关头帮我拉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还帮我扩散我的投票链接,我都是后来偶然间才看到的。
非常感谢这些号主朋友和读者朋友的支持。
四月的时候还写了七篇原创文章:
5 月
5 月 2 号,我发布了我的第 100 篇原创文章,这一天是我开通公众号的第 616 天。
真的是难啊,期间真的无数次想过放弃,都是在咬紧牙关坚持着写。今年已经是写的第两年多时间了。真不知道明年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是继续坚持,还是回归生活,我真的有很认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好像也做不到张弛有道,所以答案还不得而知。
但是这个篇文章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留言,大概意思是说:我一进来就看到你说“大家好,我是why哥”,我明明比你大,感觉被你占了便宜。
这个留言对我的启发真的非常大,其实我之前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
所以之后的文章,我从来不提 why哥了,只是说“大家好,我是歪歪”。我也更喜欢这样。
我做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把自媒体做起来,包括现在也不能算是做起来了。但是写公众号这件事情,它好像给我指了一条路,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的可能性。
不论我会坚持写到什么时候,这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体验。
之前我有朋友给我说其实没必要这么拼的,要有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当时回答说:一周至少一篇原创文章这就是我给自己设置的 KPI,我只是想看看我能坚持到上面时候。
朋友笑了说:我没有见过自己给自己设置 KPI 的。
既然是 KPI 肯定是有完不成的那一天,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一天晚一点,再晚一点。
如果后面有一天,我真的变成了营销号,请大家直接取关就好了,不必道别,也不要指责,长路漫漫,能一同走过几步路也算是同行过的人。
有一句台词,我当年没有听明白,觉得很奇怪。
现在我算是大彻大悟了,这句台词是:
5 月 15 号,和大学的室友约了一顿饭。
大学的时候我住的是四人间,现在有三个人在成都,一个人在外地。
这次在成都的三个都到齐了,而且另外两个他们都带着各自的另一半。
毕业这么多年,寝室的四个人从来还没聚齐过。
这次大家一起聊着大学期间的种种趣事,从 18 点聊到了 21 点。
其实很难得的,大家在一个寝室待了 4 年,基本上算是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知道很多对方的各种糗事。
这些在当时看来是稀松平常的小事,没想到若干年后居然成了我们酒桌上的谈资,聊到一件就能笑到不能自已。
我们甚至还能记得 9 年前,刚刚大学入校时,各自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我当时很瘦,他们说我很像一只猴子。
其实当时他们也很瘦,只是这几年,渐渐的被岁月喂了一把把的猪饲料。
也记得毕业时的那最后一餐,记得每个人离开宿舍的顺序。
毕业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他和当时每晚聊天的她最后并没有走到一起,他当年辛辛苦苦练出来的腹肌现在也都团结在了一起,当年滴酒不沾的他现在也能淡定的说喝啥都行,坚定的去参加培训班的他最后也没有在程序员的道理上走多远,当年107斤的他也变成了170斤的他...
那天晚上,我翻到毕业那些写下的日志:
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让我再次拥抱你,2637。
也是 5 月 15 号,火星车祝融号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并传回了一张自拍照。
这是中国航天史乃至于世界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这一年的国民记忆:
5 月 22 日,那天我和女朋友在映秀,因为第二天我要跑汶川马拉松。
当天中午在酒店休息的时候,刷到微博说袁隆平老先生仙逝了,享年 91 岁。当时女朋友正躺在床上刷手机,我给她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她一下就坐起来了。
我想这是所有中国人民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正常反应吧:震惊、错愕、难以接受。
那天我刷了好久好久的微博。央视新闻直播了袁老的灵车从医院开车的画面。
当灵车从医院出发前往殡仪馆时,长沙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自发前去送行,并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走过长沙街头的时候,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一阵阵低沉的鸣笛,让人泪目!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里,聚集了四面八方来哀悼的人们,络绎不绝。
袁隆平抱着水稻的雕像下,放着一簇簇鲜花,从最开始的十几簇慢慢变成了几百簇,最后成为了一片花海,里面还有袁隆平最爱的排球。人们站在雕像前哀悼鞠躬。
那天,全国人民,把整个长沙的菊花都买断了货。
那天,长沙下着小雨,映秀也下着小雨。
那天,没有人呼吁,也没有人组织,举国上下都在自发悼念袁老。
那天,十里长街送袁老。
那天,我才知道袁老的两个梦:“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
你问我为什么会觉得如此伤心。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爷爷奶奶那一辈的饥荒时代,但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学到了袁老,从小学到成年,时不时的听到袁老的消息,知道他对于国家乃至于世界的贡献,然后突然听到他仙逝的消息,就像是家里的长辈突然仙逝了一样。
那天有句话也火了,这是长辈对于晚辈最后的一点温柔吧:
阎王:袁老,咱们该走了。
袁老:不急,等孩子们吃完饭。
袁老走的前一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5 月 23 日,我终于如愿跑了汶川马拉松,虽然是半程。那天出发没多久就下起了小雨,路线也是起起伏伏,跑起来并不轻松,好在我还是坚持到了终点。
其实我去映秀跑马拉松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因为在北京的时候看到了这张照片,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这个女孩叫做牛钰。拍照片那一年,她 21 岁。地震的那一年,她 11 岁,小学五年级,在废墟下被压了 72 小时,住院治疗了四个月。
牛钰是右腿大腿截肢,左腿也做过手术。假肢是硬的,肉是软的,每走一小段都会痛,但是她还是硬生生的走完了这 21 公里,跨过终点的那一刻,时间定格在了 3 小时 53 分钟。
网上关于她的报道还有很多,是一个涅槃重生的姑娘。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怀旧。
我读大学那几年,经常出去骑车,一年要经过很多次映秀,这次来映秀更是感觉轻车熟路。
现在的映秀,又重新焕发了往日的活力,更甚于前。
我上次来的时候,竟然也已经是 6 年前的国庆节,抽了一天时间,和朋友骑了一个来回:
这一天,还是我和女朋友在一起十周年的纪念日。
挺特殊的,就像我前面说的: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 10 年呢?
回想我们这 10 年,除去生活在一起的这两年,其中有一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异地,真的还是很不容易的。
高中的那一年,那个时候多单纯呀,学习是首要任务,记得当时我还给你提过分手,理由是怕影响到了你的学习。但是最后呢,我们都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高中之后,我们都留在了成都读大学,学校之间的距离也不算远,算的上是想见就能见面。
虽然不远,但是大学四年并不能算我们携手走过,更多时候只是我们各自走过,各自欣赏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各自抵挡各种物欲横流的诱惑,最后都成功的走到了终点,然后又牵起了手。
你曾经问我:要是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人不在成都,是不是我们就不会在一起了?
我当时说:这谁知道呢?
其实后来我想了一下,也许是真的不会在一起了,那时的我们还不足以一个人去抗衡物欲横流。
必须有一个人在你转身就能摸到的地方,才能给到对方力量。
但是,幸好这只是假设而已。也许,不约而同的都留在了成都,这就是老天给我们的缘分,我们都在无意间抓住了。
大学之后呢,我毕业了,你读研了。
我去北京,你在成都。
异地 3 年时间。
这三年,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应该也就一个月吧。
是真的难熬呀,每次分别的时候你的眼泪止都止不住,而我还是得踏上北上的列车。
这两年,每年过年的时候你都会提起:幸好你现在不用去北京了呀。
是的呀,幸好我们熬过了异地的这三年时间呀。
他们都说,熬过了异地恋,就可以携手走一生。
其实好像也不是,还是需要两个人在一起住很长的时间,才能充分的了解到对方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肢体语言、微表情...
我知道我做的不够好,但是你也知道,我们都一直在努力做的更好。
记得有一天,我们的两个共同的朋友,宣布了在一起。
我说:一路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后还是他们两个。
你说:是呀,最后还是在一起了,好感动呀。
其实,为什么要这么多曲曲折折的事情呢。我觉得我们才是最好的,不用兜兜转转,故事的开始一直都是我们两个,过去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谢谢你陪我,你说不吵架的时候我怎么看怎么可爱。
嗯,我会一直保持可爱的。
你就不一样了,你一直都可爱。
5 月 23 号,甘肃山地马拉松 21 人遇难,其中包括越野名将梁晶,这是国内越野运动最黑暗的一天,得知消息消息的时候我痛心不已!
5 月 31 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我这个独生子女也算是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理解了,什么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5 月中旬的时候,邀请一个朋友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其实他的生活已经一团乱麻了,但是他却没有表现出一点异样。
我记得以前我写回忆录的时候我就说过,有些事情自己明明觉得应该好好记录的,但是真正下笔的时候却不想写的太细了。所以,这里就留这样的一个记录吧。
5 月还写了这 7 篇原创文章:
6 月
6 月,赶上 618,我买了一个 switch。
买 switch 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陪女朋友的时间太少了,每天晚上我回家后就是对着电脑敲敲敲,她就坐在我旁边刷手机。
这种状态并不好,所以想改变一下。switch 又可以用健身环强身健体,还可以玩双人游戏促进感情。
后来我买了健身环大冒险、舞力全开、马里奥奥德赛、胡闹厨房、路易基鬼屋。
健身环现在在墙角吃灰,舞力全开也是很偶尔才打开乱跳几下。
而奥德赛是真的很棒,可玩度也非常的高,但不是两个人玩的,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女朋友玩,我在旁边看着她玩,有的关卡她玩不过的时候就会求助于我。
然后我就上去秀一波操作。
里面有很多关卡中的隐藏设计,非常的巧妙,让我们直呼牛逼。
越打到最后,越意识到要结束了,就越舍不得玩下去了。
后来又入手了胡闹厨房,真正的要两个人一起玩才好玩,非常考验两个人的配合度。
游戏能否通关,取决于两个人配合的是否默契,所以眼看着某一关过不了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开始互相甩锅,因此胡闹厨房又称为分手厨房。
有一段时间我们真的是玩得上瘾,先整体把游戏通关之后,又要求自己每关都要拿满四颗星。
有些关卡特别的难,所以会经常出现一个晚上,一个多小时候的时候,一直在重复打某一关,甚至会打几个晚上。
在打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真的有几次吵起来了,心态崩了之后,配合也就跟不上了,越打越烂,所以打完之后她也闷闷不乐。
现在想想也挺搞笑的。
幸好买了 switch,我想多年以后,等我们对游戏已经完全失去兴趣之后,再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会不会开怀大笑,甚至再来玩一次“分手厨房”。
6 月 9 号的时候,我偶然间刷到了黄执中的微博,就一张图片:
我觉得这样的对话真的是太难得了,其实做父母真的是一门很难的学问。
父母常常觉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而孩子也常常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这中间的错位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拉出来的。
本来孩子说:今天感觉学的好累呀。
而父母听到可能就是一句:你的同学们都这么累。老师更累,父母也累。
其实说这些除了加深孩子对于表达的恐惧外,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个时候孩子要的只是一句:累了就给自己放松放松哦。
他不是真的需要放松放松,他需要的只是这一句充满着关心的话。
就像黄执中说的:
6 月 12 号是端午节第一天,那天家里的亲戚从老家来成都玩了,中午先来我们家看了一下。
预计到这边的时间是中午,我自然是要做好饭迎接他们的。而以我的手艺,只能是煮一大锅稀饭了,粽子和咸鸭蛋是公司发的、咸菜是楼下买的、饺子是爸爸妈妈专门托亲戚从老家带来的,于是就凑成了这一桌:
端午的第二天,爸爸妈妈也来成都了,陪着他们玩了一天,晚上在家里看了电影《八佰》。
前两年他们也来过成都,每次上来都是我给他们定酒店住,这一次终于可以住在家里了。
端午节那天,和亲戚一起在家算是吃了一顿团圆饭,是妈妈一个人张罗出来的,她为了这顿饭,专门从老家带了半只腊鸭子。
十个人,我们刚好在小圆桌上坐满。
在端午之前知道爸爸要来,我早早的就在网上买好了精酿啤酒。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的吃,然后酒足饭饱。
那一天,是我们家里第一次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时候。可惜吃的太开心,竟然忘记拍照了。
爸妈也只来成都待了两天一夜,因为心里惦记这老家的门市部的生意。妈妈说如果玩的时间太长了,几天都不开门,老顾客会有怨言的,这样会流失客源。所以在端午节的下午就坐上了回老家的动车,来去匆匆。
上面这段回忆中,“晚上一起看了《八佰》”其实也是错误的。
这应该是后面女朋友她爸妈来成都的时候,一起在家看的。
我爸妈他们在 2020 年 8 月的时候来了一趟成都,走的那天上午我带他们去电影院看的《八佰》。
而他们端午节来的这天,那天晚上我们其实是去了亲戚家的火锅店吃饭,为了庆祝他们开业。坐了很远的车,所以吃完饭后,晚上回家就睡觉了。
有些事情,我已经记不清楚是今年发生的还是去年发生的,时间变得缥缈起来。
六月的有一个周末的傍晚,天气很不错,还有一点晚霞的样子。
我们出门走了一圈,走到附近的一个公园觉得视野很不错,公园的那头就是软件园区,可以看到我们上班的地方。
那边是工作,这边是生活,我坐在长椅上,她给我拍了一张。
我觉得那个时候的状态好惬意啊。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压力,就是晚上在家吃了饭后,出门走一走,一起消消食,谈论一下明天吃什么。
不需要想太多太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6 月 18 号,我们项目组吃饭团建,地点选在了一家酒吧性质的餐厅。在那家餐厅喝啤酒是按照一大扎算的,并不是按照瓶算的。
所以,喝到后面我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瓶,但是感觉又还能喝点。
于是果不其然的喝断片了,是同事把我送回的家。
第二天起来,我很多画面都回忆不起来,就记得自己吐的到处都是,再之前的记忆就是给产品经理诉苦,说这个需求做起来又多么难受,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在开发时间也不充足的情况下,我觉得自己的代码写的就是一坨垃圾。
产品经理听到了我的诉苦,并向我保证一定会推动上下游整改。
我哗一下就干了,一大杯。
其实我是一个酒量还算不错的人,基本上没喝的特别醉过,因为知道自己的量在哪里,但是这次没想到计量单位发生了变化,让我拿捏不准,酒的后劲又是那么的足,一下就上头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喝的不省人事了。
前一秒的画面还是站着喝着一大杯啤酒,啤酒滑过喉咙的感觉都异常清楚,甚至还记得由于喝得太猛,有一些来不及倒入嘴巴的啤酒从嘴角溢出来了。
下一秒就躺在了家里的沙发上,拿着手机看里面很多的未读消息,甚至还到微信群里和别人讨论了几句技术问题。
中间的一些画面就比较零碎了:昏暗的灯光、大声的喧哗、飞驰的汽车、冰凉的酸奶、微风的街头...
是的,应该是宿醉了。这次确实是失控了。
宿醉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记忆变成了碎片,需要靠别人的讲述自己才能勉强把碎片拼接起来。
但是这样不好,不好。酒是狂药,适量饮用。
但是,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宿醉,不管是高中、大学、北京、成都,都没有关系了。
6 月 26 号,大学母校发布了一个视频,我才知道,原来又到一年的毕业季了。
视频做的挺好的,看得我特别有感触,里面全部都是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路。
视频的最后,结束在这个画面里面:
这条路我太有感触了,是我们学校的主要道路,我入校的第一天就是走的这条路去报道,离校的那天也是走的这条路离开。
寒来暑往,四序迁流,我就在这条路上走完、跑完、骑完了大学四年。
有很长一段时期,每次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后,走在这条路上就是这样的画面。
带上耳机,走在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的时候,是迷茫而不知所措的。现在想来,其实当时走的每一步路都坚定且有意义的。
六月的时候,女朋友收到了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的微信,内容比较长,但是里面有一句话说:以后可能很难再见面啦。
确实很难再找到理由见面了呢,那就祝你快乐、幸福吧。前程似锦,有缘再见。
六月我还写了六篇原创文章:
七月
7 月 1 号,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那天的晚会上,我为这个画面动容不已:
7 月 4 号, 国家网信办证实,滴滴出行 App 由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现已被下架。滴滴出行从微信支付宝交通出行一栏消失,同时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中均无法搜索到“滴滴出行”。国家重拳出击,其中必有蹊跷。
6 号,我写了一篇文章《就这样,我走完了程序员的前五年...》。
我在文章里面说,其实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马上就是一个有五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了。
而现在,时间来到年底,五年半工作经验了,说真的,我现在也经常焦虑工作经验这件事情。
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偶尔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只有三年工作经验,自己是处于刚刚从北京回到成都时的那个状态。
每当处于那个状态的时候,我就觉得没用什么压力,因为作为一个三年工作经验的人拥有我现在的技术能力是一件比较正常事情。也许在三年这个阶段的人里面能算偏上一点点,但是距离“优秀"还有非常大的一段距离。
但是每当我从这个状态中走出来,掐指一算,已经五年多的时间了,就会觉得焦虑,开始觉得自己:技术能力和工作年限不匹配。
这句话,是我当年面试别人的时候写的评语,渐渐的也开始适用于我了。
我是从两年前开始写公众号的,那个时候我就是三年工作经验。
现在我回过头去看我写过的所有文章,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所有的技术相关的文章,我都觉得里面涉及到的所有知识,让任何一个三年经验左右的程序员来学,都应该不会觉得难。
不是因为我写的好,而是因为这些东西,就是这个阶段应该去掌握的。
可怕的是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的去面向这个阶段去写文章,而是我只能写出这个阶段的文章来。
一个五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写出的文章像是三年经验的程序员写出来的。
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以前我安慰自己说:写的太难太高端的东西,看的人少,不值得去写。
后来我尝试过在脑海里面搜索我知道的最深入的、最高级的技术点,我来写一写。我发现,没有,我找不到这样的素材。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觉得是自己好久没有花大块的时间去学习一点新的技术了。
我这两年的时间节点都是按照一周一周的算,因为我给自己的 KPI 是一周写一篇原创。
所以这个节奏就意味着我必须要写一个基于自己知识范围内的东西,它可以新,但是不能超纲太多。
因为我学习它的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其中还得刨去上班的时间,然后剩下的时间又得抛去选题的半天、摸鱼的半天、写文的半天。
你说能学点啥深刻的东西?
都是皮毛而已。
但是这两年写文,就完全没有收获吗?
那是不可能的,我还是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夯实了部分技术基础、每周都能收获按时交稿的满足感,也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习惯,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读者。
所以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条路。
哎,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7 月 12 日,星期一。那天中午女朋友叫我一起去打新冠的疫苗。
在这之前我只是知道可以打疫苗了,但是关于在哪打,怎么打一无所知。但是她叫我跟着她走就行了,身份证都不需要带。
于是趁着午休的时间,我们去附近的打疫苗的社区打了疫苗。
由于是工作日的中午,基本上没有人,我们从登记到打完疫苗全程不超过 10 分钟。
那天中午,我想起了之前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中国强大了」?》
亲自体验了全民免费打疫苗这件小事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祖国强大了。
7 月 18 日到 21 日,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
最终形成了河南水灾,这应该是属于今年的重大灾难。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直到各种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在微信群里面流转的时候,我才隐隐感觉到好像真的出大事了。
在微博上才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后来官方报道,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 302 人死亡,50 人失踪。
7 月 26 日,网上流传了一张照片:
因为特大暴雨,导致郑州地铁五号线,有 14 人遇难,最小的 20 岁,最大的也年仅 51 岁。
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这种情感,它太复杂了,五味杂陈,所以我只是发了一个私密朋友圈,算是我的祭奠了。
之后的某一天,还有一位父亲,穿着雨衣坐在地铁口,耷拉着头,看不到表情,旁边放着一块牌子:“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妞妞,27 岁,是遇难者之一。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总是忘了世事无常!
每当有大难之际,必定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相随。我记住的事情是:鸿星尔克,捐了 5000 万。
彼时的鸿星尔克,其实不温不火,但是这 5000 万,据说是自己身家的一半。
得知消息的热心网友,全部涌向了鸿星尔克的直播间,开始野性消费,活生生的把鸿星尔克给买断货了,老板亲自下场要求大家理性消费。
后来我去买的时候,看了几双鞋,物美价廉,下单的时候居然已经没有货了。
最后还是双11的时候去支持了一波。
鸿星尔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中,变成了一股潮流。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也是在灾情期间,河南一位大学生自发创建了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的腾讯文档,价值巨大,里面的每一条信息都关系着一条条生命,最终浏览量超过 650w 次,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这是科技的温度。
7 月还有因为疫情原因推辞到今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
7 月 26 号,杨倩拿下了 10 米气步枪的金牌,是中国队拿下的东京奥运第一金。
这一年,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比心的小女孩:
31 号有个消息,在中午的时候冲上了热搜:中国女排提前无缘八强。
我算是一个伪女排球迷,所以这一届的女排比赛我每一场都看了,有一场是在工作日,我看的还是文字直播。
所以那天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感到特别的遗憾,这是一个让每个中国球迷都难以接受的结果。
但是我还是看了那天晚上的女排比赛直播。
在电影《夺冠》里面,郎平回忆说有个外国记者问过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在乎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呢?
郎平当时的回答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身上的包袱还很沉重。等到我们足够自信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在乎赢。
同样是 31 日,晚上 22 点 30 分,平安北京朝阳发布一条微博,瞬间引爆全网。消息的内容大概是:吴亦凡凉了。
之后,他走出了大众的视野,走进了朝阳监狱。
我是从某节目才开始知道他的吧,对他确实无感,对于他犯下的事儿,坐牢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通过这次事件我才是真的见到了脑残粉的厉害,确实牛逼。
7 月我还写了这九篇原创文章:
其中《两行热泪》看了《革命者》这部电影之后的观后感。
革命者,李大钊,字守常。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看完之后我单曲循环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国际歌》,听了各个版本,最喜欢的还是唐朝乐队,最后这首歌也是我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歌曲。
8 月
8 月 1 日,还是奥运会,在男子 100 米半决赛的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跑出了 9.83 秒的惊人成绩,打破亚洲记录,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那一天我有幸看了直播,最后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苏神本人也是激动的仰天长啸。
最后的决赛,苏神以 9.98 秒的成绩取得第六名的成绩。
岁月不负追梦人。
8 月 9 日,《乡村爱情》中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凌晨赶路,遭遇车祸去世。
她不仅是我印象中的谢大脚,也是我印象中《西游记后传》的陈五真。
8 月 10 日,小米产品发布会,也是小米的十周年发布会。
那天我下班之后,回家全程看了直播。不得不说雷总的个人魅力确实是强,小米的创业之路确实也走的比较艰辛。
最后,雷总为 小米手机1 首批用户发放了 1999 元的无门槛抵扣红包,确实圈粉无数。
虽然和我没有关系,但是那段时间我确实是有买个平板的想法,所以我当机立断预定了一个平板。
发布会上雷总说的年底适配 1000+ 应用,我只想说是真特么敢吹啊,现在从我个人的使用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应用没有适配的。
甚至买了到现在,只推送了一次系统更新,这系统也太稳定了吧。
但是有一说一,配置确实是香,扬声器确实牛逼,拿来看视频还是不错的。
8 月 14 日,这天是七夕,我和她一起去听了相声。听相声过七夕,听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那天我们笑得很开心就完事了。
那天去听相声的路上,我们路过了一架天桥。正好夕阳西下,阳光给路面渡上了薄薄的金莎,桥上的人很少,桥下的车也不是那么的多。
当时只是随手拍了一下,现在再次看到,内心竟有一丝丝岁月静好的美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我很喜欢在北京西单的那个天桥上看车水马龙,那个时候的心境是复杂的,但是复杂里面一定没有岁月静好这样的词语,都是一些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词汇。
但是这一刻,我在另外一座天桥上,感受到了平静祥和。
境随心转。
8 月 16 日,是码农们狂欢,疯狂自嘲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我们这个行业被认定为新生代农民工,我其实觉得这个称呼没啥,也特别的接地气,隐隐约约中还有一丝丝喜欢。
但是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自嘲的契机,我们程序猿团体就是喜欢自嘲。
为这事,我当时还发了一个朋友圈:
后来觉得不过瘾,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舒服了:
8 月,我还写了这八篇原创文章:
9 月
9 月 2 号,我打开今日头条,发现我之前同步到头条的一篇文章居然爆了,访问量到达了 10w+。而且这是一篇纯纯的技术文章:
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鼓励,评论区里面有表扬的,也有批评的
我记得我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也是看到了 HikariCP 的作者和 Druid 的作者之间 battle 的 issue,感觉有点意思,于是去研究了一波,才形成此文。
果然是有话题才会有流量。
你要说这个文章的技术含量高吗?其实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是如果让我来分类,我会把它分到“奇闻轶事”这一类里面。
9 月 5 号,听闻小区附近的花市要搬迁了,因为我基本上每隔一周都会进去转转,买点花,买点鱼,所以一时间要搬迁走我还挺舍不得的。
于是我们在搬迁之前又去扫荡了一圈,东西确实便宜了不少,
看见几个小多肉还别致的,问女朋友:你觉得这个多少钱?
答:至少得10元吧。
我说我觉得也是,于是准备按照带盆10元一个的价格拿下。
问老板:多少钱一个呀?
老板答:8元任选。
于是我们快乐的选了三盆。
回家的路上碰到邻居,他们也买了三个,也带盆。
问多少钱。
答:3 盆一共 10 元。
我的快乐又没有了。
那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下面有一个评论是这样的:幸福来源于比较,痛苦也来源于此。
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记得我们去逛花市的那天人也挺多的,可能是大家都听到了搬迁的消息,前来扫荡一圈,非常热闹。
但是花市真正关门的那天,是一个多月后的周六的下午,大门锁上之后,再也没有拉开过。
我的快乐,没了。
9 月 14 号,成都马拉松开启报名,我发现半程和全程都是 200 元钱,两年前我一定会选择全程,而这次我都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半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程是真的跑不下来了,这点我认命了。但是我只是希望我能坚持跑跑半程,一直坚持到好多好多年后,不一定要追求速度,但一定要跑的开心,享受跑步的快乐,这是我最后的倔强。
9 月 16 号,那天是星期四,是公司的上线日。
那天,我要上线一个由我主导开发的系统。由于该系统的特殊性,并没有给我配置相应的系统运维人员,所以我需要自己把服务搞上线,还好之前有过手动打包服务上线的经历,只不过是在上一家公司了。
这一家公司规范的多,开发和运维界限比较清晰,所以我对于当天我自己要完成上线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的。
而且那天晚上还给我安排了几个校招生的面试,我从 18 点面到 20 点。才开始着手准备上线的东西。
由于自己缺了很多操作权限,基本上属于一步一坎,好在最后还是完成了上线,只不过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二天凌晨。
到家之后已经很晚了。
回家后看到她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刻觉得有点内疚。想起她曾经对我说过:如果可以的话早点回来。
当时还把她说的这句话记录在手机便签里面了,以提醒自己。
第二天中午的突然想起了,又去翻了一下。翻到便签的时候,愣住了,没想到当天还记录了另外两句话。
不记得当时是在什么心境下记录的这两句话,但是我知道,这就是生活,甜也是它,苦也是它:
好在,我加班的时间并不算多。
好在,我们的生活还能过得下去。
好在,她经常给我说不需要把自己逼那么紧,我们可以两个人一起扛。
9 月 19 号到 21 号是中秋节。
19 号,我一个人去看了贾科长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没带女朋友,因为我知道这个电影她一定不会喜欢的,我也只是抱着欠贾科长的一张电影票的心态走进的电影院。
预期只要放的足够低,那就有可能有意外收获。
比如,我的收获就是余华:
余华真的是太可爱了,很难把这么一个可爱的形象和《活着》这么悲惨的作品的作者结合在一起。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如果你对余华这个人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看看这部电影中关于余华的部分。
除了余华这部分,我还特别喜欢最后小男孩被要求用河南话做自我介绍的那一部分。
他说他不会。
梁鸿说:我教你。一句一句来。
他学说河南话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故乡建立联系的过程。
小的时候,根本不懂乡音是什么。长大之后才知道,人在外地,走在路上的时候,偶然间听到几句四川话,都会凑上前去,感受久违的乡音。
我记得我之前在北京的时候,就喜欢去一家川菜馆吃饭,因为可以用四川话去点餐。
乡音,就是我们和故土之间的联系。
所以,我觉得我很喜欢这一个小小的部分。
总之,看完之后,还是能隐约的感受贾科长在践行自己的那句话:生命的尊贵,在人海里,在那些我们每天见到的人们中间。
20 号那天约了姐姐和姐夫来家里吃饭,过节了嘛。其实我知道那段时间姐姐过的并不开心,有很多烦心事,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关心问候,所以趁着过节了,聚一下,吃个火锅,坐着闲谈几句也好。
那天下午,我和女朋友去超市买了很多煮火锅的原材料。
我惊讶的发现现在煮火锅真的太方便了,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你只需要下锅就行了。就连葱姜蒜都按照一人一份的量切好分装好,真的是懒人改变世界。
中秋节,还有一件让我疯狂的事情,就是弄博客,搬运自己之前的原创文章,真的是把人都累麻木了,纯粹的体力活。以前写文章偷的懒,在中秋节这几天,全部加倍返回去了。
9 月 25 日,孟晚舟回国。从 2018 年 12 月 1 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过境转机时遭加方无端拘押那天算起,前后长达1028天,三年有余的时间。
她回国的那一天,人民日报发文:欢迎回家!轻舟虽晚,终回家国。
她从飞机上下来,踏在祖国的土地上的时候说: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十指相连。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9 月 26 日,我在头条上发了一篇关于吐槽小米有品上写好评赠送保护膜、保护套的文章,我明明应该是符合中奖标准的但是最终的获奖名单里面却没有我。而且最终发出的中奖名单竟然是一张长图,导致我去找自己的时候非常的困难。
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爆了,阅读量到了 15w+,一个月竟然搞到两篇 10w+ 的文章我真的是没想到:
关注的人多,其中我注意到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是别人告诉我说这次好评排名是小米平板 5 和小米平板 5pro 一起排名,我只看了 5pro 的排名,如果加上平板5 其实我不是在 1000 名以内。
第二个是小米有品的官方人员私信我,要求我提供一些信息他们去查证。我提供信息的同时请求 他们公布一下排名第 1000 的人的评论时间。他们最后给我补发了保护膜、保护套,但没有告诉我排名最后的人评论时间。
本来这事儿把,我只是想着素材挺好的,可以安排一篇文章,几个小时就写好了。结果文章传播度较广,里面一些写的比较随意的地方很容易就被拿去放大然后过度解读了。
而且大家喷的角度千奇百怪,推陈出新,让我不得不感概世界的参差如此之大。
最后说一句:我不爽的只是有品 APP上搞的这次活动而已,平板用着还行,要是系统更新速度能跟上、适配更多的软件就更好了,
9 月份,还中签了一个楼盘。
其实在这之前我基本上出来一个楼盘我都会去报名试一试,这次这个楼盘也是看着感觉还行,就随手报名试一试。
结果真的中签了,而且是一个中间靠前的位置,按理来说会选到比较满意的楼层。
由于三天后就要选房,所以当天中午通知了两边的父母,他们表示到时候可以来成都一起看看。
那几天每天中午我们都会趁午休时间过去再仔细看看楼盘。
然后仔细的算了一下自己能拿出来的钱和承担的贷款,发现钱还差很多,公积金贷款又卡的很严,商贷压力太大了。
最后几经衡量,反复横跳,到选房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决定还是放弃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就是平时觉得 100w 好像也不是特别多的钱,但是真的要让你拿出来这么多钱的时候你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摇号之前就是这样的感觉。
总觉得摇中了的话自己踮踮脚,再借点钱,应该是可以够得着的。
但是真的摇中之后,仔仔细细的把身上的每一毛钱都算上,甚至把能大概借到的钱都算上,才发现其实这不是踮踮脚的事儿,这是要搭进去半条命的事儿。
虽然我放弃了,但是摇号当天我还是得去选房现场,走选房流程,然后去放弃协议上签字。
由于最多只能进两人,所以我和女朋友一起去的,父母在门口等待。
一次放五组人进去选,如果选房出现冲突,那就按照摇号的先后决定。入口处有一个倒计时的牌子,一个人最多两分钟考虑时间。
和我们一起进去的另外四组人,可以说是几个箭步就冲了出去,然后迅速的撕下了自己理想的房号。
我还没签完字,他们都选完了,全程不超过 30 秒。
短短 30 秒,比买一斤猪肉的时间还快,就完成了一套房子的交易。
有一丝羡慕,也有一丝可笑。
九月,还写了这七篇原创文章:
10 月
国庆节,想着过完春节后就没回去过,所以想着回家一趟。
但是等我们下定决心要回家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回家的动车票了。
于是我们坐的亲戚的车回去的,但是他家距离我家还有40多公里的路程
为了避免高速堵车,我们从 30 日晚上就从成都出发了,到亲戚家的时候已经是 1 号凌晨 1 点过。
黑夜笼罩着整个小村镇,周围只有不绝于耳的虫鸣声,反而显得夜晚更加的静谧。极目望去,凌晨的村庄里没有一丝灯光。
唯一的一点光,就是车灯。
我记得特清楚,我下车之后伸个懒腰,一抬头,发现满天繁星。等到车灯熄灭的那一刻,黑暗瞬间包裹了我们,繁星也愈加明显。
我叫女朋友抬头看,她也惊呼起来:“只有小时候才看到过这么多星星,好漂亮啊。”
那一晚的星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青海湖边的一次和她通话。
我说:“我现在在青海湖边的帐篷里,我们刚刚打着电筒把帐篷搭好,抬头一看,哇塞,好漂亮,好震撼的星空啊。我赶紧打电话给你分享。有机会我带你来看。”
时隔好几年,我再也未曾去过青海湖,也未曾见过这样的星空。
没想到,竟然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我们站在彼此的旁边,望向了同一片星空,虽然远不及青海湖边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但是它却是故乡的星空,是我小时候在楼顶仰望过的那一份。
随着十几年的发展,40 多公里外的小县城夜晚的光污染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好久没有体会到故乡如此深邃的黑夜了。
十多年后,再次看见故乡的星空,我竟有一丝丝感动。
这次国庆节回去,我终于吃上了春节没有吃上的那一碗粉。
那是一家特别小的店,整个店里面只能搭下四张桌子。我们去的时候不是饭点,但是其他几张桌子都已经坐上人了。
我坐的桌子距离老板收银的地方特别近,说是收银台,其实也就是一个大黄色的木柜子而已。
我对这个木柜子太有印象了。
它就是小时候爷爷晨练完了,带我来这家粉馆吃粉时的那一个柜子。
这么多年了,它甚至连位置都没有挪一下,就一直在临街的那个位置挨着墙。
就像它的招牌一样,这么多年了,还是那一块:傅师傅粉馆。
但是,爷爷已经不在了,店主也不是当年的老傅师傅了,而是他儿子小傅师傅了。
趁着付钱的空档,我又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那个黄色的大木柜,好多地方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也订上了额外的木头来加固了。他也老了。
吃完之后,我们在县城里面闲逛,哦,对了,补充一下,我和女朋友都在这个小县城里面长大,我们的家只隔了几条街而已。
所以这是我们共同的故乡。
走在街上的时候,我问女朋友对于很小的时候的事情还记得些什么呢?
她说她还记得以前小时候从乡下进城的时候需要坐渡轮,印象特别深的是上船之前,路边有卖桃子的,家人就买了几颗,上船之前就在岸边的水里洗一洗就吃了。
我对于船也很有印象。
因为小时候有亲戚在河上开船,但是那都是特别特别小的时候,记忆非常的模糊了。
我只记得上船之前,会走一长串的青石板路,是一段下坡路。石板路上因为人流如织,已经被磨得有点光亮了,我的记忆中,它一直是湿漉漉的样子。
家人抱着我,就在岸边给船上的人打招呼,有时间也带我上船去坐一下,我就在船上四处张望。
女朋友问我:她也记得那长长的青石板路,但是是现在的哪个地方呢,你还记得吗?
“我不记得了。”
我之前在文章里面写这段对话的时候,我说:这段对话,让我莫名的想起了贾樟柯的《山峡好人》。
而现在,我想起的是前几天在 B 站上看的关于余华的一个采访,名字叫做《对话,余华》。
采访的up主问余华:您现在能记得的最久远的事情是什么?
余华说,这个问题我在来的车上就开始在考虑了,最早的记忆就是我感觉那个路很长很长。小的时候感觉到每一条路都是那么的漫长。那就是我最早的记忆了。
然后他又重复了一次:小时候的每一条路对孩子来说都是那么的漫长,长大以后每一条路都有那么的短暂。
那条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就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一条长长的、走不到尽头的路。
国庆节期间还去看了《长津湖》,实话实说电影是三个导演执导,有些地方拍的还是很有割裂感的。
但是瑕不掩瑜,算得上是一部国产佳片。与我个人而言,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所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鸭绿江、知道三八线、知道上甘岭、知道黄继光...
但是在这之前,我不知道长津湖战役,我是通过这部电影才了解到了如此悲壮的、伟大的战役。
而之后,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 9 兵团此役战斗伤亡 19202 人,冻伤 28954 人,冻死 4000 余人。
看《长津湖》的时候我就在想,肯定会出现《我的祖国》的 BGM。
我听不得这首歌,每次听到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果然,在雷爹牺牲之前,响起了非常短暂且小声的《我的祖国》的 BGM,即使它那么小声,却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随之替代的 BGM 是雷爹唱的他家乡的歌《沂蒙山小调》。
彼时,坐在旁边的女朋友已经泣不成声。
雷爹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直接让我破了大防。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新闻,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革命烈士回家的重大意义。
看完《长津湖》之后,我又去 B 站看了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更加的真实和震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长津湖》的前一天,10 月 4 号,那天晚上小易给我打电话,说他来成都了,晚上有时间可以坐一坐。
我邀请他来我家里坐了一会。他告诉我他有想要在成都买房的想法了。
于是那一次,我们围绕房子的问题谈论了很久很久。
我们认识大概九年时间了吧,之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只会讨论星辰大海,诗和远方。现在开始讨论房子了,是的,我们都成长了。
10 月 16 日,神州十三号,发射成功:
.png)
10 月 25 号,成都马拉松宣布因为疫情的原因延期,之后又宣布取消。
10 月 28 号,我收到了一场我期待已久的音乐节因为疫情延期的通知。
10 月 31 号,我开了一场直播,主题就是下面这个思维导图:
我开这个直播主要想要挑战一下自己,因为之前确实是没有弄过这事,也不知道去聊些什么话题。
最后竟然直播了 2 个小时,我之前其实预期是 1 小时的,确实是经验不足,废话太多了。
2 小时结束后是真的累啊,以后如果我再直播,坚决不超过一小时。
而且本来那几天我是想推一下阿里云的活动,带带货的,结果还把这事给忘了。
当主播真的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也是 10 月 31 日,上海迪士尼乐园连夜进行核酸检测,但是那晚的烟花依旧绽放: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医生,转发人民日报的微博说: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这也许是今年最浪漫的事情之一。
10 月,我还写了这几篇原创文章:
11 月
11 月 5 号,成都新增确认了 5 例,共计 8 例,着实把紧张氛围又拉起来了。
这次疫情,成都还创造出了一个新名称,特别的科幻又朋克的名字:时空伴随者。
像是从科幻小说里面走出来的,或者说就是一本科幻小说的名字。
时空伴随者,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同呼吸,共命运”这六个字。
11 月 6 日,《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那天是周六。EDG 打 DK,从周六晚上打到了周日凌晨,最终 3:2,EDG 拿下了 S11 的冠军宝座。
我开了两瓶啤酒,全程看了直播。其实我不玩英雄联盟,所以我只能看懂一个大概,但是我也知道赛前对于 EDG 的风评大多是悲观的,同时关注度本来就很高,我就想简单的支持一下来自中国的战队。
随着第五局 EDG 点掉了 DK 的水晶,那一天晚上我的朋友圈被彻底点燃了,上百条相关的信息。
我也在凌晨 1 点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似的推文:
如此盛况,是青春的样子。
7 号那天,也是立冬,刚好是周末,我下午的时候特别想吃涮羊肉,于是我们在楼下买了火锅底料,在网上点了羊肉片。
晚上就开始了一次说涮就涮的火锅,小烟一冒,热腾的感觉就来了。生活如沸,干杯朋友:
还是 7 号这天,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再次进行出舱活动,再次说出了那句话:我已出仓,感觉良好。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瞬间梦回 2008 年,那一年我还在读初中,那一年还是神州七号,还是翟志刚,也是说的:我已出仓,感觉良好。
弹指一挥间,13 个春夏秋冬都从身边滚滚而过了。
11 月 14 日,我和女朋友一起去市里面找大学期间就在给我们剪头发的理发师,给我剪头发,给她染头发。
因为再下一周我们就要去拍婚纱照了。
理发师知道了后,他说:这么重要的日子,我就不用推子了,用剪刀慢慢剪,到时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点,但是剪的时间也相对长一点哦。
由于女朋友是染头发,她的时间就相对长一点。而我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肯定是随身携带着电脑的,于是在等待她染头发的过程中,我写了这一篇文章:
就是因为前几天整理相册的时候发现了这一张截图,这是我 2017 年的时候给自己拟定的年度计划:
我大概是花了不到一小时就把这篇文章写完了,我原以为这篇文章可能看的人并不多,我只是想把等待她染头发的时间利用起来,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结果这篇文章最后阅读量还挺好的,大多数人说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知道他们说的影子是自己努力挣钱,但是一年到头还是存不下来钱的窘迫的样子。
这是绝大部分年轻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刚刚步入社会,很少有人顺风顺水的,都会有因为没钱而记忆深刻的事情。
说到钱这件事,我还记得今年不是有一段时间刮起了年薪百万的风潮嘛,感觉一时间遍地都是在软件行业轻松干到年薪百万的大佬。
我也仔细的算了一下,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五年,我距离年薪百万还特别远,甚至我就没想过年薪百万的事儿,因为太遥远了。
说来惭愧,把我这五年多时间挣到的工资全部加起来,距离一百万都还有一大段距离。
我羡慕那些一年能搞一百万的大佬,但是我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所以,你问我焦虑吗?
其实我只是羡慕,而不焦虑。因为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能到现在这个样子都已经算是足够幸运了,我争取的同时,也知足。
剪完头发之后,我们去拍婚纱照的工作室提前挑选拍照当天要穿的衣服。
那天,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穿婚纱的样子。
帘子拉开之后,她笑着问我怎么样。
“很美。”
那一刻,才真的有一点要拍婚纱照的仪式感,之前的感觉就是稀松平常的去照个相而已。
哦,对了。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回家之后,我们改变了一下家里客厅的布局。她说她想把餐桌放到阳台,这样吃饭的时候就能看着外面了。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窗外这么执念,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拉开窗帘看着窗外的灯火。
但是整个客厅的格局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得益于装修时候的想法:我们不想一成不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灵活变化的客厅。现在看来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我喜欢每天早上,阳光洒进客厅的感觉:
11 月 22 号,我们去拍婚纱照了。
从早上 8 点一直忙到晚上 20 点,整整 12 个小时,好在一天就搞定了,接下来就是从几百张照片中选几十张出来精修就行了,但是听起来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说到拍婚纱照,我就要特别感谢大学的一个朋友,小我一届的学弟,人送外号小飞机,大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厮混在一起,毕业之后就深耕成都摄影行业。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就给我说过,今年要拍婚纱照,可以找他,他会帮我联系一个靠谱的摄影师。
果不其然,我联系他之后,他很快就给我找到了靠谱的摄影师,还给我拿到了骨折价,最后拍摄全天他还全程开车送我们,并帮忙拍摄花絮,可以说安排的明明白白。
拍摄的过程中,他给我看了一张放大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笑的很开心,鱼尾纹都爬上了眼睛。
他说我也长鱼尾纹了,不再年轻了。
我说我也开始变老了。
相比于浮躁气盛的大学时光,我们现在确实都沉稳了很多。只有一起走过了浮躁气盛的人,才会说如今的这份沉稳是“不再年轻了”,因为我们都见过对方最纯粹的样子,此后的样子,都是“越来越老”。
结婚真的是一件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心血的事情呢,但是它同样让人值得期待。毕竟这个我叫了十多年女朋友的人,我要改口叫老婆了。
.png)
11 月的中旬,成都已经开始变的比较寒冷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们打开了地暖。地暖带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今年 3 月份搬进来的时候就在期待冬天的到来,这样我就可以快一点感受到地暖的幸福了。
11 月我还写了这九篇原创文章:
12 月
12 月 2 号,一个叫做鹿道森的摄影师上了微博热搜。
原因是他在微博里面留下了一封遗书,在他 26 岁生日的这天,毅然决然的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他的遗书标题是: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开。
遗书里面提到了校园霸凌、留守儿童、贫困、缺爱、外婆、工作压力、逼婚、失眠、焦虑...
最后配上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剧照: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是小时候是这样?“总是如此”。
虽然他是自杀,但是捅出第一刀的就是他 9 岁那一年的校园霸凌。而他被霸凌的原因只是因为长的比较像是一个女孩而已。
在我们成年人开起来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理由,但是在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了:你长成这样,你就是欠打。
除了校园霸凌之后,还有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原生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也承担着相当大的一部分角色。
看到鹿道森的微博的时候,我一瞬间也想起了去年另外一个微博用户:红烧土豆叶。
一个大三学生,在 25 岁的时候,留下一封遗书,然后选择在实验室里面结束自己的生命。
鹿道森、红烧土豆叶,他们的文字都是那么温柔,
他们应该都算是抑郁症患者吧,有时候要单纯的靠自己,想和自己和解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
这需要很多家人、朋友,还有爱人的帮助。
然而这样的关注大多时候来的太迟了,网上的爱铺天盖地,但是斯人已逝。
12 月 5 号,和女朋友一起去选婚礼当天要穿的婚纱了。
她在婚纱店里面试了好几套,每一套穿好之后,帘子拉开之前,工作人员都会给我说:先生,新娘子要出来了哦。
然后把帘子徐徐拉开。
相比于拍婚纱照的时候穿的婚纱,这里试的婚纱更加的正式、华丽,符合婚庆的典礼。
如果说拍婚纱那天看到她第一次穿婚纱的感觉是:嗯,有要拍婚纱照的仪式感了。
那这一天,我看到她穿婚纱的感觉就是:嗯,要嫁给我了。
12 月 10 日,log4j 爆出惊天大漏洞,技术圈像是过年了似的,接下来的一周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
又多惊天呢?
你看我前几年的回忆录里面都没有谈到什么技术相关的东西,今年是专门把这个东西写一遍,实属第一次。
包括这件事后来的演变,应该也会是我短暂的程序员生涯中的一个记忆深刻的事件。
12 月 11 日,看了一场期待许久的《白鹿原》的话剧。本来是 8 月份上演的,但是由于中间成都突发疫情,延迟到了 12 月份,真的是期待许久。
整体观感良好,由于历史背景的特殊原因,下半部分很多地方很难交代的明明白白,所以会导致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有些跳戏。
如果非要说不足之处的话(原著党就是烦人),也还是有,比如朱先生这一条线砍得太多了,会导致大家听到“原上最好的先生去世”了的时候,很难出现共情。
书里面对于这部分的描述,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大写特写。但话剧里面必须有的放矢,所以只能几句带过。
最后谢幕的时候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演员反复谢幕大家还不愿离去,这就是观众对于这部剧的肯定。
如果让我选出话剧里面最让我觉得出彩的地方的话,那么就是鹿三被田小娥附身的那一段魔幻性的表演。
简直是绝了啊。
书里面描述的是惟妙惟肖,但是话剧里面简直是把书里面对应这部分的人物给演活了。
话剧里面我还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会穿插部分秦腔的唱腔在里面,看书的时候是想象不出秦腔的感觉的,但是话剧里面可以唱出来。
秦腔一响,为整部剧增添了陕西独特的韵味,有气吞山河的豪迈,也有英雄迟暮的悲壮。
最喜欢的一处应该是结尾白嘉轩伏地大哭之时,赫然响出一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完之后,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好!》
《白鹿原》都安排上了,《平凡的世界》还会远吗?
12 月 18 号,王力宏翻车了。人设,人设,原来真的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那天晚上,我亲眼看到从热搜前五跌出热搜再到无影无踪,短短不过十分钟,也算是见证了资本操作舆论的迅猛和粗暴,以及一丝丝滑稽。
事件在发展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女方收起了锤子,突然就鸣金收兵了。也许是留下了最后一丝温柔吧,不然把娱乐圈的底裤都扒掉了也不好。
12 月 21 号,那天是冬至。
我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冬至是要喝羊汤的,但是大学那个时候穷呀,哪里有钱去喝羊汤呢。
所以我记得特清楚,在大学里面的每一年冬至的时候,我都会伙同几个人一起,到学校的商业街吃点带羊肉东西。比如羊肉炒饭、羊肉拉面这一类的,只要沾点羊肉,就算是过节了。
虽然没有喝到羊汤,但是那个时候多开心呀,有一口饭吃就挺好的了。
现在进店之后都不问价格的,直接就是“老板,来一份羊汤”,毕竟一锅羊汤又能有多贵?
现在是有钱喝羊汤了,又叫不出那些三三两两的人了。
这就是我冬至节那天一个人去公司附近吃水饺喝羊汤时的感受。
我就一个人坐在一个小桌上,太阳刚好可以照到我的桌子上,饭菜上齐准备动筷的时候,竟有一丝哀伤涌上心头,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能是上年纪了。上了年纪的人就是爱回忆。
12 月 22 号,好未来创始人、CEO 张邦鑫发起了一场以 “感恩” 为主题的直播会议。
张邦鑫说 “双减” 是自己创业 18 年以来遇到 “最大的挑战”,最痛苦的在于不得不送走很多同事。
7 月 24 日 “双减” 前,好未来有近 10 万员工,之后数轮裁员,到年底将只剩下 1 万人左右。
他在直播里面说:一个组织撤退的时候身影很重要,越山穷水尽的时候,越显示出一个组织真正能剩下什么。
新东方,俞敏洪选择的退场方式也让人津津乐道。他将校区里面的 8 万套桌椅全部捐给乡村学校,还自掏腰包承担运费。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在一场直播中,他说并没有因此而抱怨,还说早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他在新东方内部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公司账上一直有笔资金,主要是为了应对,万一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这笔钱就可以用来退还学生的学费和员工离职工资。也正是因为有这笔资金,当新东方面临行业危机时,能够泰然自若,保持如此体面的退场方式。
“双减”本来是 7 月份的事情,但是我想把这件事留在最后一个月说,也算是一种道别吧。
犹记得两年前被猿辅导校招的薪资给震撼到无以复加的感觉,也见证了猿辅导在政策之下的裁员。
K12,这个新兴起来没几年的词汇,就此没落下去。一个行业的没落必然伴随着众多从业者的离开。
从业者里面,除了程序猿这一小部分之外,还有数以千万记的教培人员,而这些离开的人带着相关的从业经验,很难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
因为,行业都没了。
我相信若干年后,有人盘点这一年的时候,会提起“双减”政策,也会提起这一批教培人员。
从长远的历史来看,这是中国这辆大火车在进行一次小小的变轨,过程中扬起了一阵灰。但是,这些灰落在具体的个人头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座山。
12 月 24 号,这天是平安夜,第二天是圣诞节。
我趁着圣诞节给她求婚了:
因为 Merry Christmas,里面有 Marry me,所以可以假借圣诞节之名,行求婚之实。
我的计划是不经意间把 Merry Christmas 变化成 Marry me 的。
那天我在心里演练了很多遍怎么变换的过程。
本来我想把 m 和 a 还有求婚戒指都藏在圣诞袜里面,可惜圣诞袜买小了,字母灯放不进去。
于是我就把它们摆到很远的地方,到时候就解释说商家送的。ma 刚好也是她的姓。
并把戒指藏在了自己身上。
然后等她拍照的时候我就把这两个拿过来说:来,我们一人拿一个字母吧。
我拿着 a,她拿着 m,然后我再她摆弄相机的时候把我手里的 a 换成 e 。
最后等她看照片的时候,她就会发现字母组成的是:Marry me.
简直是天才般的计划。但是...
她一回家就发现了 Merry,和角落的 ma,然后对我说:你知道吗,其实你可以把 Merry Christmas 变成 Marry me,这样就变成求婚了。
她边说就开始边操作。
虽然这不在我的计划内,但是谁摆都是摆。
所以等她摆字母的时候,我已经单膝跪地,她一转头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一场求婚。
求婚只需要一分钟,但是这一分钟会是宝贵的回忆。
12 月底,西安封城,疫情又有抬头之势。
原定于一月份的婚礼大概率是要延期了,但是没关系,一切听从政府的安排。
12 月我写了这六篇原创文章
尾声
又到了每一年最头疼的收尾的环节了。
一个故事开始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故事发展过程中可以跌宕起伏,进行简单的记录。
难就难在怎么去收尾。
前几年我会在结尾的时候喊一些豪言壮语,管它能不能实现,先喊出来再说。今年不想喊了。
说一下我写到尾声的时候最大的一个感受吧。
还记得我 12 月 6 号发布的文章最后的荒腔走板是这样说的:
其中有一个词,在这段短短的话里面出现了多次:焦虑。
但是这个词,在我这么长的回忆录里面,写的时候我并没有刻意去绕过这个词,但是它只出现了六次。
其中两次“焦虑”是在我觉得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工作年限不匹配。
还有两次“焦虑”是我觉得行业里面年薪百万的同龄人太多了,让人焦虑。但是我说不焦虑,我只是羡慕。所以这两次应该不算我的焦虑。
还有一次“焦虑”是鹿道森的遗书里面提到了这个词。
剩下的一次“焦虑”就是我在写《我这一年》之前,觉得今年好像也没啥写的,觉得今年可能写不完了,十年之约有中断的可能性,让我焦虑。
所以,与我而言,最近真正让我焦虑的事儿就是写这个文章。但是现在我已经写到尾声了,这份焦虑感会随着我点击文章发送的那一刻灰飞烟散。
这个词,我感觉是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很多人都说要走出焦虑,但是似乎也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走出焦虑,你总得走起来呀,哪怕四处转转呢,原地等待是找不到出路的。
而我剩下的“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的焦虑,破解之道也是一样的,无它,唯行动尔。
所以我写到这里,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与其声嘶力竭的喊,不如悄无声息的做。
最后,再看一下我今年发布的文章汇总吧:
整理出来之后我自己都惊了,居然写了 85 篇原创文章,平均每 4 天就有一篇,超额完成周更任务。
这 85 篇原创文章和前面的那些碎片记忆,就组成了我的 2021 年。
这一年已经走到尾声,在这一年的不论是失去还是收获,都已成定局。
也许你说当时我再努力一下就好了,也许你说当时我再挽留一下就好了,也许你说当时我再主动一下就好了...
但是,落子无悔,唯有往前,拥抱 2022。
别站在 2021 这个原点上,去询问 2022 的路该怎么走。
你得先走起来,往前走,别老是回头,这样才找得到路,才找得到方向。
在寻找的时候,也许三两成群,亦或形单影只,纵然前路漫漫,也有星光灿灿。
2022年,希望你所有的坚持换来的都是繁花似锦。
好了,真的要结束啦。
亲爱的读者,我的 2021 就是这样了。
我知道你肯定没有看完,没有关系的,感谢你看到了我心中的这团火,过来小坐一会,很遗憾我不能开酒款待,与你把酒言欢。
但是你可以把你对 2021 年的回望,2022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区,让我也看看你的 2021。一起干下 2021 这碗老酒,然后开始一段新的征途。
本文已收录至个人博客,欢迎大家来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