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是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开始。我们会在不同的背景及家庭环境下,首先接受来自父母的行为、观念、思想的影响。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模仿。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家庭环境、人文、社会的影响,从而逐步形成个体的行为方式,下面第三人称视角来审视 人的发展,当然个人意识可能会对客观事物具有偏差,但同时也会使自己不断修正,达到共情。

 一、成长

  随着年龄的一点点增长,我们的行为、说话方式、甚至说话语气以也会类似于父母。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上幼儿园,开始与不同行为的人产生交互。我们会倾向于找那些友善的人进行交流,玩耍。(注意,这里还只是友善的而非与自身思想一致的,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形成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与小伙伴们嬉戏打闹,课堂学习。但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感受到 被瞩目的感觉、被刮奖的感觉、失落的感觉、打架疼痛的感觉、互相玩耍时的愉悦等单纯的情感因素,同时也开始从学校教育中接受到一些行为规范,行为约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我们开始拥有了部分自我意识,这里面的自我意识的最突出表现便是叛逆。当然,不同的人的叛逆期不一定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性格特点与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不同。

  有些家长以独裁式教育,强迫其遵循家长的意愿。针对内倾型性格的孩子来说,会暂时会屈服,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而爆发。针对外倾型性格的孩子来说,产生不满的同时也会逐步积累反抗情绪,逐渐会使家长的命令式主见不再对于孩子本身产生指导性意义,因为之前练就的习惯性反抗。

  然而还有些家长采用引导教育法,也就是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法。个人记得在个人上小学的时候,是国家刚提倡素质教育法的时候,那时候学音乐、学画画、学跆拳道、学奥数,学历史等等,以及课下各种补课班的上。不知道现在家长是怎样的一种看法,以个人的角度,是扩展那个时期看待事物的角度与发现个体擅长的特质。从而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成长方向。同时,在引导过程中,以连问为什么的方式去激发求知欲。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家庭环境、重大事件、学校环境、大人的行为举止及态度混合造成的其他影响。举个例子,会被学校中贪玩的孩子带着一起玩,不过这本是孩子的本性;比如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改变其性格或行为特征,需要引导式在规范某些行为的前提下,找到合理的出口,从而造成积极影响。

  对于教育方面,还没有这方面经历,属于一种假想,每个人都想教育出高素质高品质的下一代,那么教育孩子本身,也会是自身修身的过程。

  到了高中以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基本形成,开始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对群体、组织的看法,并且固执己见。当然这里的行为以动机划分可以分为两种:

    1、家庭情况因素主导的改变命运动机  很多或许因为家庭情况,也是从与他人的接触中发现,自己不拥有的,或者自己想要得到的却得不到。开始奋发图强,通过考上好的大学改变命运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2、个体性格主导因素动机 在家庭情况因素稳定的情况下,更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持之以恒,或是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在精神层面扩展尤为丰富。但这样会导致个体会发现与他人差异较大而产生不合群的现象。因为精神世界与知识连贯性导致的多角度思维,会比一般的孩子明显表现为聪明。但我们从本质上来说,聪明是能够以更快地方式找到问题的方法,而放弃对下苦功的认识,在未来的某个角度会形成天花板。同时从为人处世角度,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对自我的审视与认知,从而忽略平衡,具体表现形式 以优点来说便是 自信。但缺点便会有些盛气凌人。

  同时很重要一点,此时便是核心价值观形成阶段,在家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个人感觉,以立德为首要(道德、品德),下来便是立功(为组织、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最后便是立言(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的对整个人类带来的影响) ,核心价值观也会调整你做任何事情的动机。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的价值观及动机的形成的相关现实系数太过复杂,现阶段个人的知识体系还无法抽象整合成模型。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在青少年阶段,我们的价值观已经逐步开始形成,也会决定着未来个体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的自身素质极大提升 也可能会突破已有价值观的揉碎及重塑,从而使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发生改变。

二、目标

  无论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人的互联也好,重要的是,能够抽离自己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其他个体、群体、组织、企业、社会乃至人类。从而发现规律,发现那些冰川下的事物。这样最终与现实的映射,会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与预测事态、人文、社会的发展。踏实做事,并且善于观察与学习他人的优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思考改了下,三人行皆为我师。

  多读书,不仅仅是本专业的书。打破固有思维,心态及心性的磨练,会使你看待事物更加客观。过程很艰辛,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把自己揉碎重塑,从间隔性顿悟中走向开悟。当然,中间发展的过程会是:恐惧->自信->狂妄->打破->平静->顿悟。那么打破的过程,就是经历挫折及反思的过程。我们再空间化一下,多维度多学科多角度发展过程下,会有一天达到开悟的状态。

02-17 18:10